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完美女人的下場到底有多慘,看完值得深思

完美女人的下場到底有多慘,看完值得深思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主播

DJ

 

曉蘇

 

朗讀音頻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遇見張小嫻



一個豆瓣作者,簡稱

M

吧,寫了自己和前女友的愛情故事。




M 帶女友去一個熱門餐廳,等了好久才排上位,女友為照顧他囊中羞澀,只點了極少菜量,服務員見人下菜碟,帶他們去大餐桌拼桌,隨後帶來下一撥人在他倆旁邊等。M和女友在食客的嘲笑冷眼中匆忙吃完離開。此時,他已經被黑心老闆拖欠工資近三個月。


 

兩人在南方的一線城市生活,女友出生於本地中產家庭,M則是一個無房無車的打工者。他送過外賣,當過代駕司機,在豆瓣出名,是因為寫了自己在工地的打工經歷。雖然在工地打工,但依然會欣賞星空,會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繼續學習。


 


M經常吃泡麵加饅頭,為了便宜一兩塊錢的日用品騎很久的車去買。只是為了省下錢,儘可能讓女友吃好穿好,這是他最開心的事情。但貧窮還是抹殺了情感里的浪漫心性。女友的父母一直反對兩人交往,女友在M逼仄窄小的出租屋裡被熱醒、被凍感冒,兩人為錢為小事吵架,最終還是分了手。




M後來拒絕想要靠近他的每一個女孩,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別人,不想耽誤對方的時間陪自己過寒酸的生活。






有一些男生留言說,自己也是迫於窮困,和條件比自己好的女友分手。一個作家轉發這篇日記時說,男生沒必要這麼大壓力,想要幸福,為什麼兩人不能一起努力呢?




其實,當前中國有

2000

多萬的雙薪家庭,家庭得以正常運作是男女雙方共同努力工作的結果。但矛盾在於,主流價值觀中,男人賺錢養家是必然的性別屬性。但刻板印象不僅會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壓力,也會讓人生的選擇變得貧乏。




所以,

M

的前女友不告而別,簡單把原因歸結為愛得不夠深,顯然有些魯莽。

很多時候,

人無法過的是心理上的那一關


 


例如,「倒插門」在現代社會也是一個不怎麼上檯面的婚姻關係。

一項針對男性是否願意「入贅」的調查中,有七成的男性表示可以接受,但有超過半數的女性表示無法接受。

而全職爸爸、男護士,仍未能全面融入主流社會。


 


為什麼說「女權即人權」?因為一定的

輿論環境將

女性「塑造」成依附男性的弱者,當女性的主體意識逐漸被認可後,對婚戀關係中備受經濟壓迫的男性來說也是一種解放。女性主義者呼籲的平權,最終受益的是全社會。





這是希拉里·柯林頓在

1995年於

北京召開的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上,

發表演講:女性的權利就是人權。




李銀河說,當家庭中需要一個人照顧孩子時,即便丈夫的收入比妻子低,最終出現的大都是「全職媽媽」,很少有「全職爸爸」。因為後者,會被人鄙視「吃軟飯、沒出息」。


 


為什麼「全職爸爸」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因為這是大眾眼中女性的義務。女人被歸為應該靠近家庭的那類人,相夫教子,犧牲奉獻、賢惠持家,而且天經地義。當男人去做女人「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不體面,被恥笑。




這種思想背後,恥笑的僅僅是男人嗎?不是的,

它其實

恥笑的是女人




這種邏輯默認男人地位高於女人,當男人趨近女性化時,彷彿是對性別權利的背叛。




某次和一直男提起鹿晗,對方諷刺到「鹿晗不是女的嗎?」口氣里透露出,說一個男人像個「女的」,就是最有力的辱罵說辭。


 


而反過來,女星扮上男裝,則被稱「爺」,被誇「帥氣」。女性也以自己的行為方式、個人成就趨近男性而驕傲。




前些年流行「

女漢子

這種看似褒獎女性力量的自我調侃,不過是以靠近具備主宰地位的男性氣質為榮。

當然這種方式很可能是毫無察覺中進行的,因為女性慣於屈從他者的地位。


 


媒體人洪晃在某次演講中提到80年代的女權主義先鋒人物,美國記者Naomi Wolf,她被派去採訪80年代的成功女性。結果她在採訪中發現,這些女性都對自己非常不滿。





「覺得自己長得不漂亮;覺得自己的身材不夠好;覺得自己因為太注重工作而成為一個失職的母親......




