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老鐵壺與中國新鐵壺的區別

日本老鐵壺與中國新鐵壺的區別

1 0秒看全文

日本老鐵壺與國產新鐵壺的區別-鑄造方式、材料、文化屬性、存世量

鐵壺界的好友山歌發起了一次投票,詢問壺友們最想了解日本老鐵壺哪一方面的問題,最後結果對於日本老鐵壺真假的鑒別排到了第一位。山歌和我討論就這個話題一起寫點東西出來。

剛開始覺得挺容易的一件事情,老東西看多了,誰心裡沒點數啊?

知易行難,世事向來如此。仔細想想,這個話題可以寫的東西還真的不少。

從大的方面來說,老鐵壺的鑒別一是與新鐵壺的比較,二是和做了手腳的老鐵壺的比較。新鐵壺還分為日本新鐵壺和國產新鐵壺。越想腦殼越疼,足足卡了兩天文。後來想想還是分細一點,先從新老鐵壺的比較開始。

日本的老鐵壺 和國產新鐵壺的對比,首先要說清楚日本老鐵壺的定義。

你玩的真是日本老鐵壺嗎?我在這篇文章里說得很清楚「我們一般所說的日本老鐵壺,是指最早日 本江戶時期南部藩開始生產鐵壺,到二戰前這一段數百年的時間內,使用日本本土鐵礦石和傳統製作方法製作的鐵質煮水器。」

新鐵壺指的的最近十年來中國國內因為市場需求模仿日本老鐵壺或者加上自己的想法使用進口鐵礦石採用現代製作方式製造的鐵質煮水器。

定義清楚了之後,我們大概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談新老鐵壺的區別。

一、鑄造方式的區別

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式基本是採用翻砂法,就是採用模具澆築的方式製作,由於澆築需要入水口(鐵水),旁邊有兩個定子用來確定壺壁厚度。老鐵壺的底部一般會呈現一大兩小三個孔的痕迹,到了近代追求美觀,會用補土(鐵砂)補上,仔細看還是有痕迹。

更早的翻砂法模具的入水口是一條橫槽,這種底部我們叫一字底,這樣的鐵壺時代會更早,基本是江戶晚期之前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叫脫蠟法的製作方法,多見於龜文堂或者其他堂口堂主級別作品,脫蠟法採取敲掉模具的方法,所以底部沒有澆築孔和透氣孔,可以做到平整無痕。相對工藝也比較精細。

而目前國內的新鐵壺採用了機床壓鑄技術,通過強大的壓強一次衝壓成型,所以沒有澆築孔和透氣孔,一般會有壓鑄紋。做得較為精細的可以看不出來壓鑄紋,這就和脫蠟法形成了相似的結果。所以新鐵壺模仿的,也以脫蠟法的龜文堂鐵壺居多。基本幾百元的國產鐵壺都屬於這一類。

當然,隨著鐵壺在中國的走俏,有一些中國的鐵壺製造廠也開始使用模具澆築的方式製作鐵壺,但是國內最終追求的是銷量和利潤,控制的是成本和工藝流程,這就決定了國產鐵壺不可能像日本老鐵壺那樣因為傳承的關係一絲不苟的完成多達80道的工序來製作一把鐵壺。周星馳電影《食神》裡面一句話說得最中肯:一字曰心!

二、材料的區別

日本老鐵壺歷史上一直採用的是對日本的鐵礦進行冶煉,提純成白口鐵 ,由於冶煉工藝的落後和日本本土鐵礦品級的低劣,導致提純出來的鐵錠保留了大量的其他金屬成分,這些成分和鐵一起形成了日本老鐵壺特有的合金結構,呈現出一種結晶狀的帶氣孔的鐵質。這和紫砂泥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明治時期,日本釜師更是把這種魔術玩到了極致,幾乎每個堂口都有自己獨家的鐵粉配方,以此製作出來的鐵壺呈現出來的鐵質更是千變萬化。

