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就在前天,我們迎來出伏的日子,意味著今年的三伏天就真正地結束了。出伏以後氣溫下降,天氣乾燥,這個時候人們該吃些什麼食物才能養生呢?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出伏」並不意味著暑熱結束

民間有「秋老虎」的說法,是指8月到9月間出現天氣短暫回熱的現象。「出伏」過後仍可能出現暑熱,但這時的暑熱和「三伏天」相比已有所不同,「三伏天」夜晚的氣溫通常保持在28℃左右,有時甚至更高。而「出伏」過後,早晚涼意漸顯,晝夜溫差也開始增大,白天雖炎熱,但入夜後氣溫有所下降,體感相對涼爽一些。


出伏後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癥狀。早晚外出也不要在穿短褲背心之類的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伏後養生,做好這5點:


1、多吃鹼性食物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助於消除疲勞。蔬菜是鹼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2、多食用酸味食物


雖然立秋一段時間了,但出伏過了就真正進入秋季了,中醫認為秋季針對的是肺,肺氣在8月份正盛的時候,人們一方面要控制不太讓肺氣太盛,又要把肝氣增強,所以中醫用少辛增酸來指導秋季養生。


少辛增酸,能解決秋燥帶來的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皮膚乾燥、口舌生瘡等癥狀。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夠補益肝氣收斂肺氣,而且多半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進食慾等作用。

3、多攝入滋陰潤燥食物


秋季燥字當先,所以秋季養生一定要注意養陰防燥。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


4、出伏後進補


出伏之後,天氣逐漸涼爽,人的食慾也逐漸恢復,此時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既可以彌補「苦夏」後身體的損失,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但是秋季進補不宜過食葷腥油膩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肥胖等。秋季進補還是要以滋陰潤燥、養胃健脾的食物為主,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切忌暴飲暴食。

5、睡得「早一點」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出伏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推薦食譜:

【紅薯小米粥】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紅薯最大的功效是能夠調節腸道,它含有可溶性纖維和大量的菌群,有通便排毒功效。因其脂肪和熱量的含量低,因而對減肥、健美有一定的作用。在我國的古典中醫文獻中:紅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


【百合銀耳粥】


出伏後該怎麼養生?做好5點,舒適過秋天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在乾燥的秋季食用。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網路,本平台旨在傳播營養健康養生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結語:希望此文章能幫助到您及家人!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