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要對Vive無線升級套件說「不」?

為什麼要對Vive無線升級套件說「不」?

文/壞香橙

還有一個月,HTC Vive的無線升級套件就要正式上市了。

和我們之前熟悉的同類產品相比,這款套件光明正大地把HTC Vive的LOGO擺在了接收器外殼的正中央——再加上這次的技術供應方換成了大廠Intel,個中意味如何,可謂是十分耐人尋味了。

如此一來,「靠譜程度有所提升」似乎已是既定的結果,「一次實質上的體驗進化」儼然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那麼,對於廣大翹首以待產品升級的VR玩家來說,這款套件值得欣然解囊買買買嗎?

真遺憾,答案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事先聲明

作為一名實戰派VR玩家,無線升級套件對於現階段需要依靠線纜連接PC傳輸數據的頭顯設備來說意味著什麼,我當然是心知肚明——如果要列舉一項能夠代表VR2.0時代產品的核心技術,那麼毋庸置疑,無線傳輸絕對是認同度最高的答案,幾乎沒有之一。

正因如此,正因為我清楚擺脫線纜束縛對於PC端VR體驗的提升有多麼明顯,針對這種套件的審核標準才會苛刻到不近人情的地步——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基本就是這個意思。

好了讓我們回歸主題,正式開始吹毛求疵——

不平衡的定價策略

眾所周知,HTC Vive是一款價格高昂的VR設備——即便是放在2016年,在那個Oculus Rift性價比低得離譜的年代,HTC Vive的售價依舊讓無數攥緊了預算的VR愛好者望而卻步——哪怕這些朋友手中攥的是歐元、美元乃至英鎊也一樣。

鑒於那時候一根三合一HDMI線纜在HTC Vive官方商店中的售價都高達40美元,如今官方出品的Vive無線升級套件標價「只有」300美元(至於國內定價2488人民幣,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儼然已經稱得上是「合情合理」的結果了。

然而即便如此,如果說面向HTC Vive的無線升級套件報價300美元尚可理解,那麼面向Vive Pro的套件報價居然高達360美元,這顯然就沒那麼容易讓人接受了——

從官方商店放出的商品圖來看,這兩款套件的差異似乎僅僅集中在專用的線纜、支架和襯墊以及一份額外的Vive Pro專用配件上而已——無線升級套件本身的性能參數有變化嗎?無從得知;那麼這份差價合理嗎?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孱弱的續航能力

Vive Wands只有區區8小時的續航能力有多不靠譜,但凡是認真玩過HTC Vive的朋友都曉得;結果現如今無線升級套件的續航時間居然縮水到了「最多2.5小時」,這就讓人不能忍了。

雖然乍看之下「體驗過一兩個小時之後停下來充個電」算是情理之中的需求,但事實上,對於大多數已經在SteamVR內容庫當中找到樂趣的玩家來說,「兩小時一休息」絕對是個讓人意興闌珊的餿主意:

我願意玩多久是我自己的事,作為設備供應商能不能提供超過預期上限的性能餘量,才是決定產品評價高低的關鍵——這種最基本的商業原則,想必已經無需我重複了吧。

考慮到Vive無線升級組件的電池詳盡參數目前尚未公布,額外購買電池所投入的價格成本同樣尚不明確,這款套件在真正投入市場之後是否可以得到C端用戶和B端從業者認可,只能說,目前依舊是個未知數。

不合理的安裝設計

雖然在不少自媒體的觀點中,Vive的安裝難度之高,已經讓這款設備變成了「非Geek勿近」的當代複雜易損IT產品代表,但實際上只要是自己動過手嘗試過組裝的朋友,絕大多數都清楚只要按照「顏色對應,介面對應」的原則逐一連接,然後直接下載SteamVR啟動運行就能一步到位完成所有的軟硬體安裝工作。

一言以蔽之,儘管從部件列表來看似乎挑戰性十足,但HTC VIve的實際安裝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然而,這種堪稱優良傳統的設計,並沒有在即將上市的無線升級組件中得以延續。

從官方商店頁的介紹中我們不難得知,這次的無線升級組件安裝需要用到一條PCI-E插槽——由此一來,廣大筆記本用戶就被直接拒之門外自然不必多提,事實上,對於部分曾經為VR體驗投入過可觀成本PC玩家來說,這種「內置」而非「外接」的設計同樣會讓他們大為光火:

綜上所述,從產品的設計思路來看,HTC Vive推出的這款官方無線升級套件確實稱得上是推動核心設備進化的前進一步;但從現有的情報來看,這一步留下的腳印到底清晰與否,目前來看似乎依舊存在不少變數——HTC Vive為了挽回產品形象而付出的這次努力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嗎?或許這一回,答案並不會讓我們等待太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7870虛擬現實 的精彩文章:

為了讓VR影院更有溫度,愛奇藝智能重磅亮出三大「殺手鐧」

TAG:87870虛擬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