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後一批10架蘇35即將抵達,但形成全面戰鬥力,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一批10架蘇35即將抵達,但形成全面戰鬥力,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標題:最後一批10架蘇35即將抵達,但形成全面戰鬥力,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據媒體報道,最後一批俄羅斯生產的蘇-35戰機,將於2018年底交付中國,此外,俄羅斯還會一同提供導彈以及其他後勤保障,屆時,中國空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將會獲得一個明顯的提升。

作為一款技術水平較高的四代半戰機,蘇35號稱除了沒有隱身性能外,其他技術水平都可和五代機相媲美,由此可見,俄羅斯幾乎將所有的新技術全部用到了蘇35戰機身上,這也是中國為何斥巨資購買該機的原因之一。


據中國官方報道,蘇-35這種四代半重型戰鬥機,已經在中國形成了戰鬥力,表明中國飛行員在掌握蘇35戰機的過程中,並沒有耗費太多時間,如果最後一批10架蘇35戰機如期交付,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將會獲得明顯提升。


不過,蘇35想要獲得全面作戰能力,中國空軍還有那些地方需要努力,這個問題其實還值得深思。


俄制戰機在設計上並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首先就是航電問題,蘇35也存在這一問題。

該機至今還是使用的雪豹-E型無緣相控陣雷達,技術上並沒有太多新穎的地方,並且蘇-35到達中國以後因為沒有進行漢化,飛機上的儀錶和電子設備都是俄文,其顯示屏甚至不能顯示出中文,要進行改裝,和中國作戰指揮系統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夠融合。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蘇35戰機由於並沒有做系統漢化,限制了該機戰鬥力的延伸,因為會開蘇35戰機的中國飛行員只能是少數,想要讓更多的中國飛行員快速學會蘇35的駕駛技巧並形成戰鬥力,必須在後期做好系統漢化的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並不能掩蓋蘇-35的飛行性能和機動性,以及強大的掛載能力和巨大的航程,在四代機中都是佼佼者。


雖然中國也有殲-11和殲-16等定位差不多的重型戰鬥機而且都是蘇-27的後續改型,購買蘇-35不僅僅是單純戰鬥力問題,更是為了保證中國空軍編製。


中國空域面積大,需要戰機編製架次多。現代戰鬥機工藝水平高生產周期長,每一年生產出的戰鬥機架次基本固定。加上早期的一些三代機使用壽命到期也需要更換,產量顯得有些不足。

另外還有大量裝備二代機的部隊需要更換手上的戰機,僅僅是殲-7,殲-8兩款二代戰鬥機就高達800餘架的保守服役量,即使加上最新銳五代機殲-20,這些部隊的更換速度也很有限。


外購的蘇-35戰機一定程度上滿足保存編製的作用,同時和殲-11師出同門在後勤保養上更加方便。

通過購買性價比較高的蘇-35不僅可以更換掉那些服役多年的二代機,保證空軍編製,也能通過蘇-35的氣動設計和航空發動機彌補中國在軍事航空業的短板,讓後續的戰機設計和製作累積經驗,成為為未來更先進戰機的墊腳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S500密集測試,將在2020年前裝備部隊,中國還會引進嗎?
終於來了!暗劍無人機亮相,或有AI輔助作戰,為中國六代機鋪路

TAG: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