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是如何有效扼制外戚干政的?這些制度又是何時開始敗壞?

明代是如何有效扼制外戚干政的?這些制度又是何時開始敗壞?

季我努學社青年學生會員 浙江海洋大學本科生 金玲芝

所謂外戚干政,指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封建君主的妻妾母親娘家人利用皇帝年幼或者無能把持朝政的現象。東漢王朝後期政治伴隨著宦官亂政和外戚掌權,最終王莽代漢,建立新朝,明朝同樣也存在宦官之禍現象,但是明朝為什麼未出現外戚干政現象?外戚干政是如何得到抑制的?

這和明朝自身制度建設是分不開的。 首先,明朝開國皇帝總結歷代政治得失,意識到后妃干政的危害,制訂一系列規定,如在建國之初制訂規定:「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戰」,「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捭預政事」,下令命朱升修編纂《女誡》,目的是為了防止后妃干政,成為明代祖宗之法的內

容,要求歷代皇帝遵守。在明成祖時候,頒布《古今列女傳》,用禮教束縛后妃行為。加之明朝大部分皇帝即位年齡已經成年,外戚失去干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明代朝臣尤其是言官,負責較真,致力於防止出現外戚干政,比如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想要廢長立幼,朝廷出現爭國本運動,朝臣不斷上章,朱常洛最終被立為太子,儲君問題得到解決。其次明朝後宮選妃制度和選擇駙馬制度,不注重門第,相反避免選擇重臣權貴聯姻,選擇出身平凡之人,使外戚失去宗族勢力的支持,無法對朝臣產生重大影響。然後,明朝獨特的政治模式運作方式也是重要原因。朱元璋時期制定的妃嬪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才廢除,在這期間的執行,使得並未出現有后妃干政傾向的人。相反在妃嬪殉葬制度廢除之後,晚明三大案,與萬曆的鄭貴妃有關的梃擊案和紅丸案,與光宗李選侍有關的移宮案才發聲。

古今列女傳

萬曆皇帝朱翊鈞

明初,廢丞相,皇權大大加強,但是集大權於一身的皇帝面對太多的政務,分身乏術,設內閣參與機務,同時又設立司禮監太監給予牽制,明朝政治運作即皇帝-太監-內閣;明朝選官制度是科舉制,需要通過比較多的考試篩選進入朝廷之內,成為內閣等重臣就更難了,加之外戚一開始便來自貧寒民間,所以外戚直接出任重臣或擔任軍事將領掌握兵權可能性過小。最後明朝從中央到地方嚴格的監察制度,西廠、東廠和錦衣衛在內的廠衛制度,設立都察院和給事中制度,嚴密監察著朝廷內外,防止出現外戚干政。

朱元璋

本質來說,明朝未出現外戚干政的現象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表現,皇帝巧妙的做到了權利制衡,平衡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外戚未能有機會參與政治。雖然明朝仍有宦官之禍,但卻不能操作皇帝的廢立,實際上是皇權內部授意,按照皇帝意圖行事。

1.試析明代外戚干政較輕的原因,胡丁玲

2.有明一代外戚孱弱的原因,賀志敏

3.小議論明代后妃外戚干政不烈現象,宋立中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1937年國防作戰計劃中是如何設想日方的軍備力量?
明朝的中央官制是什麼樣的?這一體制究竟有哪些特殊之處?

TAG:季我努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