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個「要飯的」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卻拿起這個東西跑到了清華大學

一個「要飯的」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卻拿起這個東西跑到了清華大學

導讀:一個「要飯的」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卻拿起「這個東西」跑到了清華大學

1937年,因為日本人的叫囂,整個北平陷入混亂的局面。就連一向安穩的清華園也遭到了日本人的荼毒,大批書籍與儀器被日被人劫走。為了保護祖國的驕傲,當地下令平津兩地的大學都向西安和長沙遷移。

也就是在同年,一個「要飯的」拄著拐棍,手裡拿著一個「破罈子」,顫顫巍巍的出現在了清華大學長沙臨時校區,親手把手裡的「破罈子」給到了梅校長手中,之後被存放在清華大學研究所內,而「罈子」里的東西便徹底改變了中國發展的進程。後來這個「要飯的」憑藉這一壯舉,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認可,更是成為了國人的驕傲。

這個人便是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他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微薄力量。而他冒著生命危險送到清華大學的這個「破罈子」裡邊,卻裝著50毫克被鉛 筒封閉的放射性實驗鐳,當時為了保證它的安全,趙忠堯變身成「要飯的」,一路沿街乞討,躲過了日本人的追查,把這50毫克放射鐳送到了清華大學中,要知道在當時這可是中國高能物質的全部啊。

說起趙忠堯,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他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1929年底,趙忠堯在研究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出現了「反常吸收」的現象。第二年,他轉到了德國哈羅大學物理研究所,竟意外發現與"異常吸收"同時存在的還有"額外散輻射",又寫出題為《硬Y射線的散射》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引起了物理學屆的矚目。

他的這一發現原本可以使他成為一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但卻因為當時他人的失誤使他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直到1932年,物理學家安德遜因研發正電子獲得諾貝爾獎時,人們才明白,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因為他才是第一個發現正電子的人。可他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價值。

1930年,年僅28歲的趙忠堯便憑藉優異的成績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是美國學院爭相邀請的對象,可他卻決然的選擇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事實證明,他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清華大學物理系當教授的那段期間,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課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著名的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曾受過趙忠堯的傳道。

可這樣一位偉人,卻在1998年5月28日,離開了人世,享年96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著迷歷史 的精彩文章:

16歲姑娘被侮辱,將軍為討公道令將士們脫下褲子,將軍痛哭:殺了吧
87版《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扮演者,她美的讓人心疼,黛玉都不及她

TAG:著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