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平台又出事了!網約車如何守住安全底線?

滴滴平台又出事了!網約車如何守住安全底線?

千龍網綜合報道 又是女孩被害,又是滴滴!

繼「空姐遇害事件」發生後短短三個月,滴滴順風車再次發生命案。

8月24日,溫州樂清一名20歲女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從警方公布的情況看,滴滴公司在此次惡性事件中,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目前,公安機關已將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抓獲,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當中;涉事企業「滴滴出行」也已宣布將在全國範圍下線順風車業務;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等單位第一時間約談滴滴公司,責令全面整改。

兩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惡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安全問題,社會影響非常惡劣。人們不禁要問,相關企業之前所謂的整改,效果在哪裡?平台方該負有什麼樣的責任?如何避免悲劇重演?網約車出行,如何守住安全底線?

『案情回放

21歲女孩致命順風車之旅

8月24日,趙晨在赴朋友生日宴的途中被順風車司機強姦、殺害。在家人眼中,她乖巧、懂事、溫順、漂亮。

去世前一個月左右,趙晨(化名)從杭州辭職回到故鄉樂清市虹橋鎮。按照規劃,她或許會留下來,在這個她曾經長大的小鎮上,找一份幼師工作,安穩一生。

意外發生在8月24日,她在去永嘉縣赴朋友生日宴的途中被順風車司機強姦、殺害。距離她22歲生日還有幾個月。

8月26日早上,警方向趙晨家人做了「案情通報會」。據親屬回憶,警方講述了趙晨受害過程,嫌疑人繞路將車開入人煙稀少的山路後,將趙晨手腳捆綁,用膠布將其嘴封住,然後開始問她要錢。趙晨身上沒太多現金,最終通過微信轉賬,給了嫌疑人9000多元錢。收到錢後,嫌疑人對其實施了侵害,並用匕首刺其頸部,最後將屍體拋下懸崖。

8月24日

13時,20歲的溫州樂清女孩趙某乘坐滴滴順風車,從虹橋鎮前往永嘉。

14:09 小趙給朋友發微信,「怕怕,師傅開的山路,一輛車都沒有」。

14:14 小趙發出最後四個字「救命」「搶救」。

15:42 小趙好友在1小時內7次聯繫滴滴平台,客服均回復「請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饋我們會為您加急標紅」。

16:22 小趙朋友朱某某向永嘉警方報警。

16:41 民警利用朱某某手機與滴滴客服溝通,在表明警察身份後,滴滴客服回復稱安全專家會介入,要求繼續等回復。

17:13 滴滴客服向民警反饋稱趙某某在13時許預約了順風車後已於14時10分許將訂單取消,並未上車。民警質疑上車後還可以在中途取消訂單,再次提出要求了解該順風車司機聯繫號碼或車牌號碼以便於聯繫,未果。

17:35 家屬向樂清警方報警。

17:36 警方用接警電話與滴滴平台進行聯繫,平台客服稱需3至4小時提供查詢結果,民警表示情況緊急後,滴滴同意加急處理。

17:42 小趙好友要求滴滴平台給出嫌疑人具體信息,被拒。

17:49 滴滴公司回電稱需要提供介紹信以及兩名民警的警官證等手續,民警通過郵件發送至滴滴公司。

18:13 滴滴向警方提供車輛及車主信息。

8月25日

4:00左右 犯罪嫌疑人、滴滴順風車司機鍾某被抓獲。嫌犯承認自己強姦和殺死了女孩。

6點多 警方和救援人員發現女孩遺體。

嫌疑人曾向22家公司借貸

8月25日,樂清警方發布通報稱,25日凌晨4時許,在柳市鎮抓獲犯罪嫌疑人鍾某(男、27歲、四川人)。

經初步偵查,該滴滴司機交代了對趙某實施強姦,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據最高檢官方消息,樂清市檢察院指派偵監部檢察官第一時間赴樂清市公安局提前介入該案。樂清市檢察院在向公安機關了解案件發破經過以及相關取證情況後,對公安機關提出準確全面研判案件定性、依法規範取證、進一步加大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力度等建議。目前,犯罪嫌疑人鍾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鍾某家人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提及,鍾某名下有不少欠款。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27歲的鐘某事發前曾在多個貸款平台借貸。僅一周內就曾向一家互聯網金融門戶、4家小額貸款公司、8家P2P網貸公司借款;一個月內向多家金融門戶、消費分期平台、小額貸款公司以及P2P網貸公司等22家公司貸款,有不良記錄。

