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拯為什麼在百姓中的聲望那麼高?只因他為百姓做了件大實事

包拯為什麼在百姓中的聲望那麼高?只因他為百姓做了件大實事

范仲淹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吧?

其實,范仲淹另外一件事才叫驚世駭俗,那就是——讓所有的官員先富起來。

咱們,就從仁宗皇帝開始說起吧。

1.

仁宗皇帝繼位之初,正趕上後黨與寇黨之爭。

後黨指的是皇后劉娥一黨;寇黨指的是寇準一黨。當然,從歷史評價來看,劉娥並不是「狸貓換太子」中的奸妃形象;寇準當然更是一代名臣賢相。

不過,黨爭就是黨爭。皇后要垂簾,小皇帝要親政,自然衝突就起來了。

黨爭的結果是,寇準一黨退出了歷史舞台。

皇后劉娥一黨獨大,直到她死後,才還政給仁宗皇帝。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_圖

當初的大宋,官僚多而效率低,百姓生活苦而幸福指數低。范仲淹審時度勢,決定來一場改革。這就是著名的「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主要包括十條: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范仲淹是這次改革的主要領導者,富弼是他的副手。

對於以上「慶曆十條」內容,咱們不需要一一詳解。請大家注意「均公田」這條就夠了。

「均公田」的具體內容是,給官員們按照官階大小來分配土地。於是,每個地方官在任期間,都可以在任職之地獲得一批土地。稱為「職田」。通過「均公田」制度,讓一批官員、特別是地方的父母官,迅速富了起來。

可以這樣說,范仲淹的「均公田」制度一經推出,立刻得到各級官員的歡迎!

可是,「慶曆新政」很快失敗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有了「均公田」這樣一個好制度,極大激發了大家當官的熱情。然後就涉及到「慶曆十條」的另一條了,就是「擇官長」。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_圖

以前太祖皇帝規定,大宋的官員必須由皇帝來任命。而范仲淹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居然忽悠仁宗皇帝簡政放權,官員選拔實行層層業績考核、擇優推薦任用。這樣一來,地方官員的權利陡增,誰有業績還不是地方長官一句話嗎?那麼為了當官,行賄受賄、浮誇造假之風大肆興起。

而地方主政官員的任命,都是由范仲淹一支筆說了算。他任命官員的條件就是「才幹」。那麼被他勾掉的官員呢,統統就是「不才者」(不阿附)。

富弼做為范仲淹的副手,看到他這樣大筆一揮就勾掉許多「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人,憂心忡忡地說:您這一筆不知有多少人會為此哭泣。范仲淹大義凜然地說:一家哭,總比一路哭好!

大家都擠破腦袋去當官。最終矛盾爆發。新任官員每到一處,趕緊心急火燎去圈土地,因為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又調離這個地方了。

宋朝的上層階級生活 _圖

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利和金錢瘋狂進行土地兼并。而官員的金錢,其中一部分居然是來自於范仲淹提出的「高薪養廉」。

宋朝官員的薪金高得嚇人。范仲淹說:「養賢之方,必先厚祿,厚祿然後可以責廉隅……。」至於大宋官員的高薪,坊間流傳甚多,咱們就不在這裡進行換算了。總之,官員手裡有錢,又可以隨意買賣田地,於是,大大小小的官員手裡,動輒都有幾十頃甚至成百上千頃的土地。

於是大宋出現了大批的流民。流民又引發起義與兵變。

解州、鄧州廂軍為反抗地方官分地發生兵變;京東路士兵殺死當地巡檢使;慶曆四年(1044年)八月,仁宗年間規模最大的兵變爆發了,保州雲翼軍(禁軍)四千多人兵變,軍隊衝出軍營自謀生路,成為流寇……

最終,還是告狀的大臣們把范仲淹告倒了。這些人倒不是因為流民越來越多,只是覺得自己摟的沒有其他官員快和多。分贓不均讓他們對范仲淹產生了極大的意見。

為了平息大臣們的不滿和怨氣,仁宗皇帝又把范仲淹貶到邊關去打西夏去了。

范仲淹走了,那麼誰來收拾他留下的爛攤子呢?就是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_圖

2.

大家知道包拯為什麼在百姓中的聲望這麼高嗎?他的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固然受人尊敬,但真實情況是他為百姓做了一件大事。

包拯上台之後,他馬上跟仁宗建議,立刻取消「均公田」,推行「限田令」!

限田令的主要內容就是,所有官員購買田地一律不得超過三十頃,多出來的土地必須充公。

包拯的這項措施才是真正為百姓著想,自然得到了百姓的擁戴。於是包拯在民間被描述成為包青天,擁有三口鍘刀,專鍘貪官污吏。

以限田令為基礎,北宋真的出現了中興之象。這個時候,富弼為宰相,歐陽修為翰林學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學為侍講。當時士大夫相傳道:「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此四人被稱為「仁宗四真」,這個時代史稱「仁宗盛治」。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_圖

限田令其實並不是宋仁宗和包拯發明的。從唐玄宗時代就實行過。因為實行限田令,百姓可以比較安定的生活,所以才有了當時的「開元盛世」。

如今,包拯實行限田令,也讓百姓有了暫時的喘息之機。這正是「仁宗盛治」的基礎。

可惜,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開元盛世」不久,楊國忠就上台了。他一上台,就把限田令放開了。那麼之後,各種起義爆發,直至安史之亂,大唐徹底走上了衰敗的道路。

那麼此刻呢?王安石也正從南方向著大宋走來。

正如北宋著名曠世大隱邵雍所說:天下將亂,南氣北至。

1062年,包拯死了,1063年,仁宗皇帝死了。神宗皇帝即位後,王安石也即將登上大宋權利的巔峰。他把宋仁宗和包拯苦心推行的限田令,輕輕鬆鬆就推翻了。從此,土地兼并又開始了。北宋很快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所以說,誰是忠臣,誰是奸臣,到底誰說了才算呢?那就是,只有老百姓說了算。正所謂: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聊時。

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先秦到唐初長達千年的「王牌軍糧」,不但人馬共食還能存放九年
流行近千年的「纏足」從清初就開始禁止,但為何直到清末才被終結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