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國功臣對皇帝直言:我也想當皇帝!司馬遷卻說:被逼的

開國功臣對皇帝直言:我也想當皇帝!司馬遷卻說:被逼的

自古以來,開國功臣與反賊的差別往往只是一線之間。

比較典型的有三國時期司馬家給魏國立下汗馬功勞,並據此掌握天下兵馬大權,經過幾番政治鬥爭後,攫取天下;

然後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魏、齊、周等朝代,以及南方的宋齊梁陳,往往都是開國大將軍最後攫取兵權,並且往複交替;

正如造反之前給周世宗柴榮當先鋒的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時說的:有朝一日你們的部下給你們披上黃袍,恐怕就由不得你們了。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由此也引發了歷朝開國君王常常大開殺戒,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開國猛將們戎馬一生,往往並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葬身在自己昔日主公屠刀之下。清算功臣這件事,漢高祖劉邦首當其衝,《史記》對此大書特書:

公元前196年春天,年事已高的漢高祖劉邦操縱下,呂后連同蕭何誅殺韓信,然後又殺死彭越,並把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賞賜給了所有諸侯。九江王英布接到這份禮物後,大驚失色,調集了三萬兵馬鎮守九江以防不測。然而由於手下中大夫賁赫與英布不合,投靠劉邦後並誣陷英布造反,無奈之下英布起兵反漢。

英布造反給劉邦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雖然英布最後被自己岳父出賣,遭到圍殺,但劉邦進攻英布時,被弓箭射傷,隨後重病不起,並於當年身亡。按照司馬遷《史記》中的調調,自秦末以來,除了劉邦是個市井之徒,天下儘是英雄。千古以來,坊間也都在為韓信、英布惋惜,尤其是韓信那句「悔不聽蒯通之言」,道盡了千年來功臣苦楚,人們都認為韓信冤死,英布則是被逼迫造反,個個冤枉得很。

對於韓信,如果說楚漢爭霸時屢屢違抗軍令是為了保證軍事策略上的成功,那麼在圍攻項羽的緊要關頭卻威脅劉邦封他為王,怎麼能說得過去呢?

我們知道,太史公由於某些原因,對於漢家天下始終有所不滿,然而漢武帝仍然讓他成功出版了《史記》。關於英布造反,是否如司馬遷所表達的那樣,是劉邦一手逼迫呢?或者簡單的說,英布和劉邦,到底誰是背信棄義者?

首先,關於劉邦逼迫一事,實際上只是猜測:劉邦把彭越的肉醬分給大家,最多只能說是震懾,如果真要殺英布,難道還會讓他提前準備嗎?而且根據當時蕭何的建議,劉邦在英布造反之前是打算派人去英布那裡調查以下的。反觀英布卻是實實在在先發制人,鐵證如山無法抵賴。

其次,英布早期就是一方諸侯,無論是跟項梁還是跟項羽,除了自身戰鬥確實勇猛之外,卻也並沒有盡心儘力的幫助項羽。正如漢使臣隨何在策反英布對抗項羽時所述:劉邦大軍進攻彭城時,項羽正在攻打齊國,而近在九江的英布卻坐視不理。由此可見,英布根本不是屈居人下之輩。

第三,英布的造反時間選得令人深思,當時韓信諸侯等人剛死,漢朝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夠征戰的大將了,事實上,只要英布守在自己的封地,而不是造反,漢朝進攻他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英布造反後,62歲的年邁的老劉邦不得不御駕親征,結果殺了英布,自己卻也死在英布箭矢之下。

根據當時楚令尹薛公所說,英布造反實際上是佔據大優勢的,如果向東收復項羽、韓信舊地,漢朝無可奈何;如果向北取三晉之地,當時燕王盧綰造反剛剛被平息逃亡匈奴,當地局勢不穩,劉邦和英布勝負半對半;如果他從長沙附近開始逐步擴大地盤,則漢朝高枕無憂。《史記·黥布列傳》

結果英布認為漢朝沒有大將,老劉邦不會親征,選擇了第三條慢慢發展的下策。結果劉邦親率大軍討伐,英布功虧一簣。

第四,劉邦和英布在淮南相遇,劉邦問英布為什麼造反,英布的回答很簡單直接:我也想當皇帝。兩軍對壘,如果劉邦行盡不義,英布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可以聲討,但他選擇了表達自己的心聲。

歷史有時候很奇怪,人們往往看到誅殺功臣的帝王,卻忽視了無數取而代之的將軍。試問古今中外,政治的刀下,又有幾個是真的冤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曼施坦因救援斯大林格勒德軍,距目的地50公里,為何突然逃跑?
韓信早逝,據說因為泄露了五大天機,折壽40年!第五條太冤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