這位記者做了很多調查,她在美國發現一個現象:在女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同時,各種各樣跟美麗有關的疾病也開始增長。其中提到黛安娜王妃的厭食症,因為怕胖,每次吃完飯都要到洗手間,把手指伸在喉嚨里把吃掉的東西吐出來,所以這種疾病的增長和女人影響力是一起上升的。




她認為

男權社會並沒有停止遏制女性對社會的影響力,其工具就是美麗,就是讓你花更多的時間在美麗上,它用這樣的方式讓女人沒有自信,讓女人不能夠繼續在社會中發揮她的影響力

。」


 


最近宮廷劇《如懿傳》的首播,引發最大爭議的不是劇情,而是周迅的少女戲份,被網友瘋狂批鬥:周迅老了、臉崩了、很臃腫。




其實周迅公開表示過,多年來一直想擺脫靈氣十足、少女感之類大眾強加於她的標籤。




不得不說,

觀眾對女演員的容貌太苛刻。他們比女演員本人更無法接受衰老這個自然事實。





雖是演唱會,但人們最關注的是女明星的「凍齡」成果,鮮有人關注她的唱功和音樂。




縱觀影視產業,所有的女主角必然是美的。所有根據女性傳記改編的電影,無論歷史上這位女性的樣貌如何,女主角都得由美女來演。


 


蜚聲世界的名篇《簡·愛》,樣貌平庸的簡愛,那句

「你以為,我因為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多麼深入人心,然而,7個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改編電影中,哪一位簡愛不是眼波流轉、大氣自持的美人呢?




除了96版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飾演的簡愛,姿色稍顯遜色,觀眾卻大為不滿,女主被評為史上最丑簡愛。





夏洛特·甘斯布其實很好看,曾被稱為「法國最有氣質的女人」,卻被觀眾吐槽「丑」,大眾審美的狹隘性可略見一斑。




相較之下,男性傳記的改編電影,對男主角的外貌則遠沒有這麼高,而是力求趨向歷史,還原真實人物的形貌氣質。聽說精子銀行的要求,男性只要智商高就好,而女生不僅要智商高,還要美貌。


 


商業社會的性別壓迫,有時是以苛求女性美貌的方式呈現。


 


除了女主角必須是美的,女人必須是嬌弱溫柔的,男人必須是陽剛威猛的,這種對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做出嚴格區分的現象,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對女性的常規刻板印象還有:





女性缺乏理性,天生多情,愛被人恭維,虛榮心極強;




而男性則富有邏輯思維,能理性思考。




家庭婚姻就是女性歸屬,工作沒必要太拼,重要是嫁有錢人;




而宏圖抱負、投身事業則是男性專屬。




如今女權概念在被某些「田園女權」帶亂了節奏之後,逐漸惹人反感。因為後者所鼓吹的女權主義,宣揚的大都是單一性別的利己主義——只要權利,不要義務,譬如,男人掙錢養家天經地義,花女人的錢就是不要臉。非常雙標。







還有一種「田園女權」和某娃娃的理念非常相似——用討巧、功利的套路,去滿足、依附雄性,以此獲得名分和錢財。看到男人出軌漂亮小三,就會有人說那是因為原配邋遢黃臉婆,於是得出結論: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才能抓住男人的心。




這種打著「女權」的先進旗號,行倒退之實的現象,除了讓女性承受刻板印象之苦,還要讓女性背負一種無法完成的全能開掛人生。


 


比如,「時尚辣媽」成為女性的典範之一,為人妻、人母時,也要精緻如常,不忘提升自己。職場、家庭,必須兼顧周全,才算獨立新女性。


 


這種理念的初衷是好的,

只是女性面臨的許多困境是整體性的、結構性的,許多女性不是因為渴望婚姻和家庭而變得不上進、不提升自我,而是婚姻和家庭更多的在牽制女性,逼迫她們不得不犧牲自己在職業上的天賦,在職場和家庭間做出取捨,很難做到完美兼顧。




在這種社會形態的影響下,

如果脫離結構性的困境,來要求女性活成「開掛的大女主」,不僅不公平,而且不可能。





這是

「一步45萬美金」的最貴

超模

吉賽爾·邦辰

,在15個小時的飛行和3個小時的睡眠之後,她只能以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場合哺乳。




如果只是為了獲得男性的欣賞而立志獨立,成為十項全能「精英女性」,不還是受困於男權思想的囚牢嗎?問題是,吃了那麼多苦,變得如此優秀,為什麼還要和眼前的老公一起過日子呢?你為什麼不選擇嫁給傅恆?


