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率軍80萬,準備一統中國,卻因答應敵軍一要求,而全軍大敗!

皇帝率軍80萬,準備一統中國,卻因答應敵軍一要求,而全軍大敗!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王叫宋襄公,有一次和楚國發生戰爭,楚軍是渡河作戰,但宋襄公指著「仁義」的大旗,不顧部下的建議「半渡而擊」等建議,堅持讓楚軍全部渡河、整軍之後,才和楚軍開戰,結果大敗而歸。於是,人們把宋襄公的這種對敵人「仁義」的舉動,稱為「宋襄之仁」!眾所周知,這是一個嘲諷的典故!

然而,讓人驚奇的是,千年之後,這一件事又在中華大地上發生了。皇帝率軍80萬,氣勢洶洶,準備一統中國,卻因答應了敵軍一個要求,放敵軍渡河作戰,而導致全軍大潰敗!

需要注意的是,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死於西元前前637年,在「宋襄之仁」戰鬥第二年去世。而本文所講的這一場仗,發生在西元383年!因此,這兩場戰鬥相隔千年!

西元383年,發生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爭!這一戰的兩方是東晉和前秦,東晉指揮官是謝安,前鋒謝玄,前秦指揮官是皇帝苻堅!苻堅是氐族人(dī),亂華的五族之一,南北朝時融入漢族!

關於這一戰,大家都知道叫「淝水之戰」,最終結果是東晉8萬大軍,擊敗了前秦的80萬大軍。但對於前秦如何失敗的,可能就未必人盡皆知了,和宋襄之仁有些雷同,但也不完全像。

即便東晉8萬北府兵是精銳,前秦80萬是鬆散部隊,但雙方兵力相差實在太大。所以,必須要施展計謀!所以,謝玄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建議:貴方臨河安營紮寨,我軍無法渡河,這樣雙方只能打持久戰,所以不如你們退後一些,便於我軍渡河,這樣大家可以速戰速決,戰場上一戰定生死!

對於這一建議,秦軍內部意見不一,但苻堅求戰心切,於是拍板同意!當然,苻堅也不蠢,不是宋襄公對敵人講仁義,他的計謀是:等到東晉北府兵渡河一半,再半渡而擊,這樣就能輕易取勝。於是,秦軍決定後退。

然而,讓苻堅沒有想到的是,這兩件事導致了一場大潰敗,(1)秦軍極為鬆散,是苻堅強征各族的部隊,甚至一族一支部隊,所以指揮不統一,很容易崩潰,(2)東晉在秦軍有一枚暗子——朱序,此前詐降秦軍,秦軍後退之後,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

於是,朱序這一句話猶如平地一聲雷,導致秦軍整體大亂,後軍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見此情形,謝玄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大敗秦軍!關於秦軍的潰敗,還有一系列的典故,比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

整個淝水之戰中,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導致苻堅的北方統治也隨之崩潰。隨後,北方再度陷入紛爭之中。因此,對苻堅而言,80萬大軍,不是全軍大敗,而算是全軍覆沒了!

關於這一場戰爭,還有兩點值得一提!

(1)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敵我兵力十比一,保住了漢家衣冠,可謂中國最危險的一戰。試想一下,如果此戰失敗,那麼傳統中國,將提前900餘年淪陷於外族!1279年,崖山之戰的失敗,使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可以說,挽救了華夏900年!

(2)謝玄是一個被低估的軍事天才,其才能不下去韓信、岳飛等人,只是因為所處的東晉時代,才讓人們給遺忘了。後來,謝玄力主北伐,但由於皇帝的弟弟對他非常嫉妒,讓他撤軍坐鎮淮陰,導致謝玄功敗垂成,未能收復故土,最終46歲就英年早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蕭何是小吏,樊噲是屠戶,周勃是吹鼓手,為何劉邦身邊全是天才?
明朝這一傳統,堅持了276年,卻最後一刻破產,改寫了300年歷史!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