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穴位 | 中暑、心慌、腹痛.....出現這些急症,按個穴!

穴位 | 中暑、心慌、腹痛.....出現這些急症,按個穴!

突然心慌:雙關穴



突然出現心慌、胸悶、嘔吐,或是失眠、落枕、腰肩疼痛時,不妨按壓手腕上的兩個穴位——內關穴和外關穴,

可以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位置:

內關穴位於手腕掌側橫紋上兩寸,在兩條筋之間;外關穴位於手腕背側橫紋上兩寸,尺骨與橈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






方法:

將拇指置於左手內關穴,中指、食指放在外關穴上,同時按壓,當有酸脹感向上達肘部、向下達腕部,同時有上下雙向傳導時,治療效果最佳。按壓穴位時需全身放鬆,均勻呼吸,一般按壓3~5分鐘後,心慌、胸悶癥狀可緩解。




緊急降血壓:曲池穴



當血壓驟升時,可通過按曲池穴來慢慢恢復正常血壓

。平時也可通過按壓此穴來平穩血壓,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位置:

曲池穴簡便定位,它位於肘橫紋上,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方法:

在高血壓發作的高峰期,即每天早6~10點,下午3~5點這兩個時段,將右手手掌攤開,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的掌側敲打左手的曲池穴所在處,重複多次,便可保持血壓平穩。



腹部急症:腹安穴




腹安穴是治療腹部疾病的重要穴位,胃腸系疾患病人,在急性發作時以較強力度按壓,可緩急止痛。而

且對暈車暈船引起的噁心嘔吐、婦科的痛經等有立竿見影之效。




位置:

雙臂自然下垂,腋前紋頭直上1寸內開1寸處就是腹安穴,左右兩側相同。





方法:

單手按壓對側腹安穴,左右交替,同時向脊柱(內後方向)按壓,一壓一放或持續按壓,以有局部酸麻重脹感或腹內有溫熱舒適感最佳,2~3分鐘即可。



急性胃痛:求梁丘




梁丘穴能疏肝和胃

,是治療急性胃痛的首選穴位。此穴對急性胃痛(胃痙攣)、胃脘脹滿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

右手掌放在左側的膝蓋上,右手大拇指會觸摸到膝蓋外側有一個骨頭尖,從這裡向大腿上2寸就是梁丘穴所在位置。







方法:

當出現相關癥狀時,可用大拇指使勁地在穴位上施加壓力,儘可能用力,施加壓力的時候最好能感受到疼痛。每次壓20秒,停下來休息5秒,再繼續施壓。這樣重複幾次,疼痛就會消失,效果非常神奇。也可以用拳頭猛敲穴位幾分鐘,兩邊的穴位都敲,一般痛感會很快消除。



中暑暈厥:鼻隔穴




遇到急症可按鼻隔穴。此穴主治休克、昏迷、暈厥、暈車等。它可醒腦開竅、回陽救逆,對多種昏厥,特別對於中暑急救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位置:

在鼻中隔下方。仰靠坐位或仰卧位。在面部,水溝(人中)穴上方,當鼻中隔根部正中及兩側。







方法:

患者仰卧或半坐卧,醫者一手托扶患者枕部,以另一手拇指指端置於患者鼻隔穴上向內上方向點壓,持續按壓,急救以患者清醒為度,患者有頭面酸脹及全身麻熱感較好。此外,配合點掐甲根、跟腱等穴效果更明顯。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桔梗(1368241828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艾聽 | 脾氣大=等於脾虛?艾灸健脾應該這樣灸!
養身 |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一定記住了!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