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達開:滿腹經綸,卻未遇明主,最終悲壯赴死!

石達開:滿腹經綸,卻未遇明主,最終悲壯赴死!

作者:一葉知秋

石達開:滿腹經綸,卻未遇明主,最終悲壯赴死!

1863年6月25日,天色昏暗,似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個人被押解到成都刑場,刑場周圍是密密麻麻圍觀的人群。

他在當時的統治者看來,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他被五花大綁,但他毫不低頭,是大義凜然,高昂著那不屈的頭。

行刑開始了,他被施予最殘酷的刑法——「凌遲處死」,就是我們俗稱的「千刀萬剮」。它不是一刀要你的命,而是慢慢地折磨你,讓你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他在眾目睽睽之下,面對如此折磨,仍舊是十分坦然自若。他對同受刑的戰友予以安慰,「何遂不能忍此須臾?」

他至死沒有一絲不苟的膽怯,他的精神就連成都總督駱秉章在其給清朝的奏摺中也稱其臨行前「梟傑之氣,見諸眉宇,絕非尋常賊目等倫。」

時人也寫道:「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亦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

一個人的精神是給敵對勢力很大震撼的。他是死了,為了自己信仰的事業。時代總是需要一種為信仰而死的悲劇英雄。

他沒有看到未競事業的成功,並且他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最後也是落得慘敗收場,但這無損他的光輝。他留給給人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沒有背叛自己的事業,他是值得肯定!

他是誰?他就是太平天國重要的領導者中的一員——翼王石達開(1831——1863)。

石達開是一個將才,在太平天國具有很高的威望,並且一直被清朝視為「心腹之患」、「眼中釘」。年紀輕輕就被委以重任。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但他短暫的一生卻是充滿鬥爭精神,具有傳奇色彩。

1851年11日,在洪秀全38歲生日的當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石達開夾雜在大軍當中,是雄心勃勃,想干一翻事業的。他是軍事指揮之一,他很年輕,但卻很有思想。

起義爆發後,發展迅猛,從廣西金田開始,一路北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1851年9月25日,攻佔永安。隨後,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石達開封翼王,「羽翼天朝」,號五千歲。

太平天國權力中心自然是天王洪秀全,所謂「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天父是爺火華(即上帝耶和華);天兄即聖子耶穌;天王便是上帝爺火華生的老二洪秀全自己。在天王四周分列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南王蕭朝貴、西王馮雲山。而石達開實際的位置是排行第六的。

到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石達開的位置上升了,很簡單的原因,1852年6月3日,天平軍從永安出發後,攻克全州,在全州戰役中,南王馮雲山不幸中炮負傷。不久,死於蓑衣渡。

1852年9月12日,北王蕭朝貴率部攻長沙時中炮陣亡。南王、北王的戰死,使太平天國失去了重要的領導人,尤其失去了起到平衡各王作用的南王馮雲山,為後來的「天京事變」的爆發所造成的災難埋下隱患。

到定都天京,石達開已經在權力位置的第四位了。

太平天國迎來鼎盛局面與石達開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面對太平軍的迅猛發展,清朝對於太平軍是全力反撲,李鴻章組建淮軍,曾國藩組建湘軍。石達開都給予他們重創。

1855年1月,石達開將湘軍水師肢解於內河與外江兩處,阻塞湖口,大敗湘軍水師。接著,在2月11日夜,在九江再破湘軍水師,擄湘軍主帥曾國藩座船。曾國藩乘舢板逃脫,落荒而逃之下,驚慌失措,頓時感覺顏面無存,投水自殺,所幸,被部下救獲。

倘若曾國藩此戰真是死去,清朝的歷史或許改寫了。從這方面來看,曾在清朝風光無限的曾國藩,在面對石達開,也是如此狼狽不堪的。

作為石達開的敵人,曾國番、左宗棠常和石達開交手。他們也不得不正視石達開的存在,不得不對石達開投去「讚賞」的眼光。當然,他們的「讚賞」是「貶義」,但從貶義中仍舊看到他們對於石達開在太平軍的地位是肯定的。

曾國藩就說他,「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左宗棠說他,「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這些都說明石達開是足智多謀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大氣人物,卻也不能阻止太平天國後期衰落的趨勢。

太平天國內部,在一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是充滿殺機的。權力這東西一直是被人所嚮往的,從而一直有著太多勾心鬥角。

太平天國在升歌燕舞中,短視地看不到清朝的伺機反撲,蠢蠢欲動,沉浸在勝利之中。

如果只是沉浸在勝利之中,危機還不至於太大,壞影響也不至於立竿見影。太平天國內部此時醞釀著一場政變!

