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留學四年不如上個綜藝一夜爆紅?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正走向娛樂圈....

留學四年不如上個綜藝一夜爆紅?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正走向娛樂圈....





如今越來越多留學生「小鮮肉」、「女神」活躍在大屏幕上。 




很多海外留學生選擇回國參加綜藝節目,比如曾經家喻戶曉的知識挑戰類節目《一站到底》就曾經走遍18個國家,45所名校,邀請了全世界的名校學生來到《一站到底》的舞台上,並組成「世界名校聯隊」,節目中有很多來自牛津、劍橋、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學霸。 




除了《一站到底》、《奇葩說》一類知識性節目,很多娛樂選秀類的綜藝節目比如《明日之子》、《中國新說唱》等,就連真人秀節目都有很多留學生的身影活躍其中。




其實,

縱觀整個娛樂圈,有很多大咖都有留學背景

,比如周杰倫、張傑、王力宏等。似乎留學生涉足娛樂圈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然而,留學生每年花費幾十萬費用出國留學,卻為了參加綜藝休學,到底值不值?或者說留學經歷是否對娛樂圈立足有幫助?   




?

?


既然大多留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都非常繁忙,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留學生願意為了回國參加綜藝節目,甚至休學?留學生參加綜藝節目到底是為了名利還是金錢?





踏足娛樂圈=又紅又有錢?




很多留學生認為,參加國內綜藝節目是為自己提供一個新的平台——俗稱「火了」,大多被邀請參加綜藝節目的留學生都認為通過參加綜藝可以快速讓自己被大家認識。 




畢竟,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想要出名的心

,而且張愛玲也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當機會來敲門的時候,怎麼可能不緊緊抓住?如果一次爆紅,就可能意味著從此名利雙收,走上人生巔峰。         




?

?


同時近幾年來, 隨著明星地位越來越高,娛樂圈彷彿成為了一個高不可攀的新世界,每天打開新聞都是漫天的娛樂新聞、明星八卦,成為大明星變成越來越多90後95後00後心中的夢想。




不僅如此,

收入也是吸引著留學生進入娛樂圈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人物評選」榜單中,不難看出,很多演藝界名人比科研專家、文學大師更受歡迎。比如,一線大牌明星年收入輕輕鬆鬆上億元,而對比為中國乃至全世界造福的諾貝爾得主屠呦呦博士,其40年如一日地做科學研究,卻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金46萬美元,約合300萬人民幣。再看看收入最高的藝人范冰冰,年收入接近2.5億人民幣,是屠呦呦諾貝爾獎金的81倍,這樣的結果不僅令人唏噓。




娛樂圈,遠勝「鐵飯碗」




除此之外,踏入演藝圈,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比讀一個可以拿「鐵飯碗」專業,然後衣食無憂的過一輩子更有吸引力。 




如今大多數90都被父母要求讀一個在老一輩看來好找工作的專業,比如數學、金融、計算機、生化等,然而,不僅因為大多數學生是被父母逼迫去選擇專業,而不是由於興趣來選擇專業,更因為雖然理工科專業可以幫助學生畢業後快速找到工作,但由於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大,理工科專業畢業生飽和度高,在海外就業難度加大,留學生數量暴增。 




種種因素之下,留學的「海歸"身份也很難幫助留學生在國內找到好工作,所以,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對於留學生來說難度與日俱增。 




然而,

踏足演藝圈所帶來一夜成名的機會,對於留學生來說,遠高出寒窗苦讀十幾年,而後靠專業學識在社會闖出一片天。




由於參加綜藝節目是快速走到熒光燈下出道的最快方式,所以,越來越多留學生選擇試水娛樂圈。




?

?





參加綜藝,


更多是為了尋根




不過,很多留學生回國參加綜藝,

更多是想一個尋找文化存在感的舞台。 




最近熱播綜藝《明日之子》、《中國新說唱》中不乏有許多留學成身影,同時這些選手幾乎都是rapper,我不僅產生疑問,既然rap是美國文化,為何rapper們不在美國參加比賽,反而要遠渡重洋回國參加綜藝選秀呢?




?

?




留學生的身份問題使得熱愛音樂的留學生很難在美國樂壇大展身手。在國外參加選秀節目,首先在美國參加綜藝節目,必須有美國本地人作為擔保人;其次,來自其他國家的選手要先參加海選,並獲得超過兩位導演的支持;幕後團隊的經營和管理也成為留學生在參加美國選秀的絆腳石。畢竟,想要突破重圍,走到大屏幕前,除了自己個人實力問題,背後團隊的包裝和支持也成為能否獲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 




所以,

留學生在美國參加綜藝選秀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對於家境富裕的留學生來說,回國參加綜藝比在國外參加綜藝節目容易的多。




首先由於家庭背景較好,留學生們有更多幾乎接觸導演、製作人、甚至大牌明星,這些豐富的人脈關係無疑為留學生踏足國內娛樂圈其他巨大幫助。同時,擁有留學背景或是海外華人身份,使得留學生或者華裔回國參加綜藝節目時,受到優待。





?