『各方舉措

兩部委約談滴滴

兩起事件暴露滴滴管理漏洞

昨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運輸、公安部門,針對「8月24日浙江省溫州市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途中被害」事件,對滴滴公司開展聯合約談,責令其立即對順風車業務進行全面整改,加快推進合規化進程,嚴守安全底線,切實落實承運人安全穩定管理主體責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權益,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整改情況。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在約談中指出,今年5月初,空姐李某在鄭州搭乘滴滴順風車,途中遭司機殘忍殺害,短短3個月時間,又再次發生「8·24」溫州惡性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兩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惡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重大經營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出行安全和合法權益,社會影響非常惡劣。

對此,交通運輸部要求滴滴公司切實落實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切實改變承諾多、整改少的工作方式,加強整改,規範經營,切實保障乘客安全和社會穩定。

一要嚴守安全底線,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對近期發生的安全事件,要認真開展調查,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交通運輸部將密切關注此次事件調查處理情況,對經公安部門調查確實存在瀆職失職的人員,將提請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

二要立即按照「應以合乘服務提供者自身出行需求為前提事先發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車輛、不以贏利為目的分擔部分出行成本或者免費互助、每車每日合乘次數應有一定限制」的原則,對順風車業務進行全面整改,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建立保障乘客安全的長效機制;要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全面排查整改網約車平台存在的安全隱患,堅決杜絕以順風車名義組織非法網約車的經營行為;即日起,不得再新接入未經許可的車輛和人員,並加快清退已接入的不合規車輛和人員。

三要落實承運人安全穩定管理主體責任,積極配合公安部門辦理案件,同時要加強對接入駕駛員的教育管理。

四要嚴格依法依規運營,嚴格按照政策要求以及地方實施細則規定,全面推進網約車合規化工作,確保平台、車輛和人員均符合有關規定;網約車運營信息數據要實時、全量、真實地接入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並確保數據質量。公安部對滴滴公司安全管理、規範經營、嚴格遵守地方實施細則等提出了要求。

滴滴:

8月25日 滴滴道歉:內部啟動自糾自查

事件發生後,滴滴公司也在8月25日發布聲明,對遇害者表示道歉。並表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聲明中,滴滴方面還表示,在該車主作案的前一天,有另一名順風車乘客投訴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開到偏僻的地方,下車後司機繼續跟隨了一段距離」。但滴滴的客服並未在承諾的時間內回復,也沒有及時針對這一投訴進行調查處置。

26日滴滴公布自查進展:全國下線順風車業務 兩名高管被免職

26日滴滴公布樂清順風車乘客遇害一事自查進展,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同時免去黃潔莉的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的客服副總裁職務。

滴滴公司負責人表示,對此次事件深感自責和愧疚,滴滴公司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並承諾:

一是自8月27日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重新評估業務模式;

二是9月1日前完成合規化運營工作方案,報送有關部門並接受社會監督;

三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安全隱患自查工作,完善隱患監察機制,通過線上、線下手段,查找整改存在的問題;

四是整改升級客服體系,加大客服團隊的人力和資源投入;

五是開拓平台用戶緊急情況報警通道,完善配合公安機關證據調取機制。

26日,滴滴出行在官微公布關於樂清順風車事件的自查進展:免去黃潔莉的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的客服副總裁職務。

其它企業:高德地圖已暫時下線順風

8月26日,高德方面表示,出於安全考慮,高德地圖已暫時下線順風車業務。

今年3月27日,高德高調發布順風車業務,並強調該業務為公益項目,堅持對用戶不抽取傭金,不打補貼戰,甚至此前補貼簡訊費用和保險等第三方服務費。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曾表示,乘客花多少錢,車主就能拿多少錢。

高德順風車早前在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同時開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高德曾表示,之後將逐步擴展到全國更多城市。

26日,記者使用高德地圖發現,目前該產品已無「順風車」入口。對於何時恢復,以及目前業務開展進度,高德官方暫無回應。

作為主要布局順風車業務的企業,嘀嗒出行向記者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採訪。

8月26日,記者使用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訂單詳情為8月26日23時前往北京南站,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目前照常。此前受空姐順風車事件影響,嘀嗒出行下線了具有社交功能的「結伴頻道」。

『命案追問

央視:三問滴滴 以生命的名義!

