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亞洲第二僅次日本東京,卻掩蓋了最真實的一幕
我們提到上海,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中國最發的城市,中國高樓數量最多的城市,中國經濟最有競爭力的城市,這座城市幾乎是今天新中國發展的實力代名詞,然而也正是這些令人咋舌的數據,把上海的古老和魅力掩蓋了。【攝影師:林漫(小果),四川攝影家協會會員,央視約稿攝影師,雜誌特約攝影師,多次作品獲得攝影大獎】
從小漁村到通商口岸到各國領事館入駐,再到新中國改造前線陣地,最後到全中國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次級政治中心的改變。無論你想要尋找商品經濟給人感官最直接的刺激,還是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浪漫主義色彩,這座城市都不會讓你失望,不會讓你敗興而歸。
除去那些令人震撼的高樓大廈,在上海你還能看到那些彌足珍貴的畫面,這對於寸土寸金的上海來說卻是十分的難得的。
城隍廟是代表古上海的名片。城隍即城池,城隍廟中供奉著一座城池的守護神。但上海城隍廟卻不同於外地,這裡供奉著瀚海之神霍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後來人們又把清朝民族英雄陳化成忝列其中,形成了「一廟三城隍」的獨特格局。
這裡除了是宗教場所,還是上海的美食中心。由於人流量大,小商小販開始聚集在城隍廟周圍,如今已是遊客必到的打卡之地。在這裡小籠包、湯糰、灌湯包、五香豆、梨膏糖等地方特色小吃大放異彩,形成了一道獨特風景。
目光拉近,《上海灘》進入我們的眼帘。就像電影中的場景一樣,上海外灘聚集了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建築。
法、英、美、意、奧等國都先後在此設立領事館,使這裡可以稱得上是「近代歐美建築博物館」——巴洛克風格建築、哥特式建築、羅馬式建築等等相互輝映。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之初這批建築並沒有被拆除,而是保護利用,許多建築經過翻新成為了華夏銀行、博物館等企業事業單位的駐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東西方文化交融,便逐漸形成了上海人的文化。既有年輕人的時尚圈,社會主流的精英文化,新時代的夜上海文化,也有老年人的老上海文化。
上海是現代的,也是老的。2017上海GDP超過3萬億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東京,是全球GDP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人均收入超過12萬元。然而再富裕的上海,也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從未被這個超前的時代改變。


※中國這個地方,遊客一腳就出了國門,國家卻為此耗費數億元
※這座城市曾是發達國家首都,倒退為發展中國家後,卻吸引更多遊客
TAG:去驢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