站在舞台上,


證明自己的價值




除了身份問題,

很多美籍華人選擇回國參加綜藝選秀,更多地是為了證明自己,渴望得到認可。 




比如去年《明日之子》中三強選手馬伯騫,憑藉其超燃的rap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語,吸引了不少粉絲的眼光,節目播出後,其身世也引發熱議。




畢業於南加大並有著傲人家庭背景的他,曾表示參加《明日之子》節目就是為了向diss他的人證明,他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rapper; 




而和他一樣,在最新一期《明日之子》九大廠牌中的孫澤源表示:當他小學四年級,對媽媽表示要學吉他時,他媽媽和大多數中國家長一樣,立刻否定,並斥責他說,學這種東西是沒用的,只要學習好才是硬道理。 




在中國式父母眼中,所有和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是玩物喪志,無數中國青少年的音樂夢、舞台夢,被枯燥的數理化扼殺於萌芽中。玩音樂的也都是些學習不好沒有出息的孩子。很多父母甚至禁止自己的孩子和玩音樂的人交朋友。 




孫澤源的音樂夢和其他中國式教育下的孩子一樣,被早早的扼殺在搖籃里。雖然從小到大目前一直對孫澤源的音樂夢潑冷水,然而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歌手夢,由於當他在申請大學時申請所有的學校都是音樂類學校,所以他的媽媽對此也完全不能理解。 




直到他拿到全部學校的OFFER以後,他媽媽才開始支持他的歌手夢。所以他參加《明日之子》不僅僅是為了實現自己從小到大的歌手夢,更多是為了得到自己最重要的人認可。




?

?


而同樣是九大廠牌留學加拿大和美國的rapper選手Vito在採訪中說,當他高三轉到美國時,班裡的黑人對他說「中國人不能說唱」,Vito當時就怒道:「中國人憑什麼不能說唱」,並立即用freestyle懟回去,




「說唱與膚色無關,就像你們一開始覺得阿姆也不能說唱,阿姆現在是最巔峰的人物。就像同時黃皮膚歐陽靖,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rapper.」 




從那時候起,一顆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可以說唱的種子就在Vito心中埋下。這一次,Vito來到《明日之子》就是為了像那些對中國rapper不服氣的人證明,中國人是可以成為最強rapper的。 




所以,

很多名校學霸參加綜藝節目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更多的原因是給曾經看不起自己的、在自己追求理想路上潑冷水的人,一個響亮的耳光。




?

?




我們熟知的天王周杰倫也曾經留學英國,而他的音樂最初理想,就是為了讓中國風音樂可以在全世界的舞台唱響。如今Jay Chou已經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歌星。 




勵志於把說唱加入中國風的吳亦凡也曾留學於加拿大。吳亦凡曾經在演唱《時間的遠方》時就細膩表達了自己年少時,就一直獨自在外漂泊打拚時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同樣,12歲就去英國留學的陳奕迅在很多歌曲中都有描寫自己曾經異國他鄉生活的感悟。由於留學生活帶來的多元文化碰撞,以及不同異域風情的交融,同時留學生活的酸甜苦樂,五位雜談以及少時離家漂泊在外的經歷,都使得原來越多擁有留學背景的唱作人為大家帶來更豐富、更多元化的作品。 




除了為了證明自己,很多參加知識型綜藝的學霸們更多是為了為自己未來發展」貼金「

,比如很多人學習傳媒並最終想走演藝路線的學霸們,來到《一站到底》的舞台上不僅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舞台感,同時也為自己未來的簡歷增光添彩。 




很多人好奇這些在綜藝中火了的世界名校的學霸,最後是否回到學校繼續學業,事實上,參加綜藝節目節目後大部分留學生都回去繼續完成學業,也有一小部分參加綜藝節目之後大紅的留學生,最終經不住娛樂圈的誘惑,紛紛與公司簽約,踏入娛樂圈大門。




不過,無論是走上明星路,或是最後繼續從事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相信參加綜藝所帶來的經驗和磨練,都會成為他們成功路上的基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的中國式廣告,是全世界最愚蠢的笑話!
24歲中國富二代娶42歲韓國女星,公公的5個紅包讓韓國人集體叫爸爸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