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人們很難再相信它是偶然。在一個企業,一種危害社會甚至殺害生命的行為屢屢上演,我們不知道對這個企業還能抱有什麼信心,我們不知道對這個企業還能抱有什麼樣的理解。是的,順風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但與生命相比,這些都不值一提。對一家連生命都沒有給予足夠保障的企業,對文明社會接連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我們必須以生命的名義,提出我們的質問。

一問:管理哪裡去了?

5月10日,針對鄭州空姐遇害一事,滴滴發公開信說:「我們會全力做好後續工作,同時全面徹查各項業務,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三個多月過去了,我們不知道的是,你們的「各項業務」是如何「徹查」的;但我們知道的是,類似事件又發生了!滴滴是基於大數據的公司,是最有條件、最有優勢收集各種信息的企業。然而,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在三個月前已經發生過有人遇害的慘烈背景下,居然在受害人親友報警後,不提供車主信息!居然對剛被投訴的車主不予處理,反而繼續派單!要知道,公共服務性質的平台,必要時必須公開服務提供者的信息,這不是什麼商業秘密!現在一些互聯網企業,對客戶反映的問題的確存在一靠拖、二靠賠的問題。然而,性命攸關、生命無價!滴滴是拖不起、賠不起的!現在回頭再看滴滴這封公開信,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是敷衍塞責;是以貌似痛心疾首的態度,掩蓋實際工作中的不重視;是以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下文,掩蓋管理上的無為和無能!

這幾年,滴滴瘋狂圈地擴張,所向披靡,但我們看到,管理並沒有同步跟進,甚至到了混亂的地步。試想,如果滴滴真正吸取教訓、狠抓司機管理的話,悲劇還能重演嗎?遇害事件的再次發生,讓我們看到,在技術層面,體現出的是它對規則和常識的蔑視;在管理層面,體現出的是它視教訓如兒戲、視生命如薄紙的傲慢,如果滴滴還有管理的話!

二問:責任哪裡去了?

現在的滴滴,很多情況下人們已不把它視為一家企業,它已然成為一個平台、一種行為方式,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技術進步的一種象徵。在各種場合,滴滴也總在釋放著這樣的聲音。但既然是一家社會化的企業,就必須承擔起最基本的社會責任。這幾年,滴滴不斷收購兼并國內同行,努力使自己處於近乎壟斷的地位。然而,滴滴並沒有認識到,市場份額的擴大,責任和管理必須同步。一味迷信資本的力量能夠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結果必然是破綻百出。如果滴滴只相信資本的力量,而不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不把管理的根基打紮實,無異於沙灘上建大樓,蓋得再高也會垮掉。

毫無疑問,如果滴滴有足夠的責任心,在第一起惡性事件後,就不應該只是道歉和賠償,而應該亡羊補牢,早去認真梳理漏洞,早去作紮實整改,這比道歉一萬次、賠償多少錢,都更有價值!屢教不改,說到底還是認為,靠磕頭就能矇混過關,拿出錢就能擺平一切。

三問:監管哪裡去了?

這些年,互聯網向關乎日常生活的產業行業滲透,帶來新的企業形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大方向無疑應當鼓勵。但是相對傳統企業完善的監管體系,對這些新興企業的監管往往是盲點多、薄弱環節多。當企業自身達不到自律水平時,作為監管部門應當履責到位。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監管,我們的有關部門,不但沒能及時補位、及時到位,甚至還處於缺位、空位的狀態。發生了一次惡性事件,我們只聽到企業要自我整改,管理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反思:為什麼不嚴加監管,讓那些一味擴張、無視責任的企業付出慘重代價?為什麼不嚴厲追責,甚至考慮吊銷此類公司的營業執照?

我們常說,社會安全的籬笆,要靠全社會參與。這其中,個人的自律、企業的責任、政府的擔當一個都不能少。我們期待,相關部門的監管創新也能跟上企業創新的步伐,執法中的補丁該打就打,法律上的空白該立快立,給那些「脫韁野馬」牢牢戴上「緊箍咒」。面對兩起慘案,有關部門要醒醒了,請往前再走一步!

逝者已矣,人命關天。面對生命,請滴滴拿出良心和責任,作出回答!

