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周 鼎

2018年的夏天,是個有世界盃的夏天。每當裁判員一聲哨響,宣布比賽結束,剛剛還在怒目相視拳腳相向的雙方選手立刻拋棄前嫌,握手言和,甚至互贈球衣。失敗者祝賀勝利者,勝利者感謝失敗者。運動員們惺惺相惜,彼此相約四年之後再決高下。這樣的有趣情景在世界盃賽場上屢見不鮮。體育評論員們總會不失時機地告訴你,在足球賽場上,從來沒有真正的失敗者。畢竟天性樂觀的現代人都相信,「雙贏」才是所有競爭的最好結局。

但是,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期,人們更願意相信,所有的競爭都是零和博弈,敵人的勝利就是我的失敗,我的勝利就是敵人的失敗。因此,敵我之分是理解世界的首要原則。不是朋友,即是敵人;團結朋友,消滅敵人。這是人類社會最常見的生存策略。古羅馬人可能是有史以來實踐這一生存策略最成功的國家。

在三次布匿戰爭(因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所以他們之間的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中,他們始終堅持這一策略,最終消滅了強大的對手迦太基,如願以償地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很少有人知道,羅馬人也曾經為此深感不安,猶豫不決。在第三次布匿戰爭的最後時刻,當羅馬士兵突破防線沖入迦太基城,羅馬執政官小西庇阿遠眺城中的衝天烈焰,潸然淚下。他從迦太基城的滅亡中瞥見了不可改變的歷史命運。無論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還是承載著古老文明的迦太基城,所有的城市、民族和帝國終究都將會走向滅亡。新興霸主羅馬消滅了頭號強敵迦太基,卻也無法改變歷史命運的無情輪迴。

等到後來羅馬共和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內亂,痛定思痛羅馬人才回想起小西庇阿的眼淚背後的意義。他們異口同聲地批評羅馬曾經取得的巨大成功。其中緣由,頗為值得我們當代人細細回味。

西西里島上並不只有美麗傳說

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於公元前264年。戰爭的導火索是地中海中部西西里島上一群惹是生非的義大利坎帕尼亞僱傭軍。他們搶奪了島上的一座城邦國家墨西拿,卻遭到了島上更強大的城邦國家敘拉古的猛烈進攻。走投無路的僱傭軍同時向迦太基和羅馬求援。他們的無心之舉導致了迦太基和羅馬的正面交鋒。

迦太基人是地中海世界久負盛名的商業民族腓尼基人的後裔。大約在公元前814年,一支腓尼基人從今天中東地區的黎巴嫩遷徙到北非地區的突尼西亞,創建了迦太基城。

在此後的數百年間,迦太基人和希臘人在地中海東部世界展開了激烈的殖民競爭。最後,西西里島成為了迦太基人和希臘人武力爭奪的主戰場。但是,迦太基人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危險的敵人竟是以農業立國的羅馬。

羅馬城的創建大約比迦太基城晚了一個世紀。當迦太基人正在地中海上縱橫馳騁煞費苦心編織他們的商業巨網時,羅馬人還在台伯河邊上千辛萬苦地建造一座小小的共和國。如果不是一隻鵝在神廟裡及時叫醒了羅馬衛兵(「鵝救了羅馬」是羅馬人中世代相傳的一句諺語),可能來自義大利北部地區的高盧人已經徹底摧毀了羅馬。大難不死的羅馬人用無數巨石將新羅馬城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永恆之都」。等到公元前338年,當馬其頓國王菲利普攻陷希臘之時,羅馬也征服了拉丁地區。又過了60年,馬不停蹄的羅馬征服了亞平寧半島。

