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本書看懂穆斯林為什麼不向西方低頭?

一本書看懂穆斯林為什麼不向西方低頭?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西方世界和中近東

之間的接觸已經

持續了兩千多年

,這段歷史的波瀾壯闊遠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




兩大文明體系也從來並非只有一方被壓著打,而是常有

屬於自己的時間窗口

。當歐洲陷入內亂、一盤散沙時,專制的東方君主就能集結龐大的力量趁虛而入,攻城略地;而歐洲由於分散的社會體系,永遠無法被斬首,東方君主們越深入就會遇到越激烈的抵抗,最終無功而返。




而兩者之間這漫長的拉鋸戰,就是今天我們要推薦的圖書

《兩個世界的戰爭》

所介紹的主要內容。














這一切,還要從一場

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戰役

講起。




當時的

波斯帝國

如日中天,將自己的勢力範圍一直推到了

希臘

的門前。雖然當時的希臘已經通過海洋貿易基本控制了東地中海,並建立了自己特殊的

城邦體系

,過著安穩富庶的日子,但波斯人的大舉入侵還是相當有威懾力的。曾經互相鄙視的希臘各城邦,於是在雅典人的帶領之下,共同步入戰場,選擇在自己最熟悉的海上,

給波斯人以沉重的打擊




最終他們成功了,通過

薩拉米斯海戰

一戰擊退了不可一世的波斯王薛西斯,保住了希臘各城邦。




畫家所繪之戰役想像圖




他們以少勝多的秘訣是什麼?




不可否認,在海上戰勝薛西斯有賴於希臘人對海洋的豐富知識,但薛西斯手下的海軍是

腓尼基人

——一個在希臘人之前

統治東地中海的民族

,並非對海一無所知之輩。希臘人能輕鬆擊敗這個勁敵,一定有其他過人之處。




亞述軍艦(可能由腓尼基人建造)


排槳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行駛速度


和腓尼基人對海洋通道的認識相符合




對於美國學者安東尼·帕戈登來說,希臘人戰鬥力爆棚的真正秘訣,是他們所

建立的公民社會

。正是這個制度,讓希臘擁有

極強的韌性

,能以小小的身軀抵擋波斯這個龐然大物。而他們的對手波斯帝國的子民,則是

專制制度下的螻蟻

,過著渾水摸魚的生活,自然一擊即潰。




這樣的制度對比並非只有一個孤例支撐。等到了

奧斯曼帝國

的鼎盛時期,希臘被土耳其人所征服,也成為了一個龐大帝國里的子民,就也變得

荒謬、吵鬧、不堪一擊

了(書中引用孟德斯鳩的觀察)。制度對人的塑造作用就是如此強大。










看完這段分析,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本令人厭惡的

西方中心論

宣傳冊。




但事實並非如此,作者從未認為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歷史傳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在講到啟蒙運動時,他甚至還

批判了一些啟蒙時代的西方思想家對東亞文明的鄙夷態度

。而在結尾一章,他也直指那些提出了「歷史終結論」的思想家們全部都失算了,

人工構建物永遠都會有自己的缺陷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神構建的世界!」




這本書想要探討的,也並非哪種社會制度更優秀,而是從

社會認同的最底層

,找到歐洲人和現在伊斯蘭世界之間爭端不斷的真正原因。




無論制度本身如何,身處不同制度之中的兩個族群,總難免因為

理念的不同而產生激烈的矛盾




東方文明總是習慣性地服從權威

,對一個威嚴的父親角色有著很高的接受度。而

伊斯蘭教

要求對真主絕對順服,因此真主和先知正是東方人所需要的這位權威。宗教信仰,只是給了人們一個機會,把對威權專制的接受用經典和儀式的方式固定下來。




唯一的真神


絕對的服從




而歐洲割裂的地緣條件,讓這個地區很難穩定地存在一位奄有四海的統治者,人們總是

保留著很強的自主意識

。在

文藝復興

重新發掘了希臘羅馬傳統之後,歐洲人乾脆放棄了對上帝的絕對服從,轉而開始尋求自己的幸福,重建了古代的公民社會。




這兩種

心態上的對立

,甚至比中世紀時用於消滅異教徒的戰爭更為持久、更為慘烈,是東西方數千年鬥爭的最底層邏輯。




衝突持續至今


而且看上去是沒有消停的時候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伊斯蘭世界不願向西方宣揚的價值觀低頭,其實和上古時波斯人與希臘人的矛盾沒有什麼區別。

一道劃分了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之線,讓雙方永遠不可能停下鬥爭








 