我們知道羊毛加入5%的晴綸,就會呈現截然不同的質感。馬未都說過明代的宣德爐為什麼質感不同,也許正是因為摻入了少量的金或者銀等金屬。

而國產鐵壺使用的多是從巴西或者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冶煉而成的鐵錠,品級非常高,純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幾,其他金屬含量極少。這也就導致了國產鐵壺不管怎麼做,似乎都產生不了像日本老鐵壺那樣質感。(在這裡給國產鐵壺辟個謠,國產鐵壺不管從成本還是從工藝上,完全沒有必要使用回收廢鐵金屬來製作鐵壺,那不符合經濟原則。)而追求利潤與市場最大化的國產鐵壺廠商似乎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最根本的問題來了,不用紫砂泥做的茶壺能不能叫做紫砂壺?我覺得是不能的。即便藝術性審美都達到或者超過了紫砂壺,也只能叫xx壺,不能叫紫砂壺。

三、器物的文化屬性

日本的鐵壺傳世有三百多年的時間,從創始伊始南部的民俗器物,到京都地區達官貴人的關注,文人階層開始介入鐵壺的製作,使得鐵壺成為文化的載體。最後成為御茶席的用具,地位由低到高,是隨著文化元素的注入而提升的。現在京都系鐵壺受追捧,南部鐵壺普遍得不到較高的估價,這其中固然有京都鐵壺製作較為精良的原因,但是文化的介入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玩日本老鐵壺,玩的是日本的人文歷史,玩的是日本與中國文化交融史,玩的是工藝之美。

日本1790年起民間利用鐵壺煮水的場景

國產鐵壺產生的歷史因素是因為市場對於日本鐵壺的需求旺盛所產生的替代品,開始也是純粹模仿日本鐵壺的樣式或者紋樣。談不上有什麼自己的人文審美的考量。甚至於在日本註冊一個品牌,在國內生產出口日本再進口,就變成了日本傳統鐵壺,可以看到,依據的根基還是日本鐵壺文化的傳承。其實只要對日本鐵壺歷史有了解的,就知道京都系的鐵壺經過二戰的洗禮,只剩下兩家半的傳承。二戰後倖存的京都系鐵壺堂口----雲色堂,這篇文章裡面對此有詳細的說明。所以根本不用證實什麼xx品牌是不是正宗的日本京都鐵壺(因為南部鐵壺的確還有一些堂口在繼續製作傳統鐵壺),基本都不是。某寶上幾千元號稱絕對正宗的日本鐵壺都是這類妖艷賤貨。

還有些觀點認為鐵壺也是從中國傳承過去的,額,中國還真不注重鐵器的製作,因為我們更擅長於金銀銅錫器的製作,日本是因為當地礦產資源的利用形成的獨特文化。這一點類似於春秋時期我們開始淘汰漆器的生產一樣,因為我們發現了更好的,更優質的替代品---瓷器。

所以我不太明白無根之水的國產鐵壺要表達怎樣的一種審美,要是實在要表達,估計也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特有的了。不管你採用什麼樣的設計,工藝,在國產鐵壺上疊加,只會給人一種東施效顰的感覺。西施這麼走路就是好看,就是風姿卓越。你這麼走路,按說要身材也有身材,要相貌也有相貌,可就是透著一股子彆扭。我想,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這個文化的根不在中國。銀壺銅壺倒是沒問題,歷史上我們的工藝也是很頂級的,現在也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精品。可就是鐵壺,不悲觀的說,我們還真不該在這上面浪費功夫。這個東西透著一股子笨勁兒,沒有一股子笨勁兒,只是奔著市場和利潤,真的做不好。

四、存世量

經過幾百年時間的使用,還有二戰後對於鐵壺文化的摧殘(京都系堂口幾乎全部關張),日本老鐵壺據估計目前存世量不超過十萬把。這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這裡面還要刨除大量的南部沒有價值的民俗用品和京都系的普壺。所以,儘管國內鐵壺市場有升有降,作為老鐵壺源頭的日本,行情卻一直是只升不降。

國產鐵壺就不用說了吧?只要有需要,只要市場接受,我絲毫不懷疑聰明勤奮焦慮的國人可以生產出人手一把的鐵壺。所以,作為一個商品,國產鐵壺不存在收藏屬性,只存在商品屬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汕頭菩提軒 的精彩文章:

TAG:汕頭菩提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