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元首為什麼能快速吃掉波蘭?

元首為什麼能快速吃掉波蘭?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650-德國閃擊波蘭




作者:貓斯圖


配圖:孫綠  / 編輯:棉花







二戰前期的

德國

,將他們新開發的戰

術「閃擊戰」成功

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對於已經在一戰中熟悉了粘滯、呆板的塹壕戰的歐洲人來說,這種新的戰術讓人眼花繚亂,很多國家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就已經

滅國

了。




法國的滅亡速度,連希特勒都眼花繚亂了




當然,任何新鮮事物的誕生,都需要一個進步成長的過程。閃擊戰

第一次亮相

,就是拿可憐的

波蘭

練的手。而龐大波蘭的亡國速度之快,遠超當時所有人的想像。希特勒和他的軍隊,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軟弱可欺大波波




在二戰前夕的

歐洲

,人們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一場

戰爭不可避免




儘管從一戰廢墟中爬出來的

納粹政府一直在宣稱自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但與此同時,希特勒本人卻在各種場合宣傳他的「

生存空間

」理論,認為德意志民族需要足夠大的生存空間才能有安全感。英法等國當然也知道,一戰的結果對德國的削弱太大,

最終必然激起德國人的逆反心理




比如搞一場「熱愛和平」的奧運會




德國

人邁開向外征服的腳步,只是個時間問題,關鍵是

該往

哪裡去




為了避免重蹈一戰時的覆轍,

英法聯軍

在法德邊境上修築了一道號稱堅不可摧的

馬奇諾防線

,期待用這道人工防禦體系將德國拒之門外。




這堅不可摧的樣子


簡直跟活的一樣




荷蘭比利時

等低地國家雖然軍事孱弱,但它們沿著海洋一字排開,率先發動對他們的攻擊不僅會招致

英法的報復

,更重要的是它們將會得到

英國人從海上的支援

。而德國海軍在一戰之後已經喪失制海能力了。




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還有另一套意思


由於馬奇諾防線保護不到比利時


相當於迫使德國進攻比利時


進而迫使英國必須與法國結盟




南方的

瑞士

也不是一個好選擇。一則瑞士山地貧瘠,沒有征服的價值;二則瑞士

永久中立

,率先發動對瑞攻擊在道義上對德國不利。再說瑞士有

龐大的德語人口

,假以時日依靠文化同化也能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




問題是即使德國費勁拿下瑞士


難道是為了入侵義大利么?




東南方向上的

奧地利已經被合併

,同一個方向上的捷克斯洛伐克,也早就通過

《慕尼黑協定》

變成了事實上的傀儡國。這些新地盤還需要一些時間消化。而且再往東南方向,會進入荒蕪的

匈牙利草原或者複雜的南斯拉夫山地

,都是嚼而無味的骨頭。




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機場與希特勒簽署的和平協定




北方的

丹麥

已經不復往日雄風,但其

海軍

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再加上丹麥是一個典型的群島國家,主要經濟區被最難跨越的海面所分割,並不是納粹陸軍練手的最佳場合。




從陸軍演練閃電戰術,並且快速獲得新領地以威懾對手的角度來看,合適的主攻方向就只有

東側的波蘭




德國仔細觀察了一下周邊




希特勒本人也確實把波蘭看作了一個

可以欺負的軟柿子,他

這一看法的現實依據有三:




第一,波蘭幾乎

沒有海軍

,對北方的波羅的海缺乏控制力,只要英國不加入攪局,剩餘的德國海軍掌握這裡的制海權還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波蘭軍在

