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刀是何時開始自成特點的?日本刀的特點(一)——平安時期

日本刀是何時開始自成特點的?日本刀的特點(一)——平安時期

由百度 KATANA吧的金龜旭翻譯,翰龍論壇一氧化碳轉載。文章取自《日本刀講座》概論篇

圖:日本平安時代武士首領源賴朝 佩刀像

第一期 平安朝時代

這期的作品以二尺以上的太刀居多,雖然稀少但也可以見到不足二尺的被稱為小太刀的作品,也有被稱作劍的一尺前後的作品,後世的所謂短刀在今天現存極少。要說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考慮一下,在當時短刀是很少製作的,或者即使多少有些製作,應該也早已消耗殆盡而未能傳世吧,總之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的理由了,從現存的有燒身、銘為「友成作」的短刀在嚴島神社這一點來考慮,當時短刀雖有少量製作,但經過消耗、導致存世的很少這樣的說法是較為合理的。另外,友成作銘的短刀,是僅有七寸余長的小刀,平造、內反,值得注意的是它和鎌倉時代的短刀並沒有太大差異。

然後是這個時期的太刀形相,鎬造和樋造都有,總體上身幅不寬,重也不厚,有適當的腰反,小鋒、也絕不會有大鋒,刀姿普遍的都很優美高雅。地鐵總體上都經過精細的鍛煉,帶有細小的地沸,非常美麗。刃文為直刃調小亂、小足入的有很多,一般是燒幅低的小出來,燒幅高的大出來的作品大概沒有。而且各國各流派相通,都帶有很細的沸,氣非常深,刃中氣沸交錯、或是掛有金筋、稻妻(閃電)等動態,非常美觀。雕物非常少見,但也有素劍、梵字等,不過都不是手工精細的作品。樋大體上都是開到莖中的搔流,或者是直到莖先的搔通,在鉏元角留(樋尾部為直角方形且不到鋤內)的很少,但沒有作成丸留(樋尾部為弧形且不到鋤內)的。莖很薄很細,而且有很多都帶有高反的趨勢,像後世那樣比較粗、莖先比較寬的作品是沒有的,還有鎬筋並不是貫通刀莖,很多都是在莖的中部附近就消失了。還有在莖的刃的方向,從區開始向下一寸乃至二寸左右的地方劃分出一個台階並把以下的部分全都削去,這被後世稱為雉子股形,一直流行到鎌倉時代。

平安時期僧定秀太刀銘文,刻有某國、某時的很少,但也還是有長銘作品的,更多的為二字銘、鏨跡比較粗並且力強的占多數,蘊含典雅風味的字體這一點也不容錯過。一般是在佩表的一側刻銘比較普遍。也有在佩里刻銘的,但很少。

簡要來說,這個時代的作品總體樸素高雅,在燒刃和其他地方一點都看不到追求技巧的痕迹,卻能自然而然的精巧至極,是使觀者心曠神怡的作品。想來在平安時代,所有文化都以京都作為中心發展繁榮,也就是在王朝政治的支配下,所以也是公卿勢力最為強大的時代、是武家完全遜色於公卿的時代。整體社會氣氛都像上面說的那樣,無論什麼事都要追求高尚優雅之風,這自然也會反映到武器武具之上,使武器也浮有一種典雅的氣氛。

圖:平安時代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的「黑漆太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別被影視劇騙了,中國各朝代的刀劍實際長這樣!
一把造型別緻的小刀製作過程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