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紐約 夏日將盡

紐約 夏日將盡

—瑾紀—

—2018.8.26—

已經離開紐約一周了,突然在某些時刻想到了這個過去的夏天,本來以為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以為夏天結束的不會這麼匆忙,於是想記錄下來這些莫名其妙的感動, 想法,對他的感謝。

在紐約的這兩月

這是怎樣的瘋狂

在後來的某一天

也許會想念

也許會苦惱

會得不償失

會苦盡甘來

這都是紐約

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上次寫完第一篇關於紐約的文章不完美的紐約後,有個讀者發了這樣的評論,讓我思考了很久,我想就此寫另一篇真實的生活和紐約。

生活,不管在哪裡,有一部分是虛假的,是需要遮掩的,是不想被知道的,是不需要被了解的。我們試圖掩飾的那一部分,是主動和被動的同時屏蔽,如果像濾斗一樣過濾掉那些看到的但不想留存體內的負能量,何嘗不好呢?

本來就沒有事情是完美的,世界有時候是非常不公平又殘酷的,人人都在跟生活苦戰。生活可能不會一直都是甜味,遇到的人不一定都很善良,想做的事情就算付出再多也不一定能成,這一切的不如意,又怎麼才能在體內消化?所以說人要經常跟自己和解,要放過自己,要知道達不到最高的期望,可能就算跌到谷底,也有一些柔軟的草地。

暑假做了一份後來慢慢發現並不太喜歡的工作,本以為自己坐得住,能專心分析一個報表,耐心讀一篇文章,做一些research,可以做trading,逐漸發現自己根本就坐不住,不知是不是有好動症;反倒更喜歡人與人的交流,跟client打交道,或者做銷售的角色。發現這一點後工作熱情大大降低,時常覺得無聊,於是經常陷入思考。

我有一個很消極的理論,我覺得人就是不應該拿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去當職業的,這樣是對自己興趣的磨滅,我覺得太可惜了;維持生計/職業發展/人生目標/找到成就感,這些都不需要太與興趣相關,只是一些偶然,運氣,耐力的結合罷了。在紐約那麼多人,做著各式各樣的工作,又能有幾個人說是真正的熱愛呢?

曾經跟一個在投行工作,舊金山來紐約出差的朋友約出來吃完飯,約好的十點,推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最後凌晨四點的時候發了條簡訊給我說:對不起,剛工作完,問我還願不願意出來喝一杯。為了工作而沒有生活的例子不是不普遍,這裡的夜生活說豐富也豐富,說不豐富就是在辦公室一夜。在紐約90%的女性都是要參加工作的,一提到maternity leave,也會有很多限制,也會擔心有人取代你的工作,所以很多休產假的孕婦都要遠程工作,這些社會現狀,又有誰看不到這屬於每個人的艱難呢?

我經常問自己的兩個問題,你想要的是什麼?以及你願意犧牲多少去得到你想要的這個東西?在未踏入社會的時候這個問題或許比較容易回答,你想上這節課而犧牲了那個社交活動,你想約這個朋友而錯過了那個聚會,可這些問題會逐漸變得更難,你是不是可以忍受長時間的工作而暫時不組建家庭,你想要的是更好的工資,還是更平衡的生活?你是不是願意為了孩子而暫時的放棄事業呢?還是你有更想追尋的遠方?

在紐約碰到了很多單身的女孩,但她們說她們其實都在跟紐約談戀愛。這座城市就是一個包羅萬象,滿足我們好奇心,想像力,滿足各種慾望和需求的地方,所以才說紐約的單身女郎們都是紐約的情人。但只能說在這裡碰到一個人太簡單了,但是想要維持這段感情太難了。之前劍橋交換認識的兩個同學是男女朋友,在紐約實習,都強度非常大,有一次大家一起聚會,他們坦白說就算住一起,已經三天都沒看到對方了,因為加班的時間總是錯開。這些不是個例,就是生存的現狀,每天都歷歷在目。

商業世界也格外的殘酷,一不小心給客戶造成的損失就會導致他們不會再回來了,一不小心競標失敗幾個月的努力就白費了,一不留神個人投資股票跌了損失會很長時間都無法挽回,跟老闆合不來很有可能第二天就被炒魷魚,工作細節沒把握好哪能不挨一頓批評,誰沒在struggle?誰說自己每天都開心呢?