焦點』

五問滴滴平台安全

案發後,輿論嘩然的原因在於,這既不是順風車第一次發生命案,也不是犯罪嫌疑人第一次對乘客意圖不軌。其背後,滴滴不及時的客服回應和投訴制度面臨公眾拷問。

根據溫州警方26日凌晨公告,受害人親友報警後,永嘉警方和樂清警方分別嘗試與滴滴平台溝通,三度請其提供司機車牌號及相關信息。從警方第一次聯絡滴滴平台到獲得司機的車牌號與信息,耗時約1個半小時。其客服處置機製為何如此低效?順風車的商業模式是否應當受到拷問並追責?

1 涉案司機前一天被投訴為何未處理?

事情在網路發酵後,網友林女士表示曾在事發前一天投訴涉事司機。

林女士稱,在23日曾聯繫了滴滴平台,打了6分多鐘的電話,強調讓平台封掉該司機的賬號,但是不料發生這樣的悲劇。

林女士網路爆料,前天中午在虹橋紅杏路使用滴滴平台叫了一輛到翁揚的順風車。上車後司機說要接另外一個人,一路越開越偏僻,附近幾乎沒有建築物,她意識到司機有問題。「讓司機馬上停車,不然我就跳車了,他才被迫停了。停下來立即熄火要鎖門,還好留了個心眼在他熄火同時馬上打開車門跑了。」

遇難女孩趙某的父親得知此事後,十分難過。「如果當時就能夠處理的話,肯定也不會發生這件事情。這可是一條人的生命啊。」

對於此事,滴滴公司回復,在該車主作案的前一天有另一名順風車乘客投訴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開到偏僻的地方,下車後司機繼續跟隨了一段距離」,客服承諾兩小時回復但並未做到,也沒有及時針對這一投訴進行調查處置,無論什麼原因,滴滴公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 滴滴拒絕提供司機信息合理嗎?

遇害女孩趙某的多位好友認為,滴滴以泄露用戶隱私拒絕,在該起事件中存在過失,延誤了救援的最佳時間。

對於家屬「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將車主信息提供給家屬」的質疑,滴滴公司表示,由於平台每天會接到大量他人詢問乘客或車主的個人信息的客服電話,無法短時間內核實來電人身份的真實性,也無法確認用戶本人是否願意平台將相關信息給到他人。所以無法將乘客和車主任何一方的個人信息給到警方之外的人。在接到趙女士親屬電話反饋後建議儘快報警,並在接到警方依法調證的需求後及時提交了相關信息。

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的余超律師認為,此類事件網約車司機應當負主要責任。但滴滴在緊急事件的應對方面,還是存在管理上的缺失,可追究其民事責任。

對於滴滴平台是否應該為乘客或家屬提供司機信息,余超認為,在沒有警方明確立案之前,司機的信息也屬於個人隱私,平台應當予以保護。但網約車平台也應建立應急管理制度以應對突發事件。「比如在車輛上裝有監控攝像,規定載客運營時必須開啟。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也應當和警方有一個聯動機制,及時把信息傳遞給警方。」

3 滴滴客服外包造成回復延遲?

多名聲稱在滴滴公司做過客服的網友稱,客服並不是直接由總部管理,而是外包公司的,客服的許可權很小,只能反饋問題。

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檢索,發現有多家不同的公司在招聘滴滴客服。58同城網站上,北京神州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來先鋒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等公司均招聘滴滴客服。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神州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項外包業務。北京未來先鋒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除了招聘滴滴客服,還大量招聘滴滴司機。

網友孫正(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滴滴在很多城市都有外包客服,偶爾派人過來看一下就行」。孫正稱今年年初在滴滴客服幹了一個月,「外包客服和滴滴公司不在一起辦公,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

「外包公司遇到問題要反映給主公司,由滴滴進行回應,這就造成了明明說好的一個小時內有人聯繫,卻遲遲沒人聯繫。」孫正說。

4 順風車整改措施未見成效?

