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瞧,我家小寶會做家務了!棒棒噠!」

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好友小雯發了這樣一條消息,配圖是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擦桌子。

只見他努著嘴,弓著腰,兩隻小手用力將大大的抹布按在桌子上,那感覺就好像是一鬆手抹布就會跑了似的。

看著小傢伙那呆萌樣,我的心都要化了。

我回複信息:「怎麼這麼小就讓孩子學著做家務啊?」

原來,小雯聽說小區里的媽媽們都在讓孩子學習做家務,她自然不甘落後,回到家就讓話還說不利索的兒子加入到了「做家務」的隊伍中。

說起「做家務」,身邊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一種認知: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其他的事情我們大人來做就行了。

可是,我們讓孩子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生活。

生活才是我們需要終身學習的技能。

比起那些不捨得用孩子的父母,小雯及媽媽們的做法,無異於一股清流。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們開始教孩子「做家務」了呢?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02

原因1:有助於培養學習習慣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媽媽做麵食,每次見了都摩拳擦掌想上前試一試。

然而,老人心疼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動手,就說:「這兒太臟,你去玩吧!」

媽媽怕影響孩子學習,就說:「看書去吧,不用你做!」

久而久之,就打消了他幹活的積極性,認為沒有什麼事是需要自己做的。另外他的學習也漸漸地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時間觀念差、學習無計劃等各種問題。

據醫學專家和教育專家分析,有些孩子從小不幹活,其肌肉和韌帶發育不好,雙手靈活性、臂力和握力都很差;而那些從小做家務的學生,字寫得比較好,學習也比較勤奮自覺,而較少做家務的學生學習則比較被動。

曾經有個同事驕傲地跟我說:「我兒子8歲,3歲開始培養做家務意識,飯前端菜、端碗、盛飯,現在做作業、課後複習,從來不用督促。」

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會更容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做父母的沒有人不疼愛自己的孩子。

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會長成一個社會人,會有獨自面對社會和人生的一天。他們需要適應,需要學習,比如學會做家務的技能。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03

原因2:有助於事業成功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朱棣文,2009年初被奧巴馬任命為美國能源部長。他主張孩子要從小學會下廚、做家務。

朱棣文從小就學會了烹飪,後來他把科學實驗也稱為「做飯」。他認為只會念書的孩子,如果連簡單的飯菜都不會做,怎麼可能懂實驗?

朱棣文說,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環境中求變、求好。

這種經驗和能力,對他在科學研究中解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對科學的思考有很大助益。

另外,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還發現,生活中的職業成功來自於小孩從小做家務活,越早開始越好。

美國新任交通部長趙小蘭的爹趙錫成養出了5個非常優秀的女兒,他從小就讓趙小蘭帶著妹妹們做家務,幫家庭做支出規劃。

因為從小就幫家庭分擔勞動,所以每個孩子都獨立樸素,不驕不躁,長大後都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04

原因3:有助於培養家庭責任感

最近,《少年說》里有一位媽媽火得一塌糊塗,原因是這位媽媽「逼迫」初中的兒子做家務。

在節目中,初中男生付軒昂當著同學和媽媽的面,抱怨自己每天寫完作業,還得刷碗、擇菜、擦地,而這之前都是媽媽一個人乾的活。

不僅如此,媽媽還「逼迫」他學做飯,他說自己現在已經學會了做燜飯、煮粥、拌冷盤。

他的「悲慘」遭遇惹得同學哈哈大笑,但媽媽立場堅定不已,微笑著直接拒絕孩子不做家務的請求。

經過幾番激烈的唇槍舌戰,兒子被媽媽說得無言以對,終於敗下陣來。

付媽媽對兒子說,「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長大了必須承擔。」

而且還拿孩子爸現身說法,她說當初決定嫁給爸爸,就是因為爸爸在姥姥家刷了三年碗,他做家務,有擔當。

「作為男孩子,能泡得了書房,進得了廚房,未來一定很幸福。」

看到這位男生有這麼三觀正的媽媽,我真為他感到驕傲,同時也為這位媽媽的教子有方點贊。

媽媽事後接受採訪說,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純爺們。

而責任感的最好培養方式是變包辦為放手,讓他學會照顧自己,從居住環境到心理環境,都要定期打掃,保持整潔如新。

尹建莉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

這麼多家長甘心讓孩子「做家務」,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想不到

05

那麼,我們到底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父母要有正確的態度

父母在鼓勵孩子進行家務勞動的時候,一定要明白,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並不是為了減輕家長的勞動負擔,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等品質,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讓孩子把家務當成遊戲來做

喜歡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把家務當作遊戲來做。

比如,有的孩子特別好強,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剝豆子比賽,看誰剝得又多又快。在遊戲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故意「落敗」,讓孩子體驗到勝利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做家務的熱情;也可以偶爾「贏一次」,然後藉機向孩子傳授自己的「經驗」。


家務勞動要有具體的分工。

父母應該對家庭勞動進行明確的分工,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應該做哪些家務,同時還可以幫助父母做哪些家務。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意識。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表揚。

如果孩子能夠認真負責地做完一件家務,父母就應該給孩子以肯定和表揚,最好能夠讓所有家庭成員一起來欣賞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產生由衷的自豪感。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並且微笑著誇孩子「你做得真棒」。最好不要用金錢或者物質獎勵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