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這個周末,愛奇藝《中國新說唱》比賽中「大魔王片段」被刪,引發熱議。

新一輪的戰爭正在拉開帷幕,芒果TV《妻子的浪漫旅行》、優酷《這就是灌籃》第一期正片都已經上線,騰訊視頻《心動的信號》也加入了戰局。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在新綜藝方面,有「慘遭」延播但期待值頗高的《想想辦法吧爸爸》,也有已經官宣的《即刻電音》、《超強電流》等等。在「綜N代」,《爸爸去哪兒6》被延播了,成熟IP《奇葩說5》《火星情報局4》等都提上日程。萌娃、音樂、脫口秀、戀愛交友依舊是主流。

「音真老引」成主流,細分與同質「雙化」趨明

從Q3-Q4季綜藝各類型比例來看,綜藝市場下半年音樂與真人秀成為主打。前者的垂直細分越發明顯,二次元 、流行、說唱、電音均有涉及。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值得一提的是,千呼萬呼的「打歌音綜」預計將在Q3季登場。

據悉,這檔由愛奇藝自製的音樂類榜單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英文名《Idol Hits》),將由《偶像練習生》原版團隊打造,並將聯合Billboard China與尼爾森網聯及主流音樂平台,社交平台建立全新音樂榜單。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節目將採用「一期真人秀+一期舞台秀」交替模式錄製12期,不僅給音樂人提供表演新作品的打歌機會,而且會通過鏡頭講述他們台前幕後創作音樂、準備舞台的過程。網傳節目將於8月23號開始錄製,9月上線。

與音綜一樣,真人秀涉及的領域也越發廣闊,經營、美食、表演、養成、萌寵、建築等都包含在內。 但細分化趨明的同時,同質化的傾向也越發明顯。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上半年,偶像養成、街舞、機器人三塊是重點。下半年,「燦星出品」的《即刻電音》和「洪濤製造」的《超強電流》都將目光放在了電子音樂上,根據介紹兩檔節目的模式也都是選秀競技。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明星經營上,除了湖南衛視的《中餐廳2》、《親愛的客棧2》,愛奇藝推出的《完美餐廳進化論》也將在Q3季下半段播出。節目主打男女團餐廳對抗經營,偶像餐廳pk女神餐廳,由營業額來決定勝負。模式看似有趣,卻並不新穎,說白了就是男女兩家「中餐廳」的對抗。

以「明星美食傳情」為核心的《熟悉的味道》第三季正在浙江衛視播出,《十二道鋒味》第五季《鋒味 2018》也將於Q4季重回浙江衛視。從排播來看,這兩檔老牌美食節目都算是浙江衛視今年的重點綜藝。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根據片單來看,Q3季、Q4季綜二代將集體回歸,《奇葩說5》、《火星情報局4》、《爸爸去哪兒6》、《明星大偵探4》、《吐槽大會3》等各大視頻平台和衛視的「老王牌」將繼續唱主角。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除了《明日之子2》和《中國新說唱》,去年的另一檔話題綜藝《演員的誕生》更名為《我就是演員》,也將在下半年播出。

新綜藝里,騰訊自製的戀愛交友類綜藝《心動的信號》是《中國音樂公告牌》以外,目前關注度最高的。《心動的信號》是一檔版權引進綜藝,改編自韓國高分綜藝《Heare Signal》,由朱亞文、張雨綺、楊超越、姜思達、官鴻擔任「心動偵探」,最終效果有待觀望。

原版節目兩期豆瓣評分都在7.5分以上,不知有「福娃」楊超越護體的中國版《心動的信號》能否達到這種高度。

結合上半年,可以看出2018年 全民選秀、競技、真人秀、慢生活等從韓國跨洋過海而來的「流行節目」,正在被國內搬運、購買or抄襲,但韓國卻一直推陳出新。

屢創「極致」綜藝打破次元壁 韓國靠的只有「腦洞」?

一向腦洞大開的韓國綜藝,今年將「極致真實」玩到了頂峰。

《大逃脫》、《林中小屋》、《初次見面的世界》等新生「極致」綜藝不僅在韓國本土收視節節攀升,在國內也贏得了較高的口碑和討論度。

單看類型和簡介就能感受到韓國人的滿滿「腦洞」,但這些綜藝節目能在韓國和國內都取得不俗的反響,靠的卻不僅僅是「腦洞」,真實的環境氛圍、嘉賓、花字也發揮了重大功效。

因第三、四期的環境氛圍太過真實,《大逃脫》被稱為綜藝版《釜山行》。「喪屍醫院」的布景與《昆池岩》、《釜山行》的布景相似,病房、食堂、治療室、院長室、倉庫等各個空間的布置,看著就讓人不寒而慄。

