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希堂法帖》的編者是誰?他在官場有何作為?

《三希堂法帖》的編者是誰?他在官場有何作為?

原標題:《三希堂法帖》的編者是誰?他在官場有何作為?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雷曉凡


梁詩正(1697—1763),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浙江錢塘縣人。據說幼年梁詩正有這樣一段頗為傳奇的經歷:一般孩童遲至二三歲也就能學習語言、開口說話,梁詩正五歲才能說話,家裡人看他能講話了,就把一些簡單的詩句教給他,發現梁詩正誦讀幾遍之後就能背誦,此後便在文學道路上順風順水一發不可收拾,曾與杭世駿等幾位志同道合的學術夥伴結成「月課詩社」,閑暇之餘一同砥礪學術,探討詩文。


梁詩正畫像


雍正八年(1730年)梁詩正正式開始了他學而優則仕的科舉仕途。這一年梁詩正考中庚戌科一甲第三名進士,即所謂探花,被朝廷授翰林院編修,累遷侍講學士。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母喪丁憂歸里。乾隆帝即位後,召梁詩正為南書房行走。這南書房雖然名為書房,實際上的作用可不簡單,是清代康熙帝設立的心腹文臣聚集地,因為有機會接觸到皇帝,故而在陪皇帝讀書寫字玩文字遊戲之外,還有機會參與機要決策,可見乾隆帝對梁詩正的寵愛。


此後梁詩正的仕途愈發平坦,乾隆三年(1738年)以後,梁詩正先後擔任戶部侍郎、戶部尚書。在戶部工作期間,梁詩正建議各地八旗軍應行邊屯,停止募補綠營,以補國用,還勸勉乾隆厲行節儉。乾隆十三年,調兵部尚書,成為了大清王朝的「國防部長」。次年梁詩正又加太子少師,兼任刑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將大清王朝的「國防部」、「司法部」兼任一身。


梁詩正修編的《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五年(1750年),梁詩正調任吏部尚書,管理文武百官的遷貶調動。乾隆十六年,隨乾隆皇帝南巡。乾隆二十三年,父喪丁憂。乾隆二十五年,梁詩正守喪結束,仍任協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梁詩正仕途多年,為朝廷編撰官書,重要文書均為梁詩正修訂。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不久病卒,享年67歲,謚文庄。乾隆帝令皇子祭奠,並賞銀千兩。梁詩正去世多年之後,皇帝還念念不忘梁詩正,御制詩懷舊時,將梁詩正作為五詞臣之首。其子孫也多受蔭封。



梁詩正書法

梁詩正的書法盛名一時。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即為其編寫。梁詩正先後修習柳公權、文徵明、趙孟頫、顏真卿,融諸家優長於一身,是有清一代少有的書法大家。現在杭州保留有梁詩正故居,此宅為乾隆帝御賜。十餘個廳堂,百餘間屋房,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是杭州市最為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宅之一。


參考資料:


趙爾巽等:《清史稿》


朱天曙:《中國書法史》


曹子西:《北京歷史人物傳》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甲午海戰中,方伯謙是畏戰脫逃還是被迫撤退?
羅貫中是如何創作《三國演義》的?曹操又為何被刻畫成了一個亂世奸臣?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