今年5月,一名空姐在鄭州航空港區搭乘一輛順風車後遇害,女性乘客安全開始受到公眾廣泛關注。此後,滴滴宣布對順風車業務進行整改,在下線相關業務一周後,滴滴將可能暴露用戶隱私的標籤及評論功能下線,暫停22點至凌晨6點的夜間訂單,並推出人臉識別機制。

此後滴滴又相繼推出多項安全措施,包括上線新版緊急求助功能、上線人車不符評價機制、順風車提供「護航模式」(乘客開啟該模式後可自動分享軌跡給緊急聯繫人,平台實時關注行程軌跡並在異常時介入)等。

但相關措施似乎並未起到應盡的效果。樂清女孩遇害事件中,即便女孩已經在事發前發出了明確求救信號,依然未能阻止犯罪事件的發生。

北京一名順風車司機高何光(化名)說,如果有人本身就別有用心,滴滴的安全機制不一定能完全保證用戶的安全,即便要人臉識別,仍然有漏洞可鑽。比如,可以在司機人臉識別驗證通過後,立馬換一個人繼續駕駛。

滴滴昨日回應稱,對於順風車乘客遇害一事感到萬分悲痛,在順風車整改期間發生這樣的悲劇,深感自責與愧疚。辜負了大家的信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5 順風車模式存在安全漏洞?

在滴滴向犯罪嫌疑人鍾某致電時,鍾某謊稱乘客沒有上車,滴滴也無法第一時間進行核實。事實證明滴滴平台仍有系統性的漏洞存在。

經核實,鍾某此前背景審查未發現犯罪記錄,是用其真實的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信息(含車牌號)在順風車平台註冊並通過審核,在接單前通過了平台的人臉識別,但案發車牌系鍾某線下臨時偽造。

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順風車這一新興的共享乘車模式在安全性上存在漏洞,即便其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意義,但考慮到司乘雙方安全性方面,無論是平台方抑或是政府方面都無法給出有效保證。

「和計程車、網約車等營運車輛不同,順風車的私人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其監管的難度」,據介紹,在車輛及人員管控上,無論是平台或交管部門都無法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

而滴滴作為平台,僅能在軟體層面對司機加以約束,但在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的線下場景,軟體層面的約束已經多次被證明無法發揮既定的效果。

『各方觀點』

順風車司機:取消訂單、私下接單是圈內潛規則

一夜之間,血案不僅淚濕了整個朋友圈,更將一個人群——順風車司機,推上了風口浪尖。在他們眼裡,網約車、平台、司機、乘客,都是怎樣的呢?

大樹(化名)是個開了三年順風車的「老司機」,他說自己這兩天晚上都沒睡好。

提到「司機要求乘客取消訂單」的行為,他說,這種「暗箱操作」,在順風車司機圈裡是公開的秘密。比如,跑一趟為了多賺些,會接單再和乘客商量取消訂單,費用私下交易,一輛車上就可能多拉兩個乘客,「平台有漏洞,自然會有人鑽,挺正常的。」

大樹認為,這次樂清事件,平台責任難逃。大樹說:「有些司機做順風車的初衷本來就不純,一看到漂亮小姑娘就起了歹念。如果乘客和司機發生什麼,平台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平台可以推卸責任,事後沒有監管。」

法律專家:運行全環節滴滴均需擔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海俊表示,滴滴順風車更符合共享經濟的特徵,而滴滴出行平台所運行的快車、專車更接近於傳統的計程車模式。「除了司機與平台不是僱傭關係,其他都符合傳統計程車的模式」。從法律角度來看,計程車公司對於乘客應當承擔哪些責任,滴滴出行就應當對乘客承擔哪些責任,順風車也應當按照這一標準來約束。這些責任體現在事前、事中、事後。簡單說就是事前要對司機盡到審核義務,承擔審核責任。事中出現問題,應當承擔救助義務和責任。在浙江這起案件中,滴滴平台在接到警方詢問後,依然以不能泄露個人信息為由敷衍警方的介入,就存在很大問題,「警方作為公權力,發現疑似犯罪事件並介入,滴滴平台再推諉,責任就很嚴重」。事後責任就是出現了乘客的人身財產損害,承擔相關責任。從目前來看,根據現行法律,還不能看出滴滴出行這個公司的單位犯罪行為。

滴滴出行的運營主體是小桔科技,除此以外,還存在其他一些經營實體。最終由哪個主體來承擔這些責任,最權威的參照資料可以是滴滴出行的融資材料上確立的融資受益主體。目前的互聯網公司,會出現運營主體、技術主體、研發主體等各設實體的情況,有可能在民法上找不到具體承擔責任的情況。從幾次意外事件的後續處理中,滴滴出行均明確提出願意承擔責任。出現了兩次惡性事件後,意味著滴滴出行可能在商業模式上存在問題。

