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根據真實改編,比死亡更動人的故事。

根據真實改編,比死亡更動人的故事。

原標題:根據真實改編,比死亡更動人的故事。


你們看過《美麗人生》嗎?


爸爸把戰爭形容成一場遊戲,在兒子歡呼自己成為贏家時,我們也被偉大的父愛籠罩。



比起在集中營里的孩子,還有更多的猶太兒童一路逃亡,想方設法躲過德軍的搜捕。

他們經歷了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芬妮的旅程》



8.2分的二戰兒童片,千萬別被海報的「小清新」騙了。


這裡的確沒有集中營,卻是條壓抑絕望的逃生路。


二戰的火焰迅速蔓延,德國納粹開始大肆抓捕猶太人。


很多猶太父母把子女寄養在福利院,這裡像是隱蔽的安全區,有慈善人士冒著危險撫養著大家。


說的「很快就會來接你」,但這一別,就成了訣別。



芬妮的父母也選擇了這條路,把芬妮三姐妹寄養在這裡。

孩子們在這裡有吃有喝的安穩過了半年,除了盼父母的來信,並沒有什麼不快。



芬妮是三姊妹中的大姐,十二三的年紀,雖年長但也是個孩子。


晚上哄倆妹妹睡著後,她就鑽進被窩,拿出父親給她的相機,回顧著一家人的溫馨時刻。



但是安逸的生活就過了半年,在被人舉報後,福利院院長慌慌張張地把孩子們運往下一個福利院。


他們前腳走,德國兵後腳就查封了這裡,院長被抓走後音信全無。



福曼太太看著這群逃過來的孩子,雖然嘴上不高興,但還是接收了他們。


在這裡,芬妮遇見了青年伊利,伊利教會她很多知識,比如躲子彈時,要用「之」字跑,要沉著冷靜。


安逸的時光稍縱即逝,他們又要轉移。


這次為掩蓋猶太血統,他們要更名改姓,逃往瑞士要說成去山上過夏令營。



福曼太太為了保護孩子們上火車,主動吸引德軍注意,與他們分開了。


逃亡一開始,他們就失去的主心骨福曼太太。


火車剛過了一站,又遇搜捕,伊利跳下火車逃跑。


有人說他是害怕被抓壯丁,但伊利的犧牲的確再次保護了孩子們。



火車繼續往前走,本以為火車會是他們心靈的保護傘,至少在它運行時,沒有德軍,也沒有人要被抓走。

剩下的唯一寄託又在站台停止,火車壞了需要維修。


芬妮帶領著弟弟妹妹們迷茫的向前走,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



就在這時,她遇見了被抓住的伊利,伊利給了他一封信。


拜託她無論如何送去瑞士,福曼太太會去那裡與他們碰頭。


一定要送到瑞士,找到福曼太太后再打開。


有了任務的芬妮也有了目標,要送信去瑞士。



影片就是一場前往瑞士的逃亡,中途要穿越德軍的封鎖線,躲過德軍的搜捕。


影片評分8.2,有人說是虛高。

在我看來,一點也不。


這部影片完全以孩子的視角看待這場戰爭,十分難得。


他們把德軍當成「怪獸」。


在行進的火車上,五六歲的喬芝安慰同伴,去瑞士的好處。


別害怕,沒有怪獸。


她不知道為什麼瑞士沒有怪獸,但笑盈盈的她在這裡始終很害怕。




在他們被抓捕起來後,她問大一點的哥哥:是因為我們是猶太才被抓的嗎?


那不當猶太不就行了?

在她心裡,猶太就像衣服一樣,可以隨心換。


但屏幕外的我們痛若錐心,血統不能選擇,不能更換。


是猶太,就得認命,認被追殺鄙夷,低人一等的命。



童真的面孔加上現實的話語,衝擊力也增加一倍,這就是本片的魅力。


逃亡是疲憊絕望的,但孩子們卻一次又一次的給觀眾以情感衝擊。



又累又餓的他們走不動了,接送他們過這片草地的青年人,放下了懷裡的足球。



踢球吧!

一來二去,逃亡成了足球賽,所有孩子都興高采烈地的追逐著滾下山坡的皮球。



在又渴又累時,他們找到了溪水。


喝飽後,水再次成為他們的遊戲。



小男孩的皮包破了口,父親給他的錢隨風飛了出來。


孩子們跑過去又抓又撿,再次充滿歡聲笑語。



真好玩,我們再玩一次吧!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淚水一次次湧上眼眶。

一半天堂,一半地獄,前一秒還是逃亡,後一秒就是遊戲。


這場逃亡,在孩子們的純潔無暇中變成了真的夏令營。





孩子們的天真,在戰爭下顯得更加動人可貴,如果沒有硝煙,這份快樂會持續更久吧。


在這場旅程中,芬妮也長大了,無依無靠的她用相機換了農夫的食物。


她或許已經明白父母可能見不到了,甚至福曼太太也身遭不測。


帶著妹妹們活下來才更重要。


同伴把掉落的信還給她,並示意她看。


芬妮打開了之前伊利給他的那封信,但上面什麼都沒寫。



面對著好奇信上內容的弟弟妹妹們,芬妮隨口編出了信中內容。


就像在沙漠中,那隻裝滿沙子水壺。


她明白,根本就沒有這封信,伊利是想讓他們活著到達瑞士。




好心人告訴他們躲過德軍的巡邏,跑過危險的無人區,灰頂房子就是瑞士。


最後五公里,他們一邊跑一邊藏。


逃出樹林後,他們看見了一片草原之後的灰房子,那裡就是瑞士,象徵著生的瑞士。


鑽過鐵絲網,孩子們瘋了一樣向那邊跑。


跑著跑著就哭了,這淚水包含著喜悅與委屈害怕,以及更多的東西。



他們衝過草原,躺在瑞士的土地上,大口喘著氣。


身後傳來德國兵的叫喊,和一個帶著哭腔的呼救。


有一個年紀較小的孩子摔倒在不遠處,他哭著,德國兵已經舉起了槍。




芬妮不顧危險跑了回去,背起他向回跑,伊利給她的信隨風飄了出來,像是在給她開路。


身後響起槍聲,芬妮沒有減速,而且用上了伊利交給她的「之」字跑法。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已經是老人的芬妮現住在以色列。


當年她們三姐妹在瑞士一直住到戰爭結束。


1946年,返回法國,但再沒能見到「很快就能見面」的父母。



猶太人至今仍像浮萍一樣,飄飄蕩蕩。


散落於歐洲各地,受各國人民的排斥。


不知受排斥的小孩子,會不會揚起臉龐問母親:不當猶太人不行嗎?


提取密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隔壁二丫 的精彩文章:

姜文:我要讓世界都知道日本人曾做過什麼

TAG:隔壁二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