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粟戎生將軍:網傳的「李海欣高地」照片標註有誤

粟戎生將軍:網傳的「李海欣高地」照片標註有誤

原標題:粟戎生將軍:網傳的「李海欣高地」照片標註有誤


作者: 胡國橋 劉靜


在1984年老山「7.12」防禦戰鬥中,有這樣一個英雄的集體:他們憑藉千餘平方米的高地,頂住了敵人上千發炮彈的轟擊;以十五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之心,以壓倒一切敵人和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大無畏革命氣概,在我炮火和友鄰部隊的支援下,奮勇打退了越軍一個加強營的六次瘋狂進攻,取得了斃敵百餘名的輝煌戰果,打出了國威、軍威,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他們就是原40師119團3營的十五位戰士。在7月12日當天的戰鬥中,十五勇士在坑道和工事內一直堅守到7月12日下午4點,與支援部隊共同奪回表面陣地後,他們才撤下陣地。十五人中五人犧牲,其餘十人全部負傷。戰後,李海欣等十五位同志,被譽為「十五勇士」,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的142高地,被稱為"李海欣高地"。


以戰鬥英雄李海欣為代表的老山「十五勇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群體中的傑出代表。遺憾的是,現在很難在市面上看到他們的事迹報道。日前,我們在整理李海欣烈士的英雄事迹時,時任119團宣傳幹事楊健告訴我們,他有「十五勇士」當年的報紙和照相底片!並立刻趕到家中找出報紙,還將照片底片送到照相館沖印了出來,一同翻拍發給了我們。


這是1984年9月8日原昆明軍區出版的《國防戰士報》,老山「十五勇士」的照片和事迹首次出現在媒體上。

時隔三十三年,英雄的形象和字跡已有些模糊不清


我們問楊健:「為什麼你有他們每一個人的標準像呢?」,楊健說:打仗前,全團每一個人都照了「遺像」,每個戰士上戰場前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讓我們記住「十五勇士」的英雄壯舉,記住三十三年前勇士們那一張張年輕堅毅的青春面龐:

李海欣烈士,代理排長,河南省臨潁縣人,漢族,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黨。在戰鬥中,他帶領十四名戰士打退了越軍一個加強營的輪番進攻,最後壯烈犧牲。部隊為他追記一等功,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周忠烈烈士:機槍手,貴州省雷山縣人,苗族,1963年12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團。在戰鬥中,他機智靈活,殲敵二十餘人。最後,他在負重傷的情況下,毅然拉響手榴彈,與圍攏來的敵人同歸於盡。部隊為他追記一等功,被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劉家富烈士,戰士,雲南省永善人,漢族,1964年4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4年5月入團。在戰鬥中,他斃敵十餘名,負傷後仍堅持戰鬥,在子彈打光的情況下,毅然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部隊為他追記一等功。



唐友國烈士,邊防某部八連戰士,四川省大足縣人,漢族,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團。在戰鬥中,他作戰勇敢,機智靈活,斃敵四人。他奉命回連報告敵情,在殺出重圍中,他勇敢地衝進敵群,斃敵一名,最後壯烈犧牲。部隊為他追記一等功。


李國文烈士,戰士,雲南省臨滄縣人,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2年6月入團。在戰鬥中,他負重傷堅持不下火線,直至壯烈犧牲。部隊為他追記一等功。



楊國躍,班長,雲南省雲縣人,漢族,1963年5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3年3月入團。在戰鬥中,他在代理排長犧牲後,挺身而出,指揮作戰,並斃敵十餘名,榮立一等功,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夏錦忠,機槍射手,貴州省甕安縣人,漢族,1963年2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2月入團。在戰鬥中,他勇敢戰鬥,救護戰友,他的機槍被炸飛了,但他撿起其它武器堅持戰鬥,一連斃敵六名,榮立一等功。



胡友文,戰士,雲南省永善縣人,漢族。1963年12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4年7月入團。在戰鬥中,他身負重傷後仍堅持戰鬥。在反擊佔領我表面陣地之敵時,他第一個衝出坑道,擊斃敵人封鎖坑道口的機槍手,榮立一等功。