公元前264年,迦太基人和羅馬人在西西里島上相遇,他們並未在此攜手講述一則美麗傳說,反而是展開了一場殘酷戰爭。

儘管此前,迦太基和羅馬一度攜手對抗希臘名將皮洛士,但是當皮洛士退出西西里島後,迦太基和羅馬之間的對抗日益加劇。現在,收到坎帕尼亞僱傭軍的請求,捷足先登的迦太基趁機奪下垂涎已久的墨西拿,不甘示弱的羅馬轉而支持迦太基的老對手敘拉古。

自信滿滿的老牌強國迦太基不相信羅馬的鄉巴佬會撼動自己獨領風騷數百年的海上優勢,咄咄逼人的羅馬也是瞧不起滿身銅臭味兒打仗只會依靠僱傭軍的迦太基人。地中海地區的兩大強國都下定決心不惜一戰。十七年後,第一次布匿戰爭以羅馬的勝利而結束。從此以後,西西里島成為羅馬的囊中之物。

然而,飽受內憂外患的迦太基竟然絕處逢生,從西西里島轉向西班牙,憑藉當地豐富的銀礦和人力,重新奪回了自己的商業優勢。等到公元前 221 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的那一年,一個名叫漢尼拔的軍事天才掌握了駐紮在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

年輕的漢尼拔劍走偏鋒,從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輕而易舉地闖入義大利。第二次布匿戰爭正式打響。(漢尼拔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

脆弱平衡的崩塌

足智多謀毅力驚人的漢尼拔孤軍深入,在亞平寧半島上南征北戰15年,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僅次於亞歷山大大帝的偉大傳奇。如果沒有老成持重的費邊堅持採取拖延戰術,如果沒有少年得志的西庇阿冒險奇襲迦太基,漢尼拔可能會像當年的高盧人一樣攻陷羅馬。可是,在迦太基城西南數百里的扎馬,當壯志未酬的漢尼拔被西庇阿用自己最擅長的經典戰術擊敗,第二次布匿戰爭再次以羅馬的勝利而告終。

漢尼拔入侵義大利路線,美國陸軍軍官學校歷史部門提供。

無計可施的迦太基人在漢尼拔的勸說下全盤接受了西庇阿提出的苛刻的議和條件。當西庇阿凱旋歸來,羅馬元老院打破慣例慷慨授予他「非洲征服者」的榮譽頭銜。從此以後,迦太基和羅馬保持了50年的和平。

羅馬繼續四處擴張,一躍成為地中海世界無可爭議的霸主,毫無爭議地將地中海變成了帝國的內海。與此同時,生命力異常頑強的迦太基仍然沒有一蹶不振,被剝奪了軍事實力的迦太基徹底消除了戰爭野心,也不用再負擔帝國的重任,專註於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竟然僅用了十年時間就具備了還清所有戰爭賠款的經濟實力。

不過,面對如日中天的羅馬,迦太基吸取教訓,態度謙卑,悶聲發財。但是,迦太基顯然低估了羅馬的決心。

公元前152年,一個羅馬使團從亞平寧半島出發,向南橫渡地中海,在北非突尼西亞灣登陸。使團此行的任務是調解迦太基和努米底亞的領土爭端。努米底亞是迦太基的鄰國,它的驍勇騎兵向來是迦太基僱傭軍屢試不爽的致命絕招。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期,努米底亞「棄暗投明」,反攻昔日盟主迦太基,為羅馬立下了名副其實的汗馬功勞。戰後,努米底亞順理成章地成為羅馬在北非地區監控迦太基的重要棋子。

狐假虎威的努米底亞趁勢擴張,屢次侵佔迦太基的領土。迦太基虎落平陽被犬欺,只好三番五次地派出使者前往羅馬申訴。羅馬幾乎毫不掩飾自己的偏袒態度,他們故意縱容盟友努米底亞的侵略行為,卻嚴厲警告敵對的迦太基不要輕舉妄動。只是這一次,羅馬貌似公允地派出了一個使團,但是結果可能更糟糕,因為使團的領隊是81歲高齡的老加圖。