東王楊秀清此時不甘心屈居洪秀全之下,想搶班奪權了。洪秀全明顯感受到來自楊秀清的威脅,楊秀清對權力的虎視眈眈。

在中國歷史上,多少朝代有權力鬥爭啊!統一王朝如是,而太平天國還沒有完全奪取全國的勝利,權力者已經急迫及待地想謀求更高的權力位置。於是,一場血雨腥風不可避免地到來。

洪秀全私下命令與東王平級的北王韋昌輝殺了楊秀清,而韋昌輝也是一直想除掉東王的,因為他阻止了自己的上升幅度。現在借天王命令乘機來了一個「大屠殺」。因楊秀清勢力極大,韋昌輝大開殺戒。

石達開:滿腹經綸,卻未遇明主,最終悲壯赴死!

天京內訌殺人數萬。此種的反常,引起天京軍民的強烈抗議,終於連天王自己也覺得受不了了,便又殺了北王以終止自相殘殺。

可憐的太平天國,不是敵人打垮了自己,而是自己打垮了自己,所以最危險的敵人是來自內部,而不是外部啊!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部損失慘重。本來翼王石達開仍在,可以力挽狂瀾。但是對於石達開,洪秀全很是猜忌。石達開算得上除東西南北四王之外文韜武略雙全,最有本事的將領了。

如今,東西南北四王已死去,洪秀全本應對石達開委以重任的,但洪秀全沒有這樣做,而是派了一些親信對石達開予以牽制。意思很明白,就是害怕石達開重蹈東王舊路。石達開不甘心如此的屈辱,奮而出走。

後世對於石達開的出走很有微詞,認為他沒有顧全大局,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應該為後來太平天國的失敗承擔責任。

對於石達開的出走,說得如此嚴重,未免太嚴重了。太平天國後期的頹廢豈是一人的力量所能挽救。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反動勢力共同勾結,一起對抗太平軍,而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此時已經是一個失去戰鬥精神的人,深陷宮中,看不到一絲一毫的進取之心。即使石達開留了下來,他也沒有一個施展的舞台。

世上的內部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如果我們翻看共產黨的黨史,我們就如看到,我們偉大的黨也是如此面對內部的分裂。

大革命時期,多少的權力鬥爭啊。王明的排除異己及在蘇區的「肅反」活動,多少人被無辜殺害;長征時期,已經是如此面對困境,張國濤也是如此分裂,幸好共產黨大步跨過危機。共產黨避免了因內部鬥爭造成的厄運,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應該是值得讚賞的!

1857年10月,石達開走了,他以四川為目標,率部10餘萬遠征,與天京越離越遠,最終他走上了不歸路,把自己的一生貢獻了他所信奉的事業!

石達開選中四川作為太平天國的根據地,是有原因。四川一直被譽為「天府之國」, 四川總督駱秉章奏稱:「蜀境雄甲西陲,地險民富,天下常視以為安危。蜀境安則北而關陝,南而滇黔,東而楚豫,均可借其屏蔽,賴其轉輸,倘稍有損失,則滇黔粵西無可盼之餉,荊湖無可抽之厘,陝豫且有防不勝防之虞」。

鎮壓太平軍的劊子手胡林翼也說:「四川不支,則楚與秦均不安矣。」且「西蜀之富,五倍於兩淮,十倍於江西,二十倍於湖北,失蜀則急切無人了此賊,……是失蜀則禍大,保蜀則福大。」