董朝貴戰士,雲南省武定縣人,漢族,1962年4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團。在戰鬥中,他多處負傷,仍然在陣地上頑強戰鬥,榮立二等功。


段春和,機槍副射手,雲南省龍陵縣人,漢族,1965年5月生人,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團。在戰鬥中,他頭部負傷仍不下火線,一直堅持戰鬥,榮立二等功。



蔣志華,班長,雲南省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人,漢族,1962年8月生,1981年11月入伍,1982年6月入團。在戰鬥中,他在代理排長犧牲後,協助九班長楊國躍指揮戰鬥,榮立三等功。



張慶龍,戰士,雲南省保山人,漢族,1964年1月生,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團。在戰鬥中,他臨危不懼,帶傷堅持戰鬥,先後斃敵五名,榮立三等功。



彭明林,班長,四川省巴中縣人,漢族,1962年12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黨。7月12日凌晨,他及時發現敵情,迅速報告上級,為奪取戰鬥勝利做出了貢獻,榮立三等功。



陳光滿,戰士,雲南省宣威縣人,漢族,1962年4月生,1982年1月入伍,同年6月入團。在戰鬥中,他勇敢頑強,帶傷堅持戰鬥,榮立三等功。


馬平華,戰士,四川省敘永縣人,漢族,1963年11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1月入團。在戰鬥中,他不怕流血犧牲,帶傷堅持戰鬥,先後斃敵五名,榮立三等功。


「李海欣高地」位於戰區的最前沿,三面受敵。當時很少留下戰場影像資料。本刊 2017年2月9日發表《樹起英雄的豐碑——記「戰鬥英雄」李海欣》圖文後,時任67軍參謀長粟戎生將軍立即打電話告訴我們:網傳的「李海欣高地」照片標註有誤。


不久前,我們應約來到粟將軍家裡,將軍圍繞「李海欣高地」給我們講述了當年整個戰場情況,並提供了許多相關圖片和資料。


粟戎生將軍(中)向胡國橋、王曙光介紹「李海欣高地」及當年戰場情況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最清晰的「李海欣高地」原始照片


遺憾的是至今我們還沒有找到1984年李海欣高地十五勇士在陣地上的照片,那時的戰場環境惡劣也沒有條件照相。


這張照片是楊健1984年5月6日在142號高地拍攝的119團三營炮連八班打擊越軍坦克後照片,從當時的背景看,植被還很茂密


這是三年後1987年27軍輪戰部隊某部代理排長楊金髮在李海欣高地留下的一張照片。陣地已經被炮火炸禿,幾乎寸草不生,戰爭的殘酷和和戰場的危險從中可見一斑


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由於各種原因,這場持續十年之久的邊境作戰,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媒體很少提及。當年那段火紅的歷史和一個個英雄的故事,正在離現代社會越來越遠。


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可以不斷變化,甚至以往的怨恨交惡也可「相逢一笑泯恩仇」,畢竟世界在發展,曾經的敵人成為今天的朋友並不鮮見。但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不該被忘卻,因為以史為鑒,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特別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赴湯蹈火做出犧牲和奉獻的勇士,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他們的光輝事迹和英雄形象都應該永遠留在歷史的豐碑上。

時隔近三十三年,十五位英雄的事迹終於可以通過網路再次傳揚。藉助小小的微信公眾號,能夠將十五位戰士的年輕形象和當年戰場的景況清晰地留在歷史上了,我們感到了一絲欣慰。


感謝部隊宣傳幹事楊健為戰友們留下了珍貴照片! 感謝粟戎生將軍精心保存著當年的戰場資料和詳細介紹! 犧牲的烈士永遠定格在那青春歲月,他們永遠值得銘記!倖存下來勇士的身影彰顯著曾經的勇敢和輝煌,戰場上的老照片讓我們又回到從前,當年的槍炮聲、喊殺聲猶在耳邊迴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欣悅讀 的精彩文章:

兩次參戰 一名老兵無怨無悔從軍路
002航母相控陣雷達艙為何在船塢里連上了大口徑空調管?

TAG:兵欣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