生而為人,總要為自己建立幾座避難所。暴風雨來襲,等待天明,安然度過。

我在紐約也碰到了很多人,有人聊得來,有人說兩句就想走,看到了各種不同的背景,成長環境,不同的心態,工作,對未來的打算,可能也有啟發吧,但是你知道你只是長見識了,並不代表生命的緯度被闊寬了,並不代表我們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任何人,並不代表我們就能得到很大的改變。自己內在的改變,還是全靠自己,我爸說要變成有力量的人,這個力量指的是你跟別人的交流中是否能給別人啟發和營養,如果還沒達到,先去學習和汲取。我們都是從每個人身上拿一點能量棒,然後變成自己的營養庫。之前覺得說了跟白說的話,逐漸發現了這些深層次的意義。你要讓別人從你身上看到價值,才會願意更深入更mutual的交流。

有時候我也覺得虛妄,覺得自己所努力建設的一切幾乎搖搖欲墜,不過是自欺欺人,風雪已在眼前,你怎麼能暫時騙住自己?

可是我們人類,就是需要那麼一點點幻覺和安慰。所謂安慰,就像人快要落水時抓住的稻草。人是有一點點安慰就會牢牢抓住的動物,不管這安慰有多扎手、有多虛弱,不顧一切抓住任何可以救命的東西。但是你要清楚,你只是快要溺水,而不是那根稻草有多可貴。等你調整好了,你就不需要這根稻草了。

父母一直想搬來美國,暑假的時候來了兩個月,最不想走的是我妹妹,一個10歲的小孩告訴我,姐姐我好喜歡美國啊,我不想走了你跟爸爸媽媽說下行嗎。她告訴我說這裡的小朋友不會看到誰不聽話就告老師,不會男女直接講話就被傳緋聞,作業少,玩的多,同學友善,總之就是都好。父母喜歡這裡說是因為人際關係簡單,不複雜,都過自己的生活,沒人打擾到誰。如果妹妹現在就在美國定居,等她到我這年級的時候,可能都會覺得自己是美國人了,她如果放棄了中國國籍,還會記得自己長大的地方嗎?

這就是現狀,文化的融入可能會貫穿身體,但對我來說,你還是外國人,還是會有隔閡,找工作還是會難的多,還是無法跟美國人探討他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和生活過的地方;有很多移民來的人日子過的也不是那麼好,和父母在賓夕法尼亞中國城的按摩時候,他們說最難熬的就是中產階級,窮人有補貼,富人可以想辦法逃稅,那麼中產階級又無法逃掉高額的稅,醫療保障也沒有那麼好,經常有救護車來的晚了緊急搶救無法挽回的生命,在這裡生存的意義真的就只是生存了。這何況不是一大群人的生活現狀?

看到的多了,我經常需要一個過濾器,我看到了解到的但不願意讓內心的自己接受的那一個個黑洞,我覺得這可能是我文字的缺陷,我有時候不是個誠實的人,他們說我太正能量了,我想讓自己相信真實,相信善良,相信承擔,相信愛情,相信勇敢和堅強。可換句話說,我可能只是軟弱,因為我不願意看到殘酷和磨難。

這沒有關係,這不是軟弱,這只是一點點的人生智慧。智慧來得很遲,也很昂貴,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太漫長的人生里,獲得歡愉和安慰,不管它是如何得來,不管它多麼短暫,它真的存在,也真的會來,要心存希望,不要自暴自棄。至於明天洪水是否退去,那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在避難所里,好好地睡上一覺。

—瑾紀—

—2018.8.27—

最後還是要謝謝紐約,讓我看到了這些不完美,卻給了我這個難忘的暑假。

我告訴了所有親近的朋友,在美國的所有城市裡,只願意在此長久駐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瑾紀 的精彩文章:

TAG:瑾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