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胃息肉

胃息肉

一、什麼是胃息肉?

胃息肉醫學標準術語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是突出於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變,表面常較光滑。

通俗的說,就好比皮膚上長出的漂亮的瘊子,可以是一個獨行俠佔山為王,也可以是梁山108將,甚至是群魔亂舞。

它們有的天良未泯,有的喪盡天良。

它個頭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大米粒,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

如果長了數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這大多是出身不好,與基因有關。

二、長了胃息肉,

要知道它是哪個洞里的妖精

大體上可以分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特殊息肉三種。

1、腺瘤性息肉

約佔胃息肉的10%~25%,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較大、絨毛狀腺瘤、伴異型增生者惡變率更高。

這個傢伙是潛在的殺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加上不注意生活細節,終有一天會發展為腺癌。

所以,對這些息肉決不能姑息養奸,一經發現,格殺勿論,並要定期複查,只要他一露頭,就切,猶如剿匪,務必除惡務盡。

2、增生性息肉

大約75%~90%胃息肉屬於這一種,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可能會帶來消化道癥狀;有大約0.4%~1.76%的癌變幾率。這在醫學上屬於小概率事件,不必擔心。

但是,作為消化科醫生,還是提醒你,儘管它一般不會癌變,只要發現,還是要切除為好。

3、特殊的胃息肉(比較少見)

錯構瘤性息肉

異位性息肉

家族性息肉病

三、長了胃息肉自己會知道嗎?

其實很多人長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為大多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偶然胃鏡檢查時發現。

有的可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或不適、噁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慢性腹瀉等癥狀。

如果息肉表面糜爛、潰瘍,可以發生間歇性或持續性出血。

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於幽門或息肉樣胃竇黏膜滑入十二指腸,則可以出現幽門梗阻癥狀。

四、胃息肉會不會癌變?

很多朋友發現息肉後,大都比較緊張,我接診的一個女病人甚至當場大哭不止。

其實,胃息肉的絕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和你相伴終生。只有一種叫做腺瘤性息肉,才會癌變,而且也不是100%。大可不必緊張。

胃息肉發生癌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息肉的大小、類型、形態、數目、部位、上皮間變程度、年齡以及地區和種族等:

1、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關,即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

直徑小於1.0 cm的有蒂息肉癌變率小於1%;

直徑在1~2cm者癌變率通常為10%;

直徑大於2cm的癌變率通常為50%。

2、息肉的組織學類型: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為1%~5%,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約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變率則介於兩者之間。

也有人將息肉的表面發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稱之為"原位癌",這時異常細胞僅局限於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體的基底膜。

3、息肉的形態:

有蒂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息肉癌變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變率小於5%,呈乳頭狀者約近35%,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無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壇狀易癌變。

4、息肉的部位:

胃息肉的多發部位是胃竇約佔65%,其次為胃體部約佔20%。此外,一般認為多發性息肉的癌變率高於單發者;年齡越大息肉發生機會越多癌變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時間越長,癌變的危險性越大。

5、多發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高。

6、增生性息肉極少惡變

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屬於胃腺體增生延長,排列比較紊亂,腺體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左右。

所以,胃息肉一經發現,必須取活檢,以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以絕後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據病因,採取相應措施。

五、為什麼會長胃息肉?

儘管息肉發生的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

遺傳:

基因變異與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關,具體機制未明;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能釋放多種炎症介質及細胞因子,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刺激胃上皮細胞增生,導致胃息肉產生;根除後,息肉會縮小或消失;

膽汁反流:

十二指腸液含有膽酸、胰酶,反流入胃內,可損害胃黏膜,並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導致胃息肉產生;同時,大量反流液使胃內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導致增生性息肉產生;

抑酸葯:

長期服用抑酸葯可導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進胃腺體囊狀擴張,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與服用該葯密切相關,部分該類患者停用抑酸葯後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吸煙:

可能與吸煙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關;另一方面,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擾細胞複製,影響DNA修復,使胃黏膜發生不可逆轉的基因改變,促進息肉的形成;

飲酒:

可損傷胃黏膜,慢性胃發生率明顯增加,細菌繁殖增加,促進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合成,從而增加胃息肉發生的風險;

某些食物:

有人認為較多肉類(紅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較少進食蔬菜類,高脂血症、肥胖等會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風險。

年齡性別:

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六、哪些息肉需要治療?

胃息肉一般多為良性,無癥狀者勿需治療。增生息肉為非腫瘤性息肉,因為不會發生惡性病變,經內科對症處理,效果較好。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可達30%~58.3%,活組織病理檢查確診即手術治療。

1、小息肉(直徑小於0.5 cm的),可以在做胃鏡檢查順便夾除,也可以擇機切除。

2、病理證實的腺瘤性息肉必須格殺勿論,並遵醫囑定期複查。

3、多發性息肉,你可以選擇分期分次切除。

4、家族性息肉,要結合腸鏡及其他檢查,選擇合適的時間及時手術。

4、對於病理證實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疑癌、或已經癌變的,建議手術治療。

七、切除其實很簡單

1、內鏡治療

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內鏡治療息肉方法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多數為1次性治療,少數需分次切除。

2、內鏡治療方法

高頻電凝切除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而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微波灼除法:適用於直徑小於50 px的無蒂息肉,對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較大者則需多次治療。

激光法:多用於寬蒂或無蒂息肉的治療。

尼龍絲及橡皮圈結紮法:通過結紮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氬離子凝固術:主要適用於廣基無蒂,直徑小於37.5 px者。

3、手術治療

手術適應證為:

大於50 px的無蒂或廣基型息肉。

息肉進行性增大者。

病檢為腺瘤性息肉伴異型增生、疑癌、已經癌變者。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

來源:胃腸病

關注消化,攜手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不同炎症性腸病CMV感染檢測方式的比較和臨床價值
慢性胃炎治療的新思路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