馬爾庫斯·波爾基烏斯·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前234年-前149年)通稱為老加圖(Cato Maior)或監察官加圖(Cato Censorius)以與其曾孫小加圖區別,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政治家、國務活動家、演說家,前195年的執政官。他也是羅馬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拉丁語散文作家。

老加圖出身卑微,但是善於演講,後來平步青雲,一度擔任了執政官,從此得以躋身羅馬元老院,成為久負盛名的政治家。他是典型的鷹派人物,畢生堅持強硬的政治立場和殘忍的處事方式。他有一句極富個人風格的名言:對於衰老的奴隸,主人有責任將他們賣掉;既然沒有用處,就不必再餵養他們。老加圖曾經參加過抵抗漢尼拔的戰爭,但從未到過漢尼拔的家鄉。

當他第一次走入迦太基城,頓時驚駭萬分。他原以為兩次慘敗於羅馬的迦太基已徹底淪為蠻荒之地,可是映入眼帘的卻是琳琅滿目的龐大財富、接踵摩肩的赳赳武夫和各式各樣的軍事設備。老加圖立刻意識到,當務之急不是調解迦太基和鄰國的領土爭端,而是警告羅馬儘快動手徹底消滅迦太基。

「戰略之父」榮光折射的陰影

當老加圖回到羅馬,他開始對元老院的同僚們展開遊說。據說,他精心設計了一段頗為誇張的表演。有一次,老加圖站在演講台上,故意揮甩身上的寬大外袍,一枚非洲無花果竟然從衣服皺褶里滾落出來。元老們紛紛稱讚這果子長得又大又好看。老加圖隨即提醒他們,這枚無花果是三天前剛在迦太基摘下來的。顯而易見,迦太基不僅恢復元氣,並且重現了昔日的繁華。

迦太基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它擁有光榮輝煌的悠久歷史,而且它還經受了重重災難的考驗,學會了忍耐和清醒,所以它對羅馬永遠都是威脅。

老加圖告誡趾高氣揚忘乎所以的羅馬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老加圖也深知羅馬國內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但他相信,安內必先攘外,只要徹底消滅了外來威脅,才能騰出手從容解決國內問題。為了讓人們記住自己的警告,「戲精」老加圖每次在元老院做演講,都會在結尾處高呼口號:「依我之見,迦太基必須毀滅!」

羅馬元老院中也有截然相反的聲音。「非洲征服者」西庇阿的女婿西庇阿?納斯西亞故意模仿老加圖的做法,每次結束髮言時,也喊一句:「依我之見,迦太基必須予以寬容。」他的反對理由意味深長。隨著羅馬取代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越來越多的羅馬公民無視元老院的約束,四處鼓噪,蠢蠢欲動,渴求更多的財富和更多的戰利品,而整個國家正面臨著秩序失控的危險。

正如中國先賢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西庇阿?納斯西亞相信,只要迦太基還存在,它帶來的恐懼就會像一根結實的韁繩,牢牢約束住躁動不安的羅馬人,迫使他們彼此之間和平共處,並且恪守誠信,平等對待附屬國。他還提醒羅馬人,即使摧毀了毫無還手之力的迦太基,羅馬也未必會堅如磐石,反而可能在一場內戰中土崩瓦解。

老加圖和西庇阿?納斯西亞的爭論令羅馬元老院無所適從。謹慎從事的元老院決定繼續等待時機。

兩年後,忍無可忍的迦太基向仗勢欺人的努米底亞公開宣戰。然而,可憐的迦太基人不僅輸掉了戰爭,還為虎視眈眈的羅馬提供了出兵干涉的絕佳借口。羅馬元老院迅速宣布,迦太基未經羅馬同意攻打羅馬的盟友,這是對第二次布匿戰爭後簽訂的和約的公然違背,羅馬立刻組織了一支軍隊前往北非。迦太基急忙派出使團前往羅馬負荊請罪。使團詢問羅馬人如何彌補過錯,羅馬人的回答語焉不詳:你們要讓羅馬滿意。