從具體的責任和法律關係對照方面,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許浩律師告訴記者,滴滴出行的《順風車服務協議》中提出,順風車平台提供的並不是出租、用車、駕駛或運輸服務,其提供的僅是平台註冊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務。如果用戶的合乘需求信息被其他用戶接受並確認,順風車平台即在雙方之間生成順風車訂單。由此可見,滴滴平台在順風車服務當中,起到的角色僅僅是「居間人」。居間人就意味著滴滴平台僅僅提供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務,而不提供承運服務,並非承運人。

從媒體的報道中提及,浙江這起事件中,涉案司機案發前剛被投訴,但是滴滴平台未採取措施,第二天案發。結合在本案中未及時採取救助措施,如發現客人可能存在危險後,沒有主動聯繫警方,滴滴平台有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害方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網路交易平台作為第三方,應承擔有限責任:一是在無法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情況下,承擔先行賠償責任。二是在明知或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平台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下,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承擔連帶責任。

滴滴作為信息居間服務者,收取居間服務費用應該為消費者在使用其中介服務時人身財產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比如,對順風車司機的資質應建立嚴格的事先准入、過程監督、事後協助的機制,儘可能防控風險。從法律關係來看,滴滴提供的是一種中介信息服務。目的是促成車主方和乘客方達成運輸合同關係,乘客支取車費,滴滴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報酬。在法律上,中介方應當在其能力範圍內,盡到合理、謹慎的審查義務,對滴滴順風車司機提交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核,發生危及乘客人身安全的緊急事件時要有應急措施。

『觀察

6年成新「壟斷」公司 安全仍是滴滴軟肋

從8月鄭州空姐遇害到樂清女孩搭順風車遇害,滴滴再次被公眾口誅筆伐。雖然滴滴在2017年將安全作為「內功」修鍊,程維更是在年會中將安全稱為「滴滴的良心指標」,然而110天2樁命案,安全成為了滴滴的軟肋。

儘管如此,滴滴六年,身經百戰,是資本眷顧的寵兒。

從2012年創辦至今6年,2018年初,滴滴已完成了16輪融資,累計資本超240億美元,擁有100多家投資者。僅在2017年一年內,就融資95億美元。滴滴一家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融資額最大的未上市公司,並擁有強大的現金流。

僅僅6年,估值超過600億美元的滴滴就成長為「獨角獸巨頭」。滴滴的速度之快,被程維形容為,每天都像坐在飛速行駛的車上,輪子都要飛出去了,還要不停踩油門。

回顧滴滴的競爭史不難發現,每一次對抗對手,除了補貼之外,滴滴也會推出一款相對更便宜的產品,費用低廉的順風車,就是滴滴用來打敗競爭對手的產品之一。

隨著與快的和優步中國的「合併」,燒錢大戰也隨之結束,滴滴也從一家「消滅計程車壟斷」的公司變成了一家「網約車壟斷」的公司。

一家獨大之後,安全正成為滴滴頭上懸著的一把刀,每一個安全問題都在拷問滴滴的管理。

2017年7月,滴滴安全事件頻發,滴滴宣稱推出了「分享行程」「緊急求助」「號碼保護」等五項安全功能,以改善乘客出行安全。

程維還在去年的互聯網大會上推介滴滴的「安全」:「安全是滴滴最在乎的事情」,因為透明和大數據,在線出行方式更加安全。

在2018年滴滴年會上,程維多次提到,在滴滴「安全」是第一要務。在過去的一年,他還多次對外強調,「安全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是滴滴的良心指標。」

然而和快速的擴張和粗莽的成長相比,滴滴對安全的內功修鍊顯然跟不上出現問題的速度。

2018年4月,滴滴投資人張桓發文稱被滴滴司機毆打;5月,發生了鄭州空姐遇害案。

程維攜眾高管在年會的深刻表態也無法挽救滴滴因管理漏洞而漸失的安全公眾形象。

今年5月11日,在空姐遇害案後,交通部發布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些網約車平台公司在發展壯大之後,不是將必要的社會責任扛在肩上,而是挖空心思地侵害司機和乘客利益。

聲音』

新華時評:滴滴命案:每個「假如」都是滴血的漏洞

日前,浙江溫州樂清市一名20歲女乘客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此時,距今年5月發生的河南鄭州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案不過百日。憤怒之餘,人們不禁要問:順風車為何屢屢發生惡性刑事案件,滴滴的安全底線在哪裡?

