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業發展特別重要

農業發展特別重要

目前來看,農業的發展處在安全、健康範圍中,還沒有看到哪個行業因為進口的衝擊到了崩潰的邊緣。我覺得對大豆的議論可能過於感性,或者沒有從國內的情況出發研究這個問題,更多的是代表了部門利益、地區利益、行業利益。

首先,我國正在高速發展中,在今後可預見的10年甚至是50年里,人口增長、城鎮化、工業化將推動中國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趨勢,但耕地減少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現在每年的糧食生產過了1萬億斤,到2020年,中國人均年消費糧食將達到790斤,需求總量將至少在11450億斤。

第二,中國耕地、淡水等農業資源對糧食生產的約束增強,種糧比較效益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難度加大。按照2020年的糧食需求11450億斤來測算,要保持自給率在95%以上,即總產要達到10878億斤,每年糧食產量至少要增產72億斤。假定播種面積保持不變,要求單產在2007年633斤的基礎上,每年提高0.7%以上。但1998~2007年,糧食單產年均增長率只有0.6%,單產增幅呈遞減趨勢,單產進一步提高的難度加大。

第三,中國人口佔世界的21%,糧食產量和消費量均佔世界的25%。目前世界每年的糧食貿易總量2.6億噸左右,僅相當於我國糧食消費總量的50%。我國進口國內消費量的1%,就相當於世界貿易量的2%。特別是大米,世界年貿易量不到3000萬噸,不足國內消費量的20%。這決定了中國糧食供給的內生性極強、外向性不足的特徵,利用國際市場增加糧食供給的空間有限。寄希望於大量進口糧食,不僅靠不住,而且極易受制於人。

第四,中國糧食需求以口糧直接消費為主,占糧食總消費的50%,加工轉化不到45%。而發達國家口糧直接消費只有22%,美國只有10%,因此糧食的彈性很大。直接消費比例越高,替代性就越差,我國老百姓大多數對糧食價格仍十分敏感,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比較弱。

第五,中國的糧價波動具有較強的傳導性、同步性和放大效應。一種糧食價格上漲,有可能形成對整個農產品市場的不穩定預期,帶動其他農產品價格在短期內全面上漲。這對整個糧食穩定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也是無法預見的。

未來,繼續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挑戰越來越嚴峻。

一是糧食生產基礎薄弱、後勁不足、科技支撐乏力等根本性問題仍然嚴重,呈繼續惡化趨勢,糧食連續六年增產後,長期積累形成的基礎設施潛力已充分釋放,在高起點上繼續增產的空間已經很小。

二是由於農資價格上漲,糧食生產相對成本逐步上升,生產比較效益不斷下降,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是連年豐收後,一些地方的麻痹思想在滋長,有可能出現忽視和放鬆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傾向,糧食生產出現滑坡、周期波動拐點顯現的可能性逐步加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壩塘 的精彩文章:

江心洲帶給我的快樂

TAG:今日壩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