 


我肯定且推崇女性獨立、自強,保持學習能力的生活方式,具備超越性地活著才能實現為人存在的價值。

但這麼做不是為了從男權社會獲取更多利益,也就是說,你敷面膜是為了保養皮膚,而不是因為容貌保養得宜,能從男性那裡換取更好的待遇。




獨立、自強也不是需要被讚揚的品質,而是健全人格的基礎。大概沒人會把男人的獨立自強當做優點。以前看美劇,除了劇情立意的深刻,讓我頗有感觸的是,無論是年輕女性,還是中年、老年女性,出現在職場上,都是一副本應如此、專業又幹練的自然神態。


 


《傲骨賢妻》里阿莉西亞從家庭主婦重返律師界為家庭危機救場,從而活出另一種人生;




劇中另一位主演,六十多歲的女演員克里斯汀·芭倫斯基飾演的女律師戴安,穿著泛著光澤的真絲職業套裝,髮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蓬鬆弧度,坐在辦公室里,那種氣定神閑里掩蓋不住的意氣風發的女性(不是女·性感)感,太讓人嚮往。







當她用一部座機同時多線和不同男性約定約會時間時,你根本不會記得她的皺紋,她的年齡,你只會覺得她仍舊擁有無限擴張的未來。




說起克里斯汀·芭倫斯基,她戲裡戲外,都是一位事業出色的女性,曾多次獲得金球獎提名和美國艾美獎,新劇《傲骨之戰》又擔綱主演,延續了《傲骨賢妻》高分風評的好口碑。


 


這裡我不得不再次提到《山河故人》里62歲的張艾嘉和22歲的董子健在戲裡的一段忘年戀,張艾嘉的年齡從未讓我覺得違和,反而是超越年齡桎梏的情愫,有一種自然生髮的愛和感動。但仍有不少人覺得,兩人短暫的那場吻戲看得十分尷尬。







關於這場年齡差距40歲的忘年戀,電影官宣時,西方記者對此普遍沒什麼興趣,但董子健卻被國內記者輪番轟炸,被提問最多的問題是:





「你知道張艾嘉多大了么?」




董子健說:





「我幹嘛要知道她多大?現在的愛情連性別大家都可以接受,那為什麼年齡不能接受?」


 


活在既定的框架體系之內的人非常之多,以自己的刻板印象為榮的人,對錯誤立場的強烈捍衛的堅定大概也是一種虛弱吧。


 


張艾嘉的全能才藝自不必說,國際國內大獎、影后、最佳女主拿了不止兩三個,美國《時代》雜誌曾以三頁篇幅來寫張艾嘉。她如今依然在自己的領域、在社會生活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她是值得尊崇的一位女性。





《山河故人》導演賈樟柯特意把兩人的親密戲份放在殺青前倒數第二天拍攝。董子健說:「擱到前面對於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張姐真的非常有魅力。」




我主要提到了兩件事,主流社會成見對男性的性別壓迫,以及這種壓迫其實也是對女性的壓迫,和刻板印象之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以及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最後我想說的是,值得女性去追求的生活方式。


 



不想被婚姻和家庭牽絆時,有一種具備可行性的選擇的自由。




有不斷自我超越的空間,有作為獨立個體去張揚自我價值的自由。




能去追尋本心所向的幸福,而不是被外界定義的幸福。




這些大概就是我作為女性所認為的理想生活。

這當然是艱難的,或受困於一定的社會習慣,或受困於自我重塑而難以實現,但無論如何,都要往前走,怕什麼前路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互動話題


你目前生活的重心是職場,還是家庭?當下你最大的困擾是什麼?




文經

遇見張小嫻?

編輯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張路,遇見張小嫻?策劃編輯。


主播:

DJ曉蘇,「遇見張小嫻」簽約主播,聲音設計師。做有手工質感的電台節目,以聲音之名表達一切可能。


註:本文配圖選自網路。本平台所使用的圖片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如果喜歡就轉發到朋友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張小嫻 的精彩文章:

「這是我一生里永不後悔的事」

TAG:遇見張小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