從滴滴自身的道歉聲明、警方的最新通報回看此案,這個年輕的生命原本是有那麼多的機會被挽留在這美好世界的……

假如前一天,滴滴能高度重視僥倖逃脫類似命運的女士的投訴,第一時間調查處置,第一時間報警,那麼,第二天的慘案就不會發生。

假如案發時,親友接到被害人發出的求救信號,第一次向滴滴尋求幫助時,滴滴能夠第一時間報警,而不是以「將有相關安全專家介入處理此事,會在1小時內回復」搪塞,那麼,悲劇可能不會上演。

假如,在親友們一次次向滴滴平台確認進展,滴滴不是一遍遍機械地回復「一線客服沒有許可權」「在這裡請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饋我們會為您加急標紅」,甚至在一小時還差十分鐘的電話里表示「一小時未滿,請繼續等待」,而是及時報警,那麼,還在實施的犯罪仍有可能被中止。

對逝去的花季生命而言,每個「假如」都是一個滴血的安全漏洞。在逝去的花季生命面前,滴滴事後給出的每個理由都是蒼白和荒唐的。

近年來,除了乘客遇害這樣的惡性事件,滴滴因平台車輛、司機相關證件不全而被處罰的事例不勝枚舉。去年11月至今,僅溫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就已對滴滴公司做出行政處罰244次,處罰金額達100餘萬元。然而,對滴滴司機投訴難的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屢罰不改甚至屢罰屢犯,折射出企業對安全底線和社會責任的漠視。

沒有安全,何談「順風」?逝去的生命,豈是道歉和賠償能夠挽回的?對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僅要受道義上的譴責,也應受到法律上的嚴懲。

26日,滴滴出行公布了關於樂清順風車事件的自查進展。然而,當悲劇重複上演,監管部門不能僅寄希望於企業自身整改,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監管措施堵住漏洞。

網約車行業的發展為乘客提供了出行便利,但接連發生的惡性案件一再給這個行業敲響警鐘——網約車企業必須把乘客安全置於首位,從一個個「假如」入手,堅決堵住滴血的漏洞,決不能讓悲劇重演!

浙江日報:沒有安全,何來順風

面對持續發酵的輿情,滴滴進行了自查,但不論是全國下線順風車業務,還是將兩名高管免職,許多網友認為,滴滴事後給出的每個理由和做法都顯得蒼白——這樣的「反思」似曾相識,但事實上反覆「整改」下的滴滴依舊問題不斷。

沒有安全,何來順風?避免悲劇重複上演,首先需要包括滴滴在內的網約車平台,真心實意地排查整改漏洞,建好制度、用好技術,加強司機身份認證識別、建立有效報警體系,健全乘客安全保障的長效機制。同時,監管部門應強化監督,織密一張切實可行的防範網,完善管理、加強震懾,不斷提升公眾安全感。

人民日報:網路平台不能只有「資本思維」

新經濟如何成為好經濟?這是互聯網經濟向前發展繞不過去的必答題,也是今天社會治理的思考題。100多天里連續發生的悲劇,不僅是受害者家庭不能承受之痛,也是對涉事企業的敲打,對監管部門的提醒。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儘快採取措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新華網:網約車,安全永遠是生命線

兩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惡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安全問題,社會影響非常惡劣。人們不禁要問,相關企業之前所謂的整改,效果在哪裡?網約車出行,如何守住安全底線?

證券時報:滴滴該醒醒了 資本的城牆並非牢不可破

這次事件後,還有一類輿論在質疑為什麼允許順風車這一產品存在。如果滴滴無法順利堵住順風車運營流程中的諸多漏洞,無法對其實施有效的管控,再多的道歉、理賠、整改都很難服眾。

悲傷的記憶經不起頻繁喚醒,資本的城牆也並非牢不可破,信任與口碑才應該是滴滴最大的護城河。

安全貼士

乘坐「順風車」等類似交通工具時,可向熟悉親友發送乘坐車輛車牌、駕駛員姓名等信息。當事人親屬如遇到類似問題,應迅速到所在區域公安機關報警,以便公安機關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本文綜合自新華網、北京晨報、浙江日報、新京報、第一財經日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