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即吾心,想要得「道」,只有……
印安說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足見聞道之重要;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可見行道之艱難。
印竹說
大道即吾心。道含本、中、末;心有體、相、用。聞與不聞,行與不行,本體都在那裡,其不同之處在於對「中相」與「末用」是主動把握還是被動接受……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足見聞道之重要;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可見行道之艱難。」我接著說:「大道即吾心。道含本、中、末;心有體、相、用。聞與不聞,行與不行,本體都在那裡,其不同之處在於對『中相』與『末用』是主動把握還是被動接受……」
道之本乃心之體。「道之本者,自然也」,自然者是他自己本來如此,即如心之體,心外無物,無論道經佛經,千說萬說,無為、無住、無相、無體、無有、無無等等等等,只是讓我們不要以自己的心意識去改變道的運行,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知如不知,覺如不覺,有而當其無,盡量減少參與,以至於我無為而道無所不為。自然而然運化以至於心與自然同一,這名為得道。
道之中乃心之相。道之中,即後天之道。後天之道源於先天之道,如心之相,是心之體的表現。其表現為:謙受益滿招損,柔弱勝剛強,功成身退,瓜熟蒂落等等之相。
道之末乃心之用。其道乃人道之道,商道之道,孝道之道,君臣之道等等等等,不可言盡。
心相中則得中道,其用則妙;心相偏離,不合中道,其用便不妙。而妙與不妙,皆在於我們對大道是否聞之、是否踐行。如果你還是那個聞道大笑之人,你便只能被動的接受一切的不妙;而只有聞道即勤而行之,心相結合中道,方能主動把握其無窮之妙用。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