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之城》撤展倒計時 560張照片再現廣漢古建之美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沙畫版《文廟與祭祀牛》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圖由成都博物館提供
暑假即將結束,去博物館看展了沒?8月31日,《影子之城——營造學社鏡頭下的廣漢》將在成都博物館正式落幕,最後一周,不妨抓住暑假的小尾巴,去泛黃的老照片里尋找廣漢古建的魅力。
80年前,梁思成、劉致平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在廣漢流連忘返,拍下了560張珍貴的老照片。本次展覽,策展人從中精選122張展出,輔以廣漢市文物管理所收藏的漢代「雒城」銘文磚、漢代彩繪陶房、宋代陶樓、成套的文廟祭祀與禮樂器物和南華宮建築構件、成都博物館館藏木雕和中國皮影博物館館藏皮影等55件(套)材質、形式多樣且緊扣展覽主題的展品,立體展示昔日廣漢的城市風貌,傳遞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廣漢文廟欞星門歷來以高大繁複而聞名。
首次公開展
中國營造學社是中國第一個以研究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為宗旨的學術團體。
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場烽火歲月中的川康古建考察之旅,讓梁思成、劉致平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邂逅了成都以北的古城廣漢,城中美輪美奐、多不勝數的古建有如驚鴻。他們在此震驚流連,拍攝了560張珍貴照片,並進行了大量科學測繪。
四川會館戲樓,樑柱上的對聯隱約能看到「上父子神靈入水斬……」,指的是李冰父子治水之事。
此前,調查人員僅對精美建築進行記錄,營造學社做法與之不同,他們在廣漢停留時間長達半年,拍攝建築數量多、種類全,系統而完整地記錄了彼時廣漢的城市景觀,不僅是研究西南地區,乃至中國古代地方城市形態及建築文化的珍貴史料,也是前輩學人奮力研究、保護文化遺產的直接見證。
這次亮相成博,是這批照片資料在塵封數十年後首次公開展出,機會非常難得,市民朋友可以抓住最後幾天時間領略古建築之美。
奎星閣中的魁星一手持筆,一手持官帽。
小城故事多
梁思成先生曾在《中國建築史》中寫到:「建築活動與民族文化之動向實相牽連,互為因果」。作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中國古代建築具有獨特的個性與意趣,表現著中國式的智慧與美感,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與文化信息。
百年之前,城牆、牌坊、衙門、文廟、關岳廟、城隍廟、奎星閣,曾是每座城市的標配:蜿蜒的護城河環繞著恢宏的城牆,晨鐘暮鼓見證著歲月流逝;寫滿故事的高大牌坊曾是莊嚴的地理坐標,祠廟寺觀中供奉的各路神靈默默注視著煙火人間。
從照片來看,奎星閣下還曾建有房屋。
然而,從營造學社的照片看,奎星閣下還曾建有房屋,民國年間已無人問津了。
這560張珍貴的照片,不僅是對彼時廣漢城市景觀的完整記錄,也為我們留下了中國古代地方城市的珍貴縮影。在此背景之下,展覽將老照片資料與相關文物相結合,立體呈現真實的古城風貌,以豐富的多媒體內容重現昔日城市生活的片段,多角度展示曾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古建築,深層次解讀了被光影記錄下的小城故事。


※花樣作死!男子公園內挑釁野牛險被頂飛 視頻觀看破百萬
※資陽失控船倒扣水中漂入內江境內 資中已設兩處攔截點攔截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