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攝影中的視覺流動
風景攝影怎麼處理景物元素之間的關係呢?前期構圖的時候要注意如何取捨,後期要注意如何處理景物元素。
風景攝影作品中有超廣角大場景、中長焦場景,場面越廣大,包含的景物元素越多。而這時候,更要注意處理景物元素之間的關係。
構圖
風景攝影裡面遇到更多的情況是景物元素有遠近之分,所以在此著重講述,其他抽象和相對平面的構圖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當我們拍攝的景物有遠近之分的時候,大體來說有3種構圖:層次構圖、框架構圖和引導線構圖,其他攝影教程上看到的所謂各種構圖種類,總體來說都能歸類到這3大類。構圖的好壞能直接影響到視覺流動性,很多時候可能是其中兩種構圖結合,甚至有些情況3種構圖都有結合。
層次構圖。層次構圖很多時候在長焦風光作品中能看到,由於長焦風光是取一個局部,很多時候並沒有明顯的前中後景,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層次感來體現空間感。
框架構圖。框架構圖(包括全框和半框構圖)是很好的視覺聚焦工具,能把觀眾視覺聚集到景物主體或中心點。但如果框架和主體景物重疊,那框架構圖就完全沒有意義了。所以在拍攝時,一定要注意框架不能和主體景物交錯重疊。
引導線構圖。引導線種類各式各樣,但歸根結底,畫面一定會有一定的線條去引導視線。線條可以是水流、河流、物體結構性線條等。只要能找到一定的線條規律去引導視線,使畫面視覺流動順暢,那就是一個好的引導線構圖。
通過雲霧來分隔開原來看似像在一個平面的場景,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樹林、山體、雲霧到山峰主體一層層遞進。
過渡
過渡指的是整個畫面中的明暗過渡、冷暖過渡、對比過渡、清晰模糊過渡。人眼總是從近到遠,從暗到亮,從冷到暖,從清晰到模糊,從大到小還有高對比度到低對比度。掌握了這些思路規律,在拍攝和後期處理時才能讓自己從容自如,靈活應用所有拍攝和後期技巧。
前景相對清晰,而遠景模糊,具有氣氛感和縱深感,這樣使觀眾視覺認為遠景的確是很遠。
分隔
分隔指的是每個景物元素之間互不阻礙干擾,每個景物元素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而氣氛感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分隔景物元素手段。一般來說,營造氣氛感常用雲、霧等元素以及後期各種模糊效果。
氣氛感能使景物元素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同時也是製造出清晰到模糊過渡的重要手段。
很多時候我會在遠景和高光處添加模糊,因為這樣符合人眼的視覺。人眼看遠景以及高光處總是不能看得十分清晰,而近景卻很清晰。我們用相機拍攝的時候,相機能把遠近景都拍得清晰,甚至很多時候不少人還會運用到景深合成。但對於我個人而言,就算把遠景拍攝清楚了,我後期可能也會有目的性地利用各種模糊把遠景弄得不那麼清晰。試想一下,如果整個畫面所有景物元素都是一樣的清晰度,那麼景物元素之間是不是缺少了區分?
通過雲霧讓主要景物和前景的樹和雪做一個區分,我們就會從框架往裡面的主要景物方向觀看。
邊緣控制
邊緣控制,即畫面中重要元素不要觸碰到邊界,同時畫面中不同主體元素間避免互相交錯重疊。這樣是為了保證重要元素的完美呈現,不會使畫面混亂。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65期·7版
圖文 | 潘瑋浩
編輯| 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影地之「我心中的那片海」 第六屆「海洋杯」霞浦全國攝影大展
※知名婚禮攝影師張小翼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