質量和數量上都不及德軍

,主場作戰的波軍甚至只動員了40多個師,和入侵的德國規模相當,而且遠遠還沒有達到摩托化的水平




第三,波蘭西部和東北部是

東普魯士故地

,說德語的人比說波蘭語的人更多。




納粹高層一致通過


波波,就決定是你啦




再加上合併了奧地利和蘇台德區的德國已經在陸地上對波蘭形成半包圍,蘇聯又與德國眉來眼去,波蘭只有發抖的份兒了。




斯大林已經時刻準備著了




而當德國人把軍隊集結在奧德河畔遙望波蘭的時候,他們發現情況比想像中更樂觀。








簡單粗暴大波波




觀察波蘭的內部結構,會發現這是一個幾乎

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地理元素的國家

。唯一有決定性影響作用的,可能只有

波蘭的母親河維斯瓦河




下圖範圍為現代波蘭


與二戰時波蘭尚有不同




蘇聯在戰後割走了波蘭的一大塊


然後從東德割來一大塊補償給波蘭




這條河發源於波蘭南部山區,

蜿蜒曲折地覆蓋了波蘭2/3的國土面積

,最終在格但斯克入海。和直來直去的波蘭人不同,這條母親和的走位非常妖嬈,

在上中下游都有令人閃腰的變向

,其中最重要的拐點,是在

比得哥煦附近打了個90°的彎

,從東南-西北向變成了西南-東北向。




也就是說,在面向德國人的一側,這裡有一個

內收的角度

,如果單從軍事角度來看的話,聰明的指揮官一定會選在河流這一段的東岸布置兵力,牽制來犯之敵。






然而波蘭人沒有選擇這麼做。後世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以

波軍高層腐敗昏庸無能

、對新戰法愚昧無知這樣的原因來解釋。然而只要稍有常識就會意識到,

波蘭軍隊高層即使是走後門上的位,

也絕對不至於連自己國家最基本的防禦優勢地形都搞不清楚

。哪怕他們的思維停留在一戰時代,也一定會選擇合適的河流作為防禦重點,減輕構築人工工事的勞動量。




迫使波軍放棄維斯瓦河東岸的防線,反而作死一般向西挺進到大平原上的原因,是

波蘭的經濟布局




今天波蘭內部的

陸地交通線由兩個主要的元素

構成:第一條是起始於德國奧德河畔法蘭克福,經過波茲南、羅茲、華沙直通白俄羅斯布雷斯特的

E30公路

;第二條是從北方港口格但斯克向南經過羅茲和西里西亞通向捷克的

E75公路

。波蘭的重要鐵路線,也基本和這兩條路重合。




E30和E75公路




這兩條公路在波蘭國境線內,形成了一個

「田」字

,把波蘭大致分成了四塊。如此粗暴的格局不免讓人想起了

西安地鐵

。這確實是大平原地區經常會出現的規劃情況,在波蘭也不例外。當然二戰前期的波蘭國土面積比今天的波蘭向東大出去一些,但總體的城市格局沒有什麼變化。




西安地鐵




這個「田」字的右上角一塊,和維斯瓦河防線能夠保護的區域大致重合。然而很可惜,在這個「田」字里,

波蘭最重要的工業區主要位於下面兩塊

,全都在維斯瓦河的西線






這些工業區里最重要的要數

塔爾努夫、克羅斯諾、克拉科夫等城市

。這裡不僅有波蘭最重要的石油精鍊廠,還有

大量兵工廠和發動機廠

,是支持波蘭軍隊摩托化的主要工業區。相反地,如果德國人得到了這個區域,就能在不依靠本土補給的情況下就地為機械化部隊續航,一腳油門直抵華沙。




為了保住這個尷尬的工業區,波蘭軍就這樣在

極端不利的大平原戰場上拉開了防線




要動手了


 


 




群龍無首大波波




儘管布防於維斯瓦河西側是波蘭高層的無奈之舉,但說他們在戰爭中完全沒有失誤是不客觀的。波蘭之所以很快就被納粹鐵蹄踏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

錯誤估計了德國會採用的戰術




該圖僅用作參考與感受




當時波軍對戰爭形態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一戰,甚至一戰之前:雙方用輕騎兵偵察對方的防線和火力,步兵一字展開,

逐漸和對方交火

,憑藉線性工事和壕溝與對方展開

拉鋸戰

。而後方的總指揮則能在這種

慢速戰場

上從容調度,不斷從本土動員新的兵力加入前線戰鬥。




騎兵大軍坐等希特勒入侵




波軍

170多萬人

,就這麼被

一字排開

,安排在了漫長的國境線上。人數雖不少,但每一段防線都非常單薄,幾乎經不住什麼衝擊。




而德國

以坦克部隊為核心的閃電戰,就

是這種傳統線性防守的天敵。在後來成熟的戰術中,坦克會在

數公里的正面打開一個缺口

,待拖後10公里的步兵趕上守住這個缺口,裝甲部隊就可以加速穿過這個

缺口,在敵軍後方當一根瘋狂的攪屎棍。




可以研究一番的




如果偵察得力,穿透戰線的裝甲部隊也可以

直搗黃龍,先把對方的指揮部拿下

,使戰線上的步兵群龍無首。日臻成熟的空軍正好可以完成這個偵察任務,而且本身就可以越過防線打擊對方指揮部。如此一來,漫長戰線上邊緣的守軍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已經變成無頭蒼蠅了。




大批的成了俘虜




而在波蘭戰場上,德軍甚至都沒有把閃擊戰全部的精髓打出來。波軍完全不知道對方在做什麼,薄弱的陣線上很容易就被衝出一個缺口,

德軍裝甲部隊都不用等步兵上來配合,就可以深入後方擒王




對波蘭來說已經是很高技術的碾壓了




於是戰爭才開始

兩天

,波軍西線已經

沒有了指揮系統

。殘存的波軍在沒有上級指示的情況下只能就地與德國人打起了游擊戰。雖然波蘭人憑藉不屈的血性打出了一些戰果,但對大勢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黑壓壓一大片




拿下了維斯瓦河西側重要工業區的德軍繼續推進,比茫然的波蘭軍更像是在主場作戰。

16天後,維斯瓦河以西就全部陷落

。這時候虎視已久的蘇聯人也加入了進來,參與瓜分波蘭的行動。腹背受敵的波蘭再次遭遇300年前祖先的命運,

被德俄撕裂了




西波蘭歸德國


東波蘭歸蘇聯




波蘭殘存的據點

只剩下了首都華沙

,而中央政府早就已經失去了對大部分國土的控制,繼續抵抗下去毫無意義。他們最終也只能

繳械投降

。而此時,波軍其實還有為數眾多的有生力量。僅華沙守軍就有12萬,還有散落在全國各地的1200門火炮、800架飛機和45萬名士兵。他們全都是因為失去了上級的聯絡而直接被俘獲的。




而德軍

僅陣亡了一萬多人。




德軍進入華沙








征服波蘭的戰役僅僅持續了

一個月

,在漫長的二戰歷史上顯得不那麼重要。但這一場速戰速決的戰役以波蘭的生命為代價,給所有國家上了一課:

合理布置自己重要經濟區和適應新時代的作戰方式對保家衛國非常重

要。




希特勒

則藉此證明

了他對裝甲部隊的理解是完全正確的:利用戰車的速度優勢擊穿薄弱的防線,攻擊敵軍後方的指揮

中樞,就能夠以最小的犧牲讓敵軍喪失抵抗能力,逐步實現他的帝國夢想。




渣渣!




二戰,和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啟的。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的俄族人,是不是很快就要變成少數民族了?
未來的潛艇是啥樣的?可能是各種魚和各種螺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