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剛,國家傳來大消息!「常回家看老人」可抵扣個稅,起征點每月5000不變!

剛剛,國家傳來大消息!「常回家看老人」可抵扣個稅,起征點每月5000不變!

中國基金報 泰勒

剛剛,國家傳來大消息,事關你的錢袋子。

8月27日,正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這是自1980年個稅立法以來的第七次修改,與上次修改時隔7年,同樣引起公眾關注。

1、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也可以抵扣個稅!

此前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項支出可以在稅前予以扣除,如今增至五項!

考慮到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情況,二審稿中的一個新變化是,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輝在報告中指出,這次改革,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低檔稅率的級距等方式,減輕了廣大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大轉變,個人所得稅制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2、起征點5000元暫時不變

關於個稅起征點,二審稿中未對起征點進行修改,維持了一審稿中起征點調至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不變。

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以月入1萬元測算,扣除35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再按2000元左右扣除「三險一金」專項扣除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扣除費用,在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情況下,現有稅制下每月需繳納345元個稅;

改革後,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至每月5000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繼續保留的同時,低檔稅率級距拉大,納稅人只需繳納90元,降幅超過70%。如果加上增加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扣除額實際高於每月5000元,減負力度會更大。

此外,個稅「起征點」是動態調整的,此次不調不意味著後續不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起征點」問題還會結合逐步擴大綜合徵稅範圍、完善費用扣除、優化稅率結構等改革進程統籌考慮。

3、10月1日起工薪階層按5000元/月繳個稅

決定擬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適用新的經營所得稅率。

4、稿酬交稅大幅下降

有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專家提出,稿酬所得需要長期的智力投入,在稅負上應給予一定的優惠。

今天下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將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20%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

5、45%最高邊際稅率不變

在6月的常委會審議和此後的公開徵求意見過程中,降低45%的最高邊際稅率,是各界的普遍呼聲。有人認為,稅率過高,不利於調動高收入群體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也不利於留住、吸引高端人才。

不過,二審稿中並未採納這些意見,仍與一審稿保持一致。

那麼,目前個稅法修正案草案規定45%的最高檔稅率,依據何在?

45%的稅率覆蓋的是每年96萬元以上的應稅所得,在這之下的部分都是按照各檔的低稅率適用的。從我國現在的調節收入分配來看,高、中、低收入差距比較大,維持一定的稅收調節率是保持包容性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的必要。

「目前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沒有採納某些人的建議將45%的最高邊際稅率降到35%,我想還是從社會公平角度來考慮的。」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認為,個人所得稅除了籌集財政收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調節收入分配,它與社會保障制度搭配可以起到「抽肥補瘦」的作用。當然,個稅稅率過高不利於引進人才,但如果過低也不利於矯正收入分配不公。

朱青坦言,在制定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時,國家一定要在公平與效率之間進行權衡。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基尼係數常年在0.4這個國際警戒線之上,已經影響到社會穩定和居民消費能力的擴大,亟須國家通過財政稅收手段加以調節。黨的十九大報告也要求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考慮,這次二審稿維持了45%的最高稅率不變,應當說是合理的。

6、交稅公式怎麼算?

草案規定,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這幾項支出,可以在稅前扣除。通俗講就是,以後納稅時,除減去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還要減去專項附加扣除,再計算要納多少稅。

也可以用這樣一道算式來表示:應稅所得=年度收入-6萬元(起征點)-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這也就是說,專項附加扣除,是在原來的基本費用扣除基礎上,新增了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這幾類。這部分主要是照顧中等收入群體。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說,此次修法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的規定,個人除了起征點以外,還可以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對於教育、醫療等支出予以稅前扣除。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很多人提出,養老支出對個人負擔也比較重,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快,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支出負擔很重。為進一步減輕他們的個人稅負,二審稿在專項附加扣除里增加了贍養老人支出。

為什麼要新增專項附加扣除的規定?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草案說明中指出,主要是考慮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於稅制公平。

草案在徵求意見時,網民對「專項附加扣除」的規定一致叫好,但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專項附加扣除,怎麼扣?是否需要憑證,比如子女教育的入學證明、贍養老人的證明等。

據了解,具體的扣除範圍和方法在將來出台的個稅法實施條例中會體現。「原則是盡量簡化手續,便於操作。在設計流程時,能通過信息系統查驗的,盡量不要求納稅人提供證明。」

基金報讀者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