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券商半年成績單來了!3家凈利潤增長,13家下跌,最多暴跌超70%

券商半年成績單來了!3家凈利潤增長,13家下跌,最多暴跌超70%

中國基金報記者 林影

截止到發稿,已經有16家券商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成績單」,受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今年券商經營業績普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份「成績單」委實有點「難看」。在16家券商中,僅有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證券三家凈利潤較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其餘13家同比降幅均超過5%,更是有5家券商業績遭到「腰斬」。

超一半券商營收同比出現下滑

我國證券業盈利模式素來以經紀、自營、承銷、信用交易和資產管理等業務為主,行業的收入和利潤對於證券市場變化趨勢依賴程度較高,業績水平具有較強的周期性、波動性。今年以來,受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影響,券業業績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顯示,2018 年上半年,我國證券業實現營業收入1265.72 億元、凈利潤328.6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92%和40.53%,行業的周期性特徵有所顯現。

而從16家券商公布的業績來看,券業業績分化也逐漸明顯,強者恆強局面日漸顯露。

從營收來看,5家券商上半年營收超過50億元,其中,僅有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兩家一線券商營收超過100億元,中信證券更是接近2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僅有三家券商營收不足10億元,分別為國海證券、華安證券和第一創業證券。

從營收增幅來看,7家券商同比增幅為正,其中中金公司和山西證券增幅最大,分別為51.5%和41.99%,遠超其他券商。9家券商營收同比出現下滑,其中國海證券、國元證券、西部證券降幅最大,分別為32.9%、29.39%和19.78%。

僅3家凈利潤增幅為正

5家遭「腰斬」

和營收的下滑相比,上半年券商凈利潤的狀況就要慘烈的多。16家券商中,僅3家凈利潤增幅為正,均為一線券商,分別為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同比增幅分別為46.8%、12.96%和0.76%。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券商同時也是僅有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幅均為正的券商。

憑藉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幅均最高的亮眼成績,中金公司可能是上半年最開心的券商了。中金公司在半年報里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固定收益業務收入實現大幅上漲,投資銀行業務及股票業務收入實現明顯增長,其中A股IPO承銷位居市場第一名,並繼續在中資美股IPO項目中表現亮眼。同時,收購事項對集團收入和盈利也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13家券商凈利潤同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11家券商同比降幅超過10%,更有甚者,5家券商業績遭到「腰斬」,分別為國海證券、長江證券、第一創業、國元證券和山西證券,同比降幅分別為71.51%、62.02%、61.85%、54.9%和53.55%。

國泰君安投資管理業務有亮點

同比增逾6成

今日晚間,一線券商國泰君安公布上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14.61億元,同比增幅為3.21%,實現凈利潤40.09億元,同比下降15.71%,表現優於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以及國際業務等四大主營業務中,投資管理業務以超6成的增幅成為最大的亮點,其他三大業務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國泰君安投資管理業務實現營收18.37億元,同比增長66.44%,是四大主營業務中,唯一一個同比增幅為正的。

國泰君安在半年報里表示,上半年公司優化投資管理業務布局,買方業務取得重要進展。其中,報告期內,國泰君安資管聚焦主動管理,加強產品創設和業務創新,業務表現穩健。報告期末,國泰君安資管實現營業收入10.21 億元,凈利潤4.00億元,在去通道的要求之下,其資產管理規模較上年末減少5.46%,為8383.98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資產規模3,264.80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53%,主動管理佔比為39%。

此外,在基金管理方面,子公司華安基金主動管理能力穩步提升,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4 億元,凈利潤為1.55 億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461 億元、較年初增加32.92%。

不容忽視的是,受投行業務遭遇寒冬的影響,國泰君安上半年機構金融業務同比下滑幅度最大,上半年實現營收43.49億元,同比下降12.46%。不過,從對營收的貢獻度來說,以投行業務為主的機構金融業務和以經紀業務為主的個人金融業務無疑還是佔據主要位置,二者合計對營收貢獻度為近7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