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在洛陽,葉鵬是一位文化名人。

他是浙江人,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哥哥,1957年被劃為右派,下放到河南洛陽當老師,從小學一年級教起,一直到做了15年洛陽師範學院院長。他是河南省作協委員,也曾兼任洛陽市作協主席。

但他最關心的卻是洛陽的文物,是洛陽的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的關係。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葉鵬

那麼,在洛陽人的眼裡,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說實話,洛陽人更看重的是後者。

因為洛陽到處是文物,別的城市稀罕的古董,洛陽人都不放在眼裡了,但洛陽人急需看到一個現代化都市!

石破|文

建國後洛陽的城市定位錯了嗎?

葉鵬說,洛陽的城市定位,解放後就搞錯了。

它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雖然地面上的輝煌幾乎沒有了——龍門被兩把大火燒得差不多了:董卓一把大火燒了3個月;李自成攻進洛陽,一把大火也燒了3個來月,所以洛陽地面上的輝煌幾乎全部毀了。加上宋朝以後,都市的繁榮都向南方轉移了……

但洛陽卻不宜定位於重工業城市。因為洛陽的地下文物還遍地都是。它是九朝古都,有人說是「十三朝古都」,這是把時間短的朝代也算上了,因為人們都喜歡把自己城市的歷史說得更輝煌些。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漢魏故城遺址

洛陽有五座都城遺址,分別是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東都城。

其中,漢魏故城、隋唐東都城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中國乃至世界任何一個城市,有其中任何一個遺址都是不得了的!但在洛陽,這個優勢卻並沒有顯示出來。

葉鵬說,解放後洛陽定位於重工業城市,搞工業的同意,搞文物的不同意,他們是有爭議的。

主張搞工業建設的人認為,洛陽發展工業的基礎好,科技力量夠,不搞工業建設,洛陽發展得沒這麼快。

但從文化建設的角度看,它應該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小城、一個很有味道的旅遊勝地。

國家在洛陽搞了10個大型工廠,開始準備把洛拖放到西工區。那裡是洛陽重要的王陵遺址區,周天子的墓區就在這裡,如果把洛拖放這兒,那整個文物就破壞完了。

當時的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向周恩來總理建議:不要在西工區建廠,壓住王陵遺址。周總理採納了這個建議,洛拖等工廠就挪到了澗西區。

葉鵬說,洛陽片區大遺址在全國大遺址保護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於歷史原因,著名的「五大都城遺址」絕大部分位於建成區和城鄉結合部,特別是隋唐洛陽城宮城核心區基本被洛玻集團、洛陽建機廠、洛陽起重機廠等國有大型企業所佔壓。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明堂遺址基礎

洛玻就建在明堂上面,而明堂是武則天的宮廷。

但,如果實施隋唐城遺址整體保護,勢必涉及洛玻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的搬遷,需經費數十億元,僅靠地方政府是無能為力的。

後來,結合中西部老工業基地改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及大遺址保護等政策,諸如洛玻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的改造搬遷,國家發改委應給予了政策和資金支持。

洛陽市也積極落實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啟動了隋唐城宮城核心區拆遷治理工程,地方投資2.7億元,拆遷安置了明堂、天堂和應天門遺址周邊的企事業單位和居民。

洛陽應不應該開發洛南?

雖然洛陽是以重工業定位城市功能的,但解放以後,洛河以南一直沒有開發。

解放後不久,周總理就交待過,洛河以南不能開發,因為下面都是遺址,挖下去都有不少名堂。

但是洛南不開發,東西也不能一直拉長。也沒有別的路子可走。北邊不能開發,東西不能一味拉長。

洛陽在隴海鐵路線上,從西到東,正好是隴海鐵路沿線。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邙山漢光武帝原陵石辟邪

洛陽往北是邙山,那裡全是古墓區,雖然古墓都被盜空了,但遺址還在。洛陽有個古墓博物館,展示的只是一小部分。邙山的古墓一個挨一個,牛都蹲不下。

葉鵬說,你開發了洛南,洛陽就不成為洛陽了。「洛陽」的意思就是它在洛水之北,後來搞了洛南新區,就變成了「洛陰」了。

龍門石窟應該熱鬧還是「荒涼」呢?

葉鵬說:「有關洛陽文化問題的爭論,總是以我的失敗而告終,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觀點並不錯。」

葉鵬有一個「龍門情結」。1980年代,龍門有著向市場化、娛樂化發展的趨勢,這與龍門的佛教文化氛圍很不和諧。葉鵬就寫了一篇文章《論龍門的荒涼化》,發表在《洛陽日報》的頭版。

葉鵬寫道:「龍門石窟只有一個,全世界只有一個,人類文明史上只有一個,永遠不會有了!它是洛陽的驕傲、中國的驕傲、世界的驕傲!對龍門石窟的保護和研究是第一位的,這是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宏觀規則。」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冬日龍門石窟

