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原標題: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堪稱智慧第一人,在《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三國演義》中,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擠兌諸葛亮,要他在短時間內交出20萬隻箭來為難他。諸葛亮實際上早已知道第三天有大霧。因此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向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士兵,並且在船上扎草人,深知曹兵在大霧天肯定不會出戰 ,只會射箭退敵。果不其然,在曹兵亂箭之下,幾十萬隻箭全扎在草人之上。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
但這是演義而不是史實。《三國志·吳主傳》中:「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權,指的就是孫權。公,就是曹操。)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孫權借水面有霧,乘船去查看曹軍的虛實,不料被曹軍發現。曹操生性多疑,萬箭齊發,不一會,孫權的戰船就因中箭太多,箭都插在孫權座船的一側,船身逐漸傾斜,這時孫權下令,把船掉頭,結果箭又插滿了另一側,如此一來,船隻也恢復了平衡,並安全返航,於是孫權順利離去。
「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孫權離開時曹操敬佩他的智謀說的。
那麼這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呢?
公元213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曹操與孫權在安徽巢湖附近對壘。交戰之後,曹軍敗,於是曹軍決定堅守不出。原來,「草船借箭」在三國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但並不是在赤壁之戰中,也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而孫權也並不是缺箭,只是為了刺探軍情。
可能尊劉是《三國演義》的主線,一切都要為主線服務。諸葛亮不但有了草船借箭,還有空城計,這些本非諸葛的事迹。也可能是為了添加一些精彩智謀。總之《三國演義》這部書還是特別精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TAG:華夏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