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價1.8億的慈禧翡翠朝珠竟然無人敢拍?真是因為詛咒嗎?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提到慈禧,說她是一位翡翠發燒友一點不為過。
慈禧是出了名的珠寶收藏大戶,對珠寶的痴迷程度無法用文字形容。
珠寶古玩但凡跟她扯上關係的,必定是價值不菲。
但下面這串慈禧朝珠,愣是在拍賣行待了三年才賣出去。
有人會問,是不是賣得太貴了?
貴……還是挺貴的,起拍價1.8億
但其實在翡翠圈中,天價售出的翡翠實在不在少數。
如果翡翠珠串用料講究,做工精緻的收藏級臻品翡翠,價格再高,也從來不缺買下的人。
芭芭拉翡翠珠鏈
比如下面這串芭芭拉翡翠珠鏈,它由27顆晶瑩剔透、郁綠柔亮的翡翠珠串成,2014年在拍賣現場輕鬆以2.14億港元(約1億7千萬元人民幣)拍出。
看來,玉石收藏圈從來不缺有錢人,相比之下,1.8億的底價其實也不算很高。
那如果不是價格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芭芭拉·赫頓
於是又有人腦洞大開,猜測到:「難道是慈禧的這串翡翠朝珠,和『希望之鑽』一樣,有著神秘不詳的歷史?」
「希望之星」藍鑽石是歷史上有名的「厄運之鑽」,首先出於1909年,總是伴隨著兇殺以及搶奪,是沾滿了鮮血的不祥之物。這塊厄運之鑽幾經易主,而主人都相繼離奇地死亡,直到被捐獻給美國的史密森研究所,厄運才得以中止。
這種玄乎的事情難道也發生在了慈禧朝珠上?
畢竟有關慈禧的軼事也很多,少不了一些離奇傳說。
但無論怎麼追溯,慈禧的這串翡翠朝珠都算是身世清白,沒那些怪事。
看來,三年都賣出去的原因,只有一個:價格雖高,品質卻……
下面就將卡地亞珠鏈和慈禧朝珠對比一番,各位就能清楚了解慈禧這串朝珠大概是個什麼品相了
朝珠:108顆,最大直徑達12毫米
卡地亞珠鏈:27顆,直徑19.20毫米-15.40毫米
卡地亞珠串拍品,所有珠子都取自同一塊原石,顆顆飽滿且綠色水潤均勻,幾乎沒有雜質,通透無瑕。
而慈禧朝珠雖然足夠漂亮,但卻不是最漂亮的——它不是最優玻璃種,也不夠清澈,部分珠子顏色也沒達到純綠。
總而言之,顏值遜色了一籌,價值自然也就差了一大截。
不過,品相因素在現代玉石收藏中是衡量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在古玩收藏界則不是。
芭芭拉翡翠珠鏈
這朝珠畢竟有慈禧的名頭加持,就算顏值不夠完美,但還有歷史價值,怎麼能和現代翡翠相提並論?
當年故宮博物院中收藏了大約800多件翡翠藏品,都沒哪件達到冰種品質,更別提玻璃種了。
翠蓋碗,清
清宮翡翠質地等級大多是老坑種翠料,通身滿綠的「純翠」非常少,白佩飾斑點狀的翠較多,還有一批無綠的白地翠。
翠卧牛,清
水頭足、玻璃地,還艷綠欲滴的高翠,基本是零庫存。
翠翎管,清
但凡有一塊綠,就是珍貴的極品了。
翡翠圓芯,清
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開採工藝有限,沒有大型的挖掘機,單憑人力開採,是挖不倒埋藏在深處的高品質原石的。
翡翠福祿壽紋插屏,清
雖然清宮翡翠種都算不得頂級,但在那個各方面受到限制的年代,玉石工匠們運用現有的工具,結合自己的智慧,雕刻製作了彼時最精美的玉石作品,每一件都凝結了古人的匠心,雕工精緻,設計感、想像力都達到了歷朝歷代的頂峰,其文化價值,是再頂級的玉石都無法比擬的。
翠佛手佩,清
如此說來,那位願意拍下慈禧朝珠的藏友,著實也不是瞧著它的品相去的。
蓬萊仙境玉石仙台,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北京製造
金鑲珍珠翡翠戒指,清
金鑲翠戒指,清
翠竹節式佩,清
翠太平有象磬,清
翠雕人物山景山子,清
翠鼻煙壺,清
翠扁方,清
翠白菜式花插,清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最怕這種藏友:只要拍賣成交天價,立刻貼圖說我也有
※乾隆搞收藏也怕「交學費」,皇帝的掌眼人厲害在哪?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