石達開出走後,孤軍先後轉戰先後轉戰十一省,歷時將近六年。在遠征的過程中,他一直忠心太平天國的。他在給洪秀全的信中說:「臣雖西奔,仍為天朝戮力。苟得川、滇、黔、湘之間,揚天朝之旌,而宣太平之威德。」(摘自太平天國野史)。

他在《石達開出走告示》中說:「用是自奮勵,出師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勉報 主恩仁。」(摘自太平天國文書彙編)。只是,孤軍奮戰,已經是筋疲力盡,隊伍減員很厲害。

石達開打進四川的時間是1862年初,但此時隊長這支遠征軍是處處被包圍。1863年5月12日,石達開率大軍三萬餘人由冕寧經大橋、鐵宰宰、水扒岩、爛泥坪、銅廠、新場,於5月14日抵達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順場)。

歷史在這裡寫下了厚重的悲劇一筆。由於清軍的重重包圍,再加上太平軍延誤了戰機,屢次強攻過河,沒有成功。惡戰是不可避免了,悲壯的太平軍將士浴血奮戰。仍舊沒有殺出重圍,3餘萬太平軍將士下降到6千餘人,可見戰況是何等慘烈!

其時,敵人的奏摺如是寫道,太平軍已經「三面被圍,一面阻水,勢已窮蹙,……無處掠取糧米,至摘桑葉,掘草根,殺馬騾為食,猶思拚死衝突,為困獸之鬥」。

石達開應該是預見到他要葬身此地了,抗爭最後的結果也是全軍覆滅,他看著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太平軍將士,英雄的悲情不禁油然而生。他此時有了一個人性的決定,希望以自己的一死換取太平軍將士的生存,達到「捨命以全三軍」。

於是他致書成都總督駱秉章說:「求榮而事二主,忠臣不為,捨命以全三軍,義士必作。大丈夫生既不能開疆報國,奚愛一身;死若可以安民全軍,何惜一死……宥我將士,赦免殺戮,則達願一人而自刎,全三軍以投安。然達捨身果得安全吾軍,捐軀猶可仰對吾主,雖斧鉞之交加,死亦無傷,任身首之分裂,義亦無辱。」

從這當中,石達開寄望清朝對他的部下既往不咎,他是充滿了一種希望。可惜的是,他的希望只是換了別人的利用。清朝是假裝答應了,石達開英勇地「赴會」了,隨之而來他成為「階下囚」。而他希望以己之命換取「三軍性命「的目的是沒有達到,殘部6千餘人,也被清軍在大樹堡殺害(駱秉章奏摺稱其中4千人「給票遣散」,只殺了2千餘人,但到目前,史學家也沒有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現在很多史家質疑石達開「捨命以全三軍」的做法,認為他太幻想了,認識不了對方的險惡。但站在人性的角度來看,石達開此舉是充滿人性光輝的。

他怎會想到清朝出爾反爾,就如戰場上,肯定有戰俘一樣,按照如今的國際慣例,是應該「優待」俘虜的,不殺俘虜的,誰會想到對敵的一方竟然是厚顏無恥慘無人道?誰會想到放下武器了,仍舊避免不了被羞辱或被殺戮的命運?

但當我們仔細看歷史,成為俘虜的結果也真是慘的!比如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尤其在「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不也是殺害很多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嗎?

又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擒獲了許多戰俘,但同樣發生令人髮指的「虐囚事件」一樣。所以,如今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只能說敵對的一方缺乏人類普遍的同情心,是慘無人道的,背離人類的良知。

難道這要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屈服?哪怕玉石俱焚!但歷史又告訴我們,一些人的歸順卻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國共內戰中,後期國民黨的「起義」,如正是因為傅作義的「起義」,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從而避免了生靈塗炭,名城得以保存!

所以,歸順與否,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主要還是看對象吧!但我們對於石達開,至少在人品上給予肯定!他始終沒有背棄自己的革命事業,與天國共存亡。

石達開死後的第二年,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轟轟烈烈的天平天國運動失敗了。但歷史仍舊銘記著石達開,他是永垂不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秦國統一六國靠的是武力?懂歷史的人都不會這麼認為
上海12個歷史文化名鎮,你肯定沒聽說過!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