不僅如此,喪屍演員演得也很到位,不光隔著柵欄齜牙咧嘴嚇人,還會追著人咬,滿滿的《生化危機》既視感。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離開了地球的《伽利略:蘇醒的宇宙》,則是絕對的真·火星生活。明星不僅要穿厚重的宇航服進行訓練,連吃的食物也都是奶粉和綠色空間站里的蔬菜。正是因為這些強烈的真實感,節目才能打動觀眾,引發共鳴。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角色個性與功能同時具備的嘉賓絕對是一檔節目的成功的助推劑。

《大逃脫》里的六位嘉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沒有一個是多餘的:「搞笑擔當」+「吃貨擔當」姜虎東、「智商擔當」神童、「反轉笑料擔當」金東炫、「小弟擔當」劉炳宰、「慫擔當」金鐘玟、「傻瓜擔當」PO。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如此不同的六個人,既折射了現實生活中不同人面對同一情況的不同反應,也在同一個環境下形成了比照、差異,組合成了一台生旦凈末丑皆備的好戲。

最後就是花字。 隨著綜藝節目的不斷發展,花字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提高可看性、增強娛樂性、製造話題,替觀眾吐槽、鍛造新的話題熱點等作用 ,在這幾檔韓綜里都被運用的淋淋盡致。

《被子外面很危險》幾乎就是一檔靠花字撐起的綜藝,不擅溝通的宅男藝人們的心聲全都靠花字來表達。不僅如此,花字還會是時不時對幾個藝人進行官方吐槽。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在《Dunia~初次相遇的世界》也有不少「官方加戲」的操作,直指鄭允浩是「戲精」:「因為從森林裡開心地逃出來,再次帶著演技強調」。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吐槽權玄彬「說話無能」:「這裡才是好幾十分鐘沒說話了,秒,自動剪輯。」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好「腦洞」+好製作+好嘉賓,這幾檔「極致」綜藝才得以突破次元壁,成為新流行。 國內能否學到精髓?是拿來主義?本土化創新?還是套路滿滿,有待觀望。

「軟」、「硬」結合 綜藝生產是門要誠心的技術活兒

引進、模仿、抄襲韓綜早已經成為了國內屢見不鮮的話題。

實際上,韓國綜藝在被模仿之前,也曾大量模仿過日本和歐洲的綜藝節目。國民綜藝《running man》不僅被指結構與2004年日本推出的街頭生存類實景遊戲秀綜藝《全員逃走中》相似,部分遊戲也被指抄襲日本綜藝《VS嵐》。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而日本也存在不少模仿和借鑒西方的綜藝節目,2016年推出的真人秀《All chained up》,與 挪威2015年推出的真人秀《Chained》不僅名字相似,整體模式也雷同,只把原節目中的8個人刪減到4個人。

但模仿只是一個階段,不是整個過程。 在自身水平沒有足夠創新力的時候,重複或者模仿別人的作品,確實會帶來一定的成長。但 一味的「拿來」,卻不懂的在吸取別人經驗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發展,即便有了一定的成長也永遠無法長大。

綜藝生產是門在技術活兒,既需要有創意的「軟」支持,也需要有技術的「硬」支持 ,顯然這兩點在國內仍舊是欠缺的。

與韓國相比,國內缺乏專業的「綜藝編劇」,所以很多綜藝節目在製作時往往會高薪從韓國引進編劇,但這只是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在韓國,編劇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團體。 從節目策劃、文案的框架、流程、服化道、舞美攝影樣樣都得去盯,引進的韓國編劇並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事無巨細,頂多就是個「客串講師」。

此外,綜藝製作的「領頭羊」和「掌舵者」的PD(製作人兼導演)在國內也的數量也極其有限,完整的製作體系同樣尚未形成。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在韓國,PD的「創意」在正式向電視台提案之前,要自己先進行周密的市場調研,好不好看?播出時長和時間?受眾定位和嘉賓選擇都要PD自己弄清楚。

之後,電視台內部的研發中心還會組織專門的分析員對其進行評估。即便是相對年輕的有線台,也要在參考策劃部其他PD們的綜合意見後才能決定是否進行製作。

在正式播出前,常常還會再有一輪「試播」。「試播」一般集中在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檔期,新節目通常以1~2期特輯的形式呈現,通過收視率和觀眾的反響來決定是否固定為正式節目。

據悉,2017年中秋期間,韓國約有13檔新綜藝「試播」,其中《尋找金無名》、《理論上完美的男人》、 《Box Life》、《Trouble Maker》、 《請收留我一晚》、《1%的友情》、《鍵盤上的鬣狗》七檔綜藝因為收視和口碑突出,已經在今年轉為正式節目播出。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對國內的製作公司而言,往往都是誰火學誰,導致綜藝市場同質化問題嚴重。

當然,近幾年國內也出現了諸如《詩詞大會》《國家寶藏》《聲臨其境》等口碑綜藝,從側面印證了國內也是有好的團隊、好的創造力。Q3/Q4季,我們能否創造一個新的風口? 一切有待觀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