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貓科動物,有著所有群居動物中最複雜的社會結構。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擁有群居習性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有科學家團隊用了40多年時間,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終於找到了答案。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位於非洲坦尚尼亞的一處非常有名的國家公園,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其中生活著數百萬隻大型哺乳動物,獅子更是其中最有特點的動物之一。著名的蓋倫蓋蒂獅子研究項目就在這個地方進行。

該項目始於1966年,1978年起由世界頂級的獅子研究專家克雷格·派克(上圖右)指導。40多年來,克雷格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經歷,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數據,這些數據為研究獅子為何是群居性貓科動物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是克雷格團隊進行的第一項調查。合作捕獵曾被人們廣泛認為是獅子群居的重要原因,因為合作捕獵可以捕捉到更大的獵物,且成功率要比單獨捕獵高30%左右,這是其他獨居的貓科動物不能與之相比的。

但是,合作捕獵也會遇到分配獵物的難題。事實上,一旦獵物被捕獲後,一個獅群的獅子們便不會表現得如捕捉獵物時那麼團結,而是變得自私又殘忍,爭搶食物、沖著同伴咆哮……一切合作捕獵的假象似乎都消失了。為了彌補獵物不夠分配的難題,獅群常常通過捕獲更大的獵物來彌補。也就是說,獅子對大型獵物斑馬、水牛等的愛好,是一種彌補分配不均的方式。

和老虎、豹子等其他貓科動物相比,獅群的合作捕獵擁有不少優越性,但是科學家認為,這一點並不能驅使獅子進化出群居的特性。


這是克雷格團隊進行的第二項調查。要知道,在非洲大草原上,強者如林,單獨哺育幼崽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對於獨居生活的花豹和獵豹而言,它們的幼崽大多會被獅子鬣狗等動物殺死或吃掉。而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母獅,就可盡最大的力量抵抗外敵,特別是那些和幼崽沒有血緣關係的成年雄獅。

要知道,一旦幼崽被外來雄獅遇到,就很有可能會被其殺死。但是一群母獅通過共同防禦,形成保護牆,就可以隨時抵抗雄獅的入侵,並將其趕走,防止幼崽被殺死。

那麼,獅子群居的一個原因是為了保護後代嗎?表面上看起來這個觀點似乎成立,但是仍有一些疑點。

接下來,克雷格團隊又研究了獅子群居的各種可能。多年來,包括很多動物學家在內,很多人對這些理論深信不疑,但是,克雷格團隊對這些理論都產生了質疑。最後,他們把研究的方向轉移到了獅群的棲息地。


通過研究獅群中各個個體在領地里的各種生活習慣,或許有助於解決這個世界級難題。幸運的是,科學家終於有了重大突破。

克雷格團隊用了40多年,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發現一個特點就是:獅群之間最激烈的衝突,總是為了領地。

獅群會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而採取各種各樣的行動,例如在領地內吼叫,宣示自己的主權,或用「氣味標記法」標記領地,警告其他試圖入侵的動物。獅群最為團結的時候,往往是當領地受到外敵侵犯的時候。這個時候,獅子們可以為了守護領地冒著生命的危險與外敵搏鬥。

從本質上來講,獅群是一個母系社會,因為獅群中的母獅是基本不變的,而雄獅則經常發生變化。從一些方面來看,獅群的領地就像是一個寶貴的家族遺產,後代們必須全力保護它的完整,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由此可見,對獅群而言,領地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更具說服力的是,科學家們把這28個獅群的棲息地繪製在一張圖上,終於發現了各個獅群之間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們的領地都以河流的交匯點為中心。

獅子看似一種傻傻的貓科動物,其實充滿著智慧。在河流的交匯點處,水源充足,獅群能夠更好地度過乾旱季節。豐富的水源還能吸引到更多的獵物,獅子的食物就有了充足的保障。此外,在水源充足的地方,獅群的幼崽也能更好地隱蔽起來。綜合各種因素,在非洲大草原上,河流交匯處是再好不過的領地選擇。

科學家通過各種嚴謹的分析,最終得出結論:獅子群居習性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獅子的行為,而是獅子進化的地理環境和棲息地直接導致的。

關於獅子的群居習性,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精彩的貓科動物故事。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來了 的精彩文章:

獅王背著4個「老婆」交新「女友」,「老婆」們氣得對其窮追不捨

TAG:大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