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以為清宮劇里的歷史就是真的?

你以為清宮劇里的歷史就是真的?

原標題:你以為清宮劇里的歷史就是真的?


隨著《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清宮劇再次走入我們的視線。


《延禧攻略》宣傳海報



《如懿傳》宣傳海報


好看?還是還原歷史?這大概一直都是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古裝劇的爭論所在了。

雖然《延禧攻略》已經大結局了,不過今天小編不打算聊劇,還是給大家奉上一篇橘玄雅老師的「清宮劇服飾」的科普文吧~


最近因為一兩部以清代為背景的宮廷戲,清代服飾又成為了熱門話題。對於清代服飾,從數年前,微博上就有不少朋友都進行過科普,我在《清朝穿越指南》中也用了大篇幅講解服飾的問題,不過最近,似乎這些問題都又「回來」了。其中個別人,無視著我們之前的科普,叫囂著「有本事你寫文」,問題是我們真的之前科普過好幾次了,重複科普真的很心累的。



本來說再寫一篇吧,寫了兩行實在是寫不動,只能簡單的說三條:


第一。一定要注意小時代,也就是對流行史的掌握。

比如說兩把頭,現在很多人知道大拉翅是清末出現的,不應該在清中葉的劇里用了,這是個挺好的現象。但是又吹起來了什麼「小兩把頭」的使用。實際上,兩把頭的發展是一個特別複雜的事情,它的雛形是乾隆朝形成的,而最近很多人吹捧的那種「小兩把頭」,則是嘉慶時期的新流行,在道光、咸豐時期最常見。乾隆朝的「兩把頭」是什麼樣的呢,據說那時候的兩「把」是在兩耳前面的,像兩個小短棍子似的垂在兩耳前面,很像兩個知了似的,所以當時叫「知了頭」。


在嘉慶朝初期,這種「知了頭」一下子從兩耳前面改到了腦後面,類似兩個燕尾似的。後來這兩個燕尾被逐漸拉平,成了新的流行,這才是所謂的「小兩把頭」。



腦後二把頭


第二。一定要注意場合。

比如說鈿子,清宮戲終於知道除了兩把頭大拉翅,旗人還有鈿子這個東西,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了起來。結果鈿子的形狀和戴用的位置都不對,這個我們之前就科普過了,不多說,這裡說一下場合問題。


鈿子和朝服冠不同,她是跨著典禮服飾和日常服飾的,但是這並不等於說,典禮的鈿子和日常的鈿子就都是一個樣子。清代鈿子有挑桿、鳳鈿、滿鈿、半鈿之分,其中鳳鈿是專門搭配吉服,在重大吉慶場合,特別是婚禮等場合使用的。某清宮劇里號稱還原了鳳鈿,我們先不說形狀對不對,戴法對不對,但是它幾乎把鳳鈿當成了日常用的頭飾,這就肯定是不正確的。



鳳鈿


挑桿鈿子


第三。一定要注意身份。


之前看人吹捧,說你看某清宮戲裡多好啊,宮女們都梳兩把頭,都是小兩把頭,多精緻多還原。關於兩把頭和小兩把頭的時代,前面說過了,不再多說,這裡還有一個身份的問題。古人是講求禮儀的,而且這種禮儀,經常要在外表上能進行區分,以區分身份。說白了,就是什麼身份的人梳什麼身份的頭。這裡我們說的不是品級,而是身份。比如說,我們知道舊社會有一個詞,叫「開臉」。指的是新娘新婚之後,將新娘的髮式拆掉,開始按照已婚婦人的樣式梳頭。這就是因為,姑娘有姑娘的頭,婦人有婦人的頭。在民國以前,兩把頭都是典型的「婦人頭」,宮女作為未出閣的姑娘,是不可能梳這種頭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以個別宮廷戲的言,與之前或同期的個別宮廷戲相比,在服飾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改善。雖然這種進步從總體評價來講都是在「不及格」的範圍內,但是也可以看出整體趨勢的進步,算是「心誠求之,雖不中」吧。


《清朝穿越指南》



作者:橘玄雅


45.00元


內容簡介


清朝到底是個什麼樣?


作為離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謂是人們最熟悉的朝代——果真如此嗎?泛濫的網路清穿文、屏幕上層出不窮的清宮劇,它們所打造出來的清朝概念,真的符合歷史真相嗎?


且看本書為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代人的生活。本書以清代中期社會生活形態為核心(兼及初期和晚期的變化),以首都北京城為代表,以宮廷宗室、中上層貴族、世家生活情態為主要介紹對象,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怎麼看戶籍、怎麼說話、怎麼稱呼別人、怎麼吃喝玩樂、怎麼買房、怎麼招工、穿什麼衣服、出行坐什麼;宮裡什麼樣,世家怎麼樣,怎麼選秀怎麼出嫁怎麼長守家宅……尤其專註於掃除一直以來民間想像中的概念誤區,從史料出發,以極儘可能的嚴謹態度,用輕鬆活躍的語言,從時尚新鮮的角度,還原一個沒有還珠格格也沒有甄嬛,和珅並不胖四爺也沒那麼多情的真·清朝。


趕緊看吧,不然真穿了怎麼辦?!


# 投票互動 #


大家一起投票吧!



《清朝穿越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章同人 的精彩文章:

西遊八十一案3 | 序章一 投生之所

TAG:華章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