葉鵬認為:「龍門石窟的美,應該是荒涼的美。佛教文化是對紅塵的告別,佛教藝術的生命和魅力只有在遠離人世喧囂的寧靜肅穆中才能蘇醒……我在做一個夢,一個龍門荒涼化的夢,一個難圓的夢!空谷足音,希望能引起社會磅礴的回聲。阿彌陀佛!」

2000年11月,龍門石窟申遺成功。12月,洛陽市要搞慶典晚會。葉鵬跟有關部門的人領導說:「不要在盧舍那佛前吹牛皮鼓,搞歌舞表演!」

那位領導問:「那怎麼辦呢?」

葉鵬說:「你們可以讓白馬寺方丈發請帖,邀請印度、緬甸等國家的高僧過來,在奉先寺做法會,這不比搞一場歌舞晚會的影響要好?」

那位負責人說:「老師,你說得很有道理!」

「天子駕六」事件

2002年底,洛陽市要在市中心建河洛文化廣場。在搞地下商店、停車場時,挖出了18個車馬坑,發現了古文獻中記載的夏商周時期重要遺存——六馬一車的「天子之乘」。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天子駕六車馬坑

以前的考古發現,從來沒見過六駕馬車的,都是二匹、四匹的馬車。「六駕馬車」說明什麼呢?說明這是周天子的陵園!

建設單位下不來台了。本來他們請葉鵬去,是想在中心廣場搞個藝術標誌。但是,葉鵬去了以後,興趣不在這兒,而是呼籲「對遺址就地保護!這裡還有比天子駕六更大的墓地,還沒有挖出來呢!」

葉鵬在會上發動專家集體簽名,給市委、市政府寫信,信里說:

「按原方案建成的廣場,在全國的廣場中,只能是二三流的廣場;而實地展示東周王陵遺物的廣場,將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廣場」,並稱這是「天賜奇景,可喜可賀」!

葉鵬意猶未盡,又在《洛陽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天賜奇觀》。文中說:「我們今天挖的是東周的王陵!周文化是洛陽最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是河洛文化的源頭。孔子入周問禮,問的就是這個禮。王國維說過,殷商文化與河洛文化的區別,在於殷商文化是講鬼神的,河洛文化是講人事的,它就像西方的文藝復興,是洛陽人最應該珍惜的。我們已經挖出了18個車馬坑,如果再挖,估計能挖出來二、三十個!如果對它們就地保護展示,能把陝西的兵馬俑壓下去!」

2003年1月24日,《中國文物報》以整版篇幅刊文《洛陽在毀什麼?》。文中說:「洛陽為修建一個標誌性的城市廣場,大型挖土機械進入東周王陵文物保護範圍施工。當地文物保護部門拿著剛剛通過的《文物法》給廣場指揮部時,負責人說:『拿走,我這裡也有很多法!』」

文中說:「記者隨後又采寫刊登了熱點追蹤:《洛陽,1月16日以後……》。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洛陽市政府終於改變了其原先的設計方案,決定在原址、原地進行展示性保護。2004年,投資1200多萬元,佔地1200平方米的『天子駕六』博物館對外開放。」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天子駕六博物館

令葉鵬備感遺憾的是,「河洛文化廣場」儘管改了名字,但原來的方案並沒有大的改變,突如其來的「天子駕六」車馬坑上,也建起了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有人說:「這是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雙贏』。」但葉鵬並不認同。

「麗景門」還是「麗京門」?

前些年,洛陽重修了麗景門。

麗景門是武則天關犯人的地方,凡是進去麗景門的人,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的。

後來,金國攻打洛陽時,洛陽城東移了。現在的麗景門是在明朝的遺址上,重新蓋了個城門。

2003年城門蓋好了,開發商老闆靈機一動,把「麗景門」寫成了「麗京門」,說是「這樣叫起來響亮」!葉鵬又寫文章,讓他把名字改過來。

「既想附麗歷史陳跡,喚起我們對歷史輝煌的記憶,就應改正過來,寫成『麗景門』才是正理。」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麗景門夜市

2007年,「麗京門」重新改成了「麗景門」。

一個古稀老人的古都保衛戰,洛陽人都不該忘了葉鵬!

筆耕不輟的葉鵬

葉鵬說:「我蠻喜歡洛陽的。洛陽人厚道,不管說大話、空話。1958年大躍進,河南吹牛皮的地方很多,洛陽是相對較少的。洛陽人對文化有珍惜感。為何有一句成語叫『洛陽紙貴』?因為晉代文學家左思寫了《三都賦》,洛陽人爭相抄寫,就把紙給抄貴了……洛陽人存在一個審美文化群體,儘管沒有出什麼大家,但這個氛圍挺好的。」

在一篇文章的結尾,葉鵬寫道:「洛陽的文化優勢,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偉大遺產,洛陽人理應百倍珍惜,悉心研究,努力實踐,開創新境,讓洛陽昔日的文化輝煌,如藍天麗日,碧水清風,再現河洛大地!」

(圖片來自網路)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