耄耋之年的老加圖更是煽風點火,在元老院大聲疾呼,羅馬必須將戰爭進行下去。他聲色俱厲地追問聽眾:「動輒破壞協議的人是誰?是迦太基人。以極端殘忍的方式作戰的人是誰?是迦太基人。蹂躪義大利的人是誰?是迦太基人。乞求原諒的人是誰?還是迦太基人。」

老加圖的精彩演講不僅成功地喚起羅馬人對於漢尼拔戰爭的恐懼和仇恨,更讓羅馬人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堅信自己言而有信的美德和迦太基人背信棄義的惡習水火難容。(盧浮宮的漢尼拔雕像。)

多難興邦,殷憂啟聖

公元前149年,羅馬大軍兵臨城下。放棄抵抗的迦太基表示願意接受羅馬提出的任何和平條件。但是,當迦太基人履行了所有的和平條件之後,羅馬人卻蠻橫無理地向他們發出最後通牒:迦太基城必須被徹底夷為平地。羅馬人的這道命令無異是對擁有700年光榮歷史的迦太基城的死刑判決書。

羅馬將軍還不痛不癢地安慰五雷轟頂的迦太基人說:這座城市是你們不幸的根源,因為你們利用地理優勢,熱衷於海上貿易,輕而易舉地積聚了大量財富,助長了你們的貪婪和野心,最後落得如此下場。所以你們應該忘記這座城市,遠離海岸,從事農業生產。我們承諾:只要你們服從我們的統治,迦太基就可以享有自治權。

無路可退的迦太基人毅然選擇了拚死反抗。他們困守孤城,千方百計地抵擋羅馬大軍的圍攻。三年之後,迦太基城陷落,無數迦太基人與城俱亡。(位於現今突尼西亞市附近的迦太基遺址,被譽為迄今發現的最偉大的考古遺址之一。)

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被稱為第三次布匿戰爭,又是西庇阿家族的成員見證了羅馬的勝利。在戰爭的第三年,「非洲征服者」西庇阿的養孫小西庇阿出人意料地被選為羅馬軍團指揮官。

老加圖沒有來得及看到迦太基的毀滅就溘然長逝了。他不會知道凱旋而歸的小西庇阿曾為羅馬的未來流淚,更不會知道僅僅13年後,羅馬陷入了長達100多年的大混亂中。直到偉大的凱撒和他的養子屋大維接踵而起,將羅馬共和國變成了羅馬帝國,羅馬才迎來一個多世紀的長期和平和繁榮。如果老加圖泉下有知,他會尷尬地發現,他熱愛的共和國恰恰是在與迦太基的競爭中度過了最輝煌的歲月。偏執的老加圖始終不能理解——毀滅迦太基並不會讓羅馬變得更加偉大,只會讓沒有對手的羅馬卻把自己變成了最危險的對手。

其實早在羅馬共和國創建之前,晉國大臣司馬侯已經說過:有的國家會在患難中振興,有的國家會在安寧中衰亡,所以真正的強國從不竊喜於鄰國的不幸,而是致力於提升自身的德政。

後來,司馬侯的深刻反思變成了一句眾所周知的成語: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不過,《老子》中的一句格言或許更能發人深省。老子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有力者厭惡競爭,消滅對手;而強者直面競爭,完善自我。老加圖將羅馬的強盛寄托在迦太基的毀滅上,顯然混淆了「有力」和「強」 的分別。

毀滅了一座偉大的古老名城,卻依然無法挽回羅馬共和國的崩潰。兩千年後,我讀史至此,仍不免如小西庇阿潸然淚下。

(作者是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長期從事中國文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END—

(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8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搜尋數字人才的三大挑戰
史上最有錢的男人:身家超10000億!高出比爾·蓋茨兩個許家印!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