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港人捐衫亞洲第一 7成人支持可持續時裝

港人捐衫亞洲第一 7成人支持可持續時裝

由香港製衣業訓練局等多個組織合辦的時裝業界大型會議「時尚高峰」下月6至7日於會展舉行,組織委託畢馬威於今年7至8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訪問逾5,000名香港、上海、倫敦、紐約及東京的消費者,每地分別佔1,100人,發現37%人處理不合用衣物時傾向將其捐給有需要的人,香港佔41%排第3,比上海及東京為高。

全球有64%受訪者認為自己支持可持續時裝,香港更有71%人對概念表示支持,但當可持續時裝比一般時裝昂貴時,香港受訪者就「口裡說支持,荷包卻很誠實」,當中僅有8%願意為其付出更高的價錢,遠低於全球平均的13%。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鄧敏琳指,捐舊衫數量高不代表好,因反映市民買衫前沒三思,近年興起網購,更易買到不合身衣服,建議買衫前應先了解自己的尺碼。立法會紡織及制衣界議員鍾國斌稱,可持續時裝因環保要求,在材料、製造過程及排污工序較嚴謹,成本或比一般時裝高,不過可以減少污染,長遠對整體社會有利。

綠色和平2017年在香港、內地、台灣及歐洲進行國際時裝消費習慣調查,發現港人沉迷購買衣物在全球「名列前茅」,近七成受訪港人擁有比實際需要更多的衣服,甚至過半數港人擁有未剪吊牌的新衣。

調查更發現購物並不能使我們更快樂,約六成受訪者表示,雖然購物後感到滿足或刺激,不過大部份認為刺激或興奮感在一日內消失,約三成半受訪者更指購物的刺激感消失後倍覺空虛。由此證明,大量的速食時裝和瞬息萬變的時尚潮流並不能為人帶來快樂。

時裝產業是其中一個利潤豐厚但嚴重破壞環境的行業,每年生產數十億衣物,營業額高達1.5萬億歐元,以目前趨勢估算,2030年全球服裝生產總量將增長63%,屆時資源不足以應付其增長,瀕臨「環境崩潰」的邊緣。

地球資源有限,「循環性」近年一直被業界視為解決虛耗大量資源和破壞環境的良方,2015年,時裝產業消耗近800億立方米水,排放近100萬噸二氧化碳和9200萬噸廢物。業界在高峰會上承認時裝產業對環境的影響猶如災難,更令地球面臨的風險越來越高,甚至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一直以來,時裝產業一方面將環境責任轉嫁予消費者,「鼓勵」消費者自行回收衣物,另一方面繼續發展廉價的速食時裝,行業領袖只著眼於可持續投資、創新技術和物料,總認為行業可無止境發展,卻鮮有提及治本之道-減少產量。

除非時裝界在設計階段已經注重延長服裝壽命,以及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否則無法改變現況。品牌必須將營銷策略重新定位,並開始培養新的消費文化,鼓勵消費者放慢生活步伐,減少購買新衣、選擇更耐用和容易修補的衣服。

只提供零碎、片面的解決方法,而不讓消費者反思目前的消費模式,無助解決時裝產業的根本問題。即使我們鼓勵消費者回收衣物,但必須謹記的是,回收依賴化學物質,亦消耗大量能源,絕非良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跟著香港的哥吃遍新界小食
劏房鄰里血戰 少年捱斬浴血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