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之「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道德經》之「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今日抄經內容

《道德經》

絕聖棄智(1),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2)以為文(3)不足,故令有所屬(4);見素抱樸(5),少私寡慾;絕學無憂(6)

譯文: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注釋:

(1)絕聖棄智:拋棄聰明智巧。此處「聖」不作「聖人」,即最高的修養境界解,而是自作聰明之意。

(2)此三者:指聖智、仁義、巧利。

(3)文:條文、法則。

(4)屬:歸屬、適從。

(5)見素抱樸: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沒有染色的絲;「朴」是沒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義詞。

(6)絕學無憂:指棄絕仁義聖智之學。

關於《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分上下兩篇,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時,前面所說的哲學,並不能涵括《道德經》(修身立命、治國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經》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為一種政治原則,「無為」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儒家也講「無為而治」,使「無為而治」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

關於「七月抄經」

農曆七月吉祥月

一起來抄經~

農曆七月吉祥月,想要身安心定、精進修行,一起來抄經吧~

「抄經」,意味著「抄寫經典」,我們可以從國學經典、儒釋道經典開始,抄經靜心的同時,對經典有所了解。

大家可以通過店鋪購買抄經本;或用自己的筆和本子與我們一同抄寫。

趙普隸書《金剛經》《道德經》

甲和燈獨家線上發售

當代書法名家

「當代隸書寫經第一人」趙普老先生

歷時半年,精誠寫就

亦秀亦雄、亦柔亦剛,瀟洒飄逸,沉穩雄健

兼具傳統文化傳播與書法傳承的雙重意義

亦可做臨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和燈 的精彩文章:

「佛醫結合」這件事,到底靠譜嗎?|非非想

TAG:甲和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