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景德年間,江西一個小鎮燒制的御瓷獲得了皇帝的青睞
宋真宗景德年間,江西一個小鎮燒制的御瓷獲得了皇帝的青睞
上圖:制瓷工人像 下圖:珠山龍珠閣
我們是5月28日上午從九江坐汽車到景德鎮的。對有著瓷都和中國三大古鎮之一(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名銜的景德鎮,我們能不來嗎?
可是,當你走上景德鎮的街道時,你就會感覺到,今天的景德鎮除了
賣瓷器的商店比別的地方多一些以外,己無多少古鎮風貌,瓷都特色可言了。唯有街道兩旁豎著的瓷燈柱和人民廣場上的制瓷工匠雕塑還在提醒人們,瓷器是這個城市不可磨滅的靈魂和記憶。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瓷都的歷史吧!
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999-1024年),江西一個小鎮燒制的御瓷獲得了皇帝的青睞,所有瓷器上底款皆書「景德年制」,由是,「天下咸稱景德鎮」,這個小鎮也因此便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在宋代之前,景德鎮曾有過新平鎮、昌
南鎮、陶陽鎮等名稱。但沿用至今,最具影響力和廣告效應的還是當屬「景德鎮」這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鎮名。後來,隨著宋室的南遷,各地制瓷技藝也萬涓歸海般流向景德鎮。於是,景德鎮就成了集南北名窯之大成的「業陶都會」。
元代的統治雖然短命,卻給了景德鎮又一次創新發展的機遇。青花瓷在景德鎮創造成功了,這在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也不懂青花瓷、釉里紅什麼的,不過,幾年前周杰倫用「嘰哩咕嚕」,口齒不清的唱法唱的那首《青花瓷》,卻以其獨特的韻
律,簡潔的歌詞,打動了我,至今還讓人難以忘懷。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6年),元朝廷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當時景德鎮屬浮梁縣管轄),專為皇家燒制貢品。由於元朝連接了亞歐大陸,瓷品來到了西方,成了西方人的稀罕物。於是,他們就把這裡出產的瓷器(CHINA)作為中國的代名詞。
明代,景德鎮瓷器無論數量、質量還是花色品種等方面,都執當時全國之牛耳。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年),朱元璋在景德鎮設置專為皇
家制瓷的「御器廠」官窯,燒制各種宮廷、外交、禮品瓷器為皇家專用。御器廠的建立,標誌著景德鎮己經成了當時全國的制瓷中心。
清初,景德鎮瓷業一度處於停滯狀態。直至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把明朝的「御器廠」稱號改為稱呼「御窯廠」後,官窯才得以恢復。此後,景德鎮的瓷業突飛猛進,技術更趨精湛,品種豐富多彩,景德鎮瓷器進入了黃金時代。然而,花有枯榮,月有圓缺。鴉片戰爭的炮聲,使景德鎮的瓷業逐漸萎縮衰敗,最終,御窯廠也
隨著滿清的傾圮而壽終正寢了。可在此前的五百多年間,御器廠代代相傳,歷經了二十七個皇帝,無論如何改朝換代,御器廠卻能置身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之外,這簡直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社會和文化現象。
不過,如今的景德鎮,宋、元、明、清時期的瓷都盛況己不復存在了。要想尋覓昔日瓷都的光景,只能到珠山的龍珠閣(御窯遺址),去追憶當年御窯爐火不熄的繁榮了。
此外,還能到位於景德鎮西區,楓樹山蟠龍崗的古窯廠址和陶瓷博物
館去體會。古窯廠中的鎮窯,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最齊全的柴窯。走進陰暗的鎮窯,看到那些雙手都難以環抱的屋柱,那些層層疊疊的瓷器,你就好象走進了時光隧道,依稀還能從那爐火早己熄滅的窯口感受到曾經的火焰。
看著那些作坊里的藝人,旁若無人地抱著花瓶繪畫時的專註神情,彷彿讓人又回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
如果還想找到景德古鎮的影子,昌江邊的三閭廟古街是唯一可選擇的
地方。儘管由於時代的變遷,三閭廟古街的明清建築己所剩無幾;三閭廟碼頭商船雲集,人來人往的盛況也早己蕩然無存。但是,留在碼頭上的坍塌的石階,破殘的石欄,萋萋的野草和河水泛起的粼粼波光,依舊在輕輕地向人們敘說著景德鎮昨日的輝煌。
景德鎮己經走過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今天的景德鎮將如何書寫歷史?我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歷史是不會重複的,但它卻常常啟示著我們的未來。
老三閭廟碼頭
千篇一律的仿古街
老民居
人民廣場
瓷燈柱 窯爐
古窯廠址
瓷作坊
繪畫藝人
鎮窯
鎮窯外觀
熄火的小柴窯
古井


※辟疆服遠:漢桓帝為漢羌戰爭費盡心血
※是不爽的婚姻讓劉禪後來溺於酒色的嗎?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