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周國際拍品鑒賞——民窯青花瓷
今日推薦長按微信號可複製
古玩藝術品鑒定 出手
郭經理:gtt980713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東方民族風情的瓷器品種,它起源於唐代,元代發展成熟後主要為外銷瓷,從明代起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佔主導地位,上服務於皇室,下普及於民間,外遠播於世界,無論是在工藝技術、繪畫水平還是產量方面都達到了歷史上的又一高峰。北京作為清王朝十世君王長達276年的都城,皇宮內、外流傳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數量之多,品種之繁,是非常驚人的,它們都是來自瓷都景德鎮的產品,不僅時代特徵鮮明,而且燒造脈絡清晰,為世人再現了清代青花瓷器的發展歷程。
清朝民窯青花瓷的鑒定,缺少鑒定的紀年款,大多鑒定的依據就是看器形和青花發色。清代早期青花,即康雍乾青花瓷,是繼明代永宣青花高峰後的青花瓷生產的又一高峰期,清代中期以後的青花瓷生產,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清代中期的青花瓷特點:
一、清代中期後的青花瓷較流行的紋飾,大多是纏枝蓮,纏枝牡丹花卉和雙喜字,無雙譜,清裝仕女,博古,八吉祥各種紋飾。
二、清代中期後的青花瓷的繪畫風格,常見雙鉤線圖案,不填色。
三、清代中期後青花器物發色的鈷料,用的是國產青料,青花發色特點是灰,黑,雜,浮。
民窯即民間瓷窯,相對於宮廷(朝廷)興辦的官窯(御窯)而言,屬非官方經營的。以商品性生產為主的瓷窯,生產的瓷器都為滿足國內外市場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陳設瓷,銷售地區極為廣泛。時間上也是特指民國以前,其中以明清兩個朝代最為興盛。民窯的產品稱客貨,風格與官窯迥異。除去一些限制生產的花紋和器型,可以說民窯瓷器的造型和紋飾題材更豐富自由。明代景德鎮擁有為數眾多的民窯,是我國陶瓷窯的主體,其製品粗細,並不比官窯遜色多少。在民窯瓷器中,有很多畫工樸素流暢,器型優美,釉色晶瑩,淚痕滿面的精品。雖是民窯瓷器,但年份早,具有濃郁的時代風格,又有很好的收藏價值及市場潛力。
收藏民窯瓷器要看民窯瓷器上繪畫圖案是否精美,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動物花鳥、簡單圖案四個檔次。在各種圖案中帶字的比不帶字的值錢,有詩文題賦的價格更高。有些民窯青花瓷器書有特殊的文字款識,其價格也相對較高。古瓷不能再生,收藏一件,流通就少一件;損壞一件,存世就少一件。從目前市場觀察,這兩年從農村鄉鎮進入城市古玩市場的明清民窯青花瓷器,在數量上已大大減少。
以上圖片為清代道光年間民窯青花瓷杯碗一組,將參加新加坡秋季拍賣會,現已在我司,喜歡收藏此藏品的藏友們請聯繫作者!
(文章源自網路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部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TAG:長島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