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筆的分寸,你拿捏准了嗎?

毛筆的分寸,你拿捏准了嗎?

獨立思考·探尋書法的真相

建議關注置頂

因為毛筆的特性是軟的,在它用筆的輕重對比上,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很豐富的效果,那麼古人在這種風格韻律上是怎麼把握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胡小石先生對於我們臨摹不同的字,所闡述的要求。

近人胡小石說:「用筆輕者,其效果為超逸秀髮;用筆重者,其效果為沉著溫厚。書之使筆,率不令過腰節以上。二分筆身,分處為腰。自腰及端,復三分之……」。

古鼎彝用一分者,如《齊鍾姜鎛》、《王孫鍾》等。

二分筆者,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

三分筆者,《散氏盤》、《兮甲盤》等。

漢石用一分筆者,如《禮器碑》、《楊震》。

二分者如《張遷》、《衡方》。

三分者,如《西狹頌》、《郙閣頌》。

北碑用一分筆者,如《張猛龍》、《劉玉》。

二分者如《鄭文公碑》、《石門銘》。

三分者《文殊碑》、《唐邕寫經》。

唐代用一分者,如虞、褚、如薛曜。

二分者,如柳公權,如沈傳師。

三分者,如唐玄宗、蘇靈芝。

宋代,徽宗、蔡京用一分。

黃、米用二分。

蘇軾用三分

元代,康里子山、倪雲林一分。

趙孟頫二分。

楊鐵崖用三分。

用筆的輕重一分為至輕者,二分為中庸者,三分為至重者;輕重的不同與呈現在紙面的線條質感也大相徑庭,輕則與紙面接觸少,摩擦小,筆畫就細,顯纖小輕盈;重則與紙面接觸多,顯沉重雄厚。

在當中要注意的是,過輕則「佻」,過重則譏為「墨豬」,此二弊尤要注意。

主編 | 精微堂 責編 | 清一 圖文 | 白雲

投稿合作 | mxsysmdys

GIF

筆墨紙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博覽 的精彩文章:

全國獲獎的隸書,改如何欣賞?

TAG:書法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