道理是懂了,我們還需要

更多細節來

支撐這個說出了大實話的理論。




《兩個世界的戰爭》

這本書,就是通過豐富的

史料細節

,在驗證作者所提出的這些解釋。

從薩拉米斯海戰講起

,作者從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和基督教的興衰、伊斯蘭教的傳播過程、雙方在東南歐前線展開的軍事宗教拉鋸戰、科學和啟蒙時代分道揚鑣的東西方、拿破崙時代的意識形態、奧斯曼帝國的宗教化和世俗化,一直講到了

當代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的衝突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波斯人接受伊斯蘭教的片段

。波斯文明有著十幾個世紀的悠久歷史,也有著為數眾多的信奉者,卻在

阿拉伯人到來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整個消亡

,轉為伊斯蘭文明了。這似乎就是在用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印證伊斯蘭文明和東方文明的內在契合。




而今天發生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敘利亞、沙特、埃及等國家的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

政治現象,也能從這本書里找到它的歷史線索






作者

安東尼·帕戈登

是一名專業學者,曾在諸多世界名校如劍橋、牛津、哈佛、歐洲大學等任教,

專門從事歐洲民族國家通史的研究

。可以說,他對西方文明歷史源流,和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在漫長歷史上的交互的理解,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這本書也並非枯燥的專業學術報告。

美國社科學術圈素有寫作通俗讀物的傳統

,優秀的教授往往也在文筆上頗有造詣,並且很了解普通讀者的認知水平。經過專業譯者方宇的翻譯,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讓人根本停不下來。我用四個小時馬不停蹄地看完了這本書,絲毫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逝。




翔實的史料和動人的筆法,讓《兩個世界的戰爭》在2008年榮獲美國近東政策研究所圖書獎。

這樣的好書,我們沒有理由放過。





貓斯圖力薦




老朋友

後浪出版公司授權地球知識局在微信端首發這本《兩個世界的戰爭》

,邀請你一同進入這場歐洲和中近東持續兩千年的鬥爭。用宏觀論述和歷史細節,從社會制度、宗教立場、政治形態等各種角度,重新審視已經被妖魔化的這場鬥爭。




原價110元

《兩個世界的戰爭》

,在我們的微小店購買只需要

78元

,用兩包煙的錢就能在文明衝突最激烈的地方深入淺出地遨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在微信端由我們

現貨首發

,你能比中文世界的所有愛好者都更早地看到這本書。






打開長按二維碼


把這本書收入囊中








文明並非只有衝突和戰爭

。在更長的歷史時段里,

商業貿易和人員往來

才是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的

絲綢之路

,溝通了東亞和中西亞,甚至連接了歐洲,是不同文明形態之間和平聯絡的範例。在看完了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之後,我們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和平文明交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這就要說到我們今天要推薦的第二本書——

《絲綢之路新史》




這是一本

很有影響力的老書

,作者

韓森

是著名的美國漢學家。他花費多年精力,整理了中英法德日俄等六種語言中,有關於中國西域絲綢之路的大量素材,並且結合最新的考古發現,才寫出了這本巨著。




說是巨著,其實書的篇幅不大,也就是

300來頁

,一個下午就能看完。那些在西域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城市和小國:

樓蘭、龜茲、高昌、長安、撒馬爾罕、敦煌、于闐

,集體在書中亮相。作者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帶著讀者以看故事的形式走進了神秘的西域土地。




封頁的背面就是這樣一張圖


粗略地說明了絲綢之路的沿線重鎮


很有普及價值




這些歷史主要集中在伊斯蘭教傳入西域之前。那時候的

西域

,是歐亞大陸上

文明種類最繁多、精神生活最精彩的地方

,是文明交流毫無爭議的典範。










兩本一起購買的

前500位讀者

,還會得到知識局附贈的一本不錯的小書

《希臘人:愛琴海岸的奇葩》

。這本書從希臘的一群小人物的人生故事出發,為讀者展示了

從荷馬史詩的年代到亞歷山大把希臘化帶到東方的歷史

。看懂了這本書,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兩個世界的戰爭》中西方公民社會的源流,相得益彰。




兩本套裝原價159.8元,在我們微店購買只需112元

。還不到一頓火鍋的消費,就能讓你左手衝突,右手和平,用兩本好書看盡人類文明的互動。




打開長按二維碼購買套裝




微信端首發的《

兩個世界的戰爭》+《絲綢之路新史》,價格保護從現在起只到28號晚上

。點擊閱讀原文,打開這個全新的世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為什麼渾身難受?
穿著黃馬褂的英國提督,在這場戰爭中被黑蜀黍梟首 | 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