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靚麗財報背後,股價能否「一改頹勢」?

小米靚麗財報背後,股價能否「一改頹勢」?

袁國寶

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始人。

近日,小米上市之後的第一份財報引發了業界的廣泛熱議,首先,作為IPO後的第一份財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知道,在大A股有很多公司剛上市業績就開始變臉,如果小米要擺脫圈錢嫌疑,必須用業績證明自己的成長性;其次,小米上市後股價曾短暫沖高,之後持續下跌,基本已跌到剛上市的水平,雷軍曾說要讓小米首日買入投資者賺一倍,但如今走勢可謂是赤裸裸的打臉,所以很多人也關心小米發布財報後股價到底是反彈還是反轉。

一,利好刺激之下,小米股價只有反彈沒有反轉

在發布財報之後,小米的股價並沒有明顯反轉的跡象,以23號為例,高開3個點左右,最高漲幅超過7個多點,但收盤卻跌了1個多點,24號又跌了2個多點,顯然,財報帶來的只是一個小幅反彈而已,並非反轉。

和部分媒體大肆吹捧不同的是,資本市場似乎冷靜得多。根據上面的走勢分析來看,大多數投資者將小米財報視為一個短線利好,完成了一個短線出貨的過程。如果沒有後續更大的利好刺激,小米的股價可能會跌破平台。

如此走勢證明小米財報這個利好還不夠大,或者說這種增長勢頭不太具備持續性,因此,很多投資者選擇拋售觀望,而不是持股待漲。不過,機構的看法卻樂觀得多,摩根大通、高盛等8家機構繼續保持了20港元及以上的目標價,西南證券甚至維持最高目標價30.3港元。

當然,如今資本市場是很難左右小米發展的,所以,小米也不必過於在意股價的波動。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給投資者帶來高額回報才是明智之舉。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投資者對小米的發展前景會持保留看法?市場又在擔心什麼呢?

二,高端化方面,小米吃的其實是行業紅利

小米的財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收入利潤等普通的業績指標沒有太大的分析價值,還是說點乾貨。從這次的財報來看,小米在高端市場的增長勢頭值得慶幸------平均售價2018 Q2同比增長超過25%,平均售價超過2000元的8周年旗艦機小米8於6月5日開售,當月銷售量就達110萬部。似乎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已有不小的進展。

不過在我看來,小米吃得其實是行業紅利,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整個市場的產品和定價都在往高端化方向發展,小米跟不上那就等於落後。橫向對比一下,其實這種行業紅利在競爭對手身上也有體現,如今VIVO、OPPO發展都不錯,華為更是勢頭生猛,甚至連鎚子、魅族等二線品牌都想乘機卡位。因此,小米這個25%的平均售價增長率實在不值一提。

那麼推動行業紅利持續爆發的動力是什麼呢?是需求。現如今消費者在拍照拍視頻、手機遊戲、移動商務等領域給智能手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消費升級順理成章,幾百塊的低端手機將逐漸被取締,價格高一檔甚至兩檔的中高端產品將成為主流的選擇。對小米等一眾國產廠商來說,把脈行業趨勢,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是避免被淘汰的唯一選擇。

三,黑科技路線曲折,小米的品牌影響力無明顯提升

其次,在感官上看,小米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也並沒有明顯提升。小米的情況和華為不同,華為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是持之以恆的,加上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華為的品牌逼格非常高,華為的手機業務自然享有天然的優勢。但小米是一個橫空出世的品牌,最初就是靠低價走量發展起來,所以小米沒辦法和華為拼品牌。

雖然小米提出了「為發燒而生」的口號,希望走黑科技的路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小米表現得並不突出。鎚子科技CEO羅永浩曾在直播中表示:「其他的(除了華為GPU Turbo)所謂黑科技我真的,我不是說哪一家不行,都是供應商供的都在那裝什麼X呢?我們都是方案整合商,完全取決於產品的定位和你的成本售價這樣綜合考量的一個商業行為。」按照老羅的邏輯,國內大部分廠商走黑科技的路線是不成立,其中是否小米,這就見仁見智了。

相比之下,VIVO、OPPO憑藉精準的品牌定位和營銷模式,另闢蹊徑獲得成功。和小米不同的是,VIVO、OPPO更青睞通過冠名綜藝節目去提升知名度,優化品牌形象,如下圖所示,不難看出,VIVO、OPPO已經霸佔了超過70%的綜藝節目資源,這就使得其品牌更年輕化、娛樂化,更具時尚氣息。而在明星代言方面,統計顯示,去年VIVO請了五位明星,包括鹿晗、周冬雨、彭于晏等等,而OPPO的代言明星高達九人,包括楊冪、李易峰、迪麗熱巴、tfboys等等,所以在打造年輕時尚的品牌形象方面,小米不能與VIVO、OPPO相提並論。

而且在小米的財報中,我並沒有看到涉及品牌營銷方面的內容,包括投入資金、戰略規劃等等。如果品牌營銷跟不上,未來小米在高端化方面可能還會遭遇一些困難。

四,財報中的亮點:國際化、IoT產品、互聯網服務、人工智慧

當然,小米的財報也是有不少亮點的,除了冷冰冰的數字之外,我覺得國際化、IoT產品、互聯網服務、人工智慧是財報中的四大亮點,需要重點分析。

國際化方面,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市場前五。其中發展中國家佔據了很大的份額,而在這些區域,小米使用的仍然是之前在中國市場被成功驗證的戰略戰術,即靠性價比取勝。如果小米想在發達國家佔據一席之地,獲取更大的品牌附加值的話,上面提到的品牌影響力將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IoT產品方面,財報顯示,智能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等主要IoT產品的銷售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6.9億元大漲147.2%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1.78億元。而且,小米智能電視在2018年第二季度還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增長迅猛,但前提是規模不大,因此持續性有待觀察。考慮到IoT產品的豐富性,如果小米能在其他產品上持續複製手機和電視的成功路數,保持穩定增長還是可能的,估計在突破百億後,增速會明顯回落。

互聯網服務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3.6%至39.58億元,但佔比有所下降。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互聯網服務收入規模相對偏小,增長率雖然不低,但增長的絕對值很難趕上硬體業務,因此佔比必然下降;第二,互聯網服務依託硬體實現,其增長趨勢相對硬體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人工智慧方面,財報特別提到,人工智慧是小米戰略的核心部分,在財報發布一周前,小米官方宣布,截至2018年7月底,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人,累計喚醒次數超過50億。從小米的重視程度來看,人工智慧不僅僅是完善用戶體驗的重要利器,關鍵的是,它對提升小米技術逼格有很大的價值。

總的來說,小米財報的看點很多,但也凸顯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加上近期外部市場表現不佳,很多互聯網巨頭股價都在下跌,這可能也是導致小米股價沒有反轉的一個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國寶 的精彩文章:

TAG:袁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