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相機的徠卡也要來開跨界酒店了,跨界酒店這個饃饃有多香
作者|煦安來源|企業家書院(qiyejiashuyuan)
在國民消費水平日漸提高的背景下,各大企業都在紛紛尋找市場里的還沒完全開闢的土壤。
衣食住行,無一例外。服裝、飲食、出行的市場都鬧得轟轟烈烈,又怎麼少得了「住」這一塊呢。
「照相機中的愛馬仕」徠卡就盯上了這一塊蛋糕。
在今年5月進軍了酒店行業,徠卡開了全球首家徠卡酒店Arcona Living Ernst Leitz Hotel,正式從相機領域跨界到酒店領域,為自家品牌增添「生活方式」這一新標籤。
當然,徠卡也不會親自操刀酒店這塊業務,而是選擇與德國本土經濟型酒店品牌Arcona Hotels & Resorts合作,讓合作方負責運營。
徠卡酒店以「攝影」為主題,相機、攝影作品等等作為裝飾品融入了酒店裝潢之中,極具藝術特色,吸引了無數熱愛攝影的住客。
為了表示徠卡打造跨界酒店的誠意,徠卡酒店內設計大大小小了五種房型,滿足住客需要,更圍繞酒店打造了徠卡主題公園,在公園內有博物館、檔案室、攝影Studio、徠卡商店和徠卡學院等建築。
其實,品牌跨界進軍酒店領域已經不算是新鮮事了。
2014年,家具行業龍頭宜家與萬豪酒店集團跨界合作,開起了品牌酒店Moxy。
2017年,網易嚴選與亞朵跨界合作,開了杭州濱江星耀城亞朵S酒店。
2017年,蘇寧在南京開了首家自營商務酒店蘇寧雅悅酒店。
2018年,無印良品於1月份,在深圳開設全球首個MUJI HOTEL 品牌酒店,繼而於6月份,在北京開設第二家酒店。
最早便要追溯到范思哲1994年開設了范思哲皇宮,自此以後也陸陸續續有品牌打起了酒店行業的小算盤。
只是這種現象,在近來幾年越演越烈,連國內零售企業也不甘落後。
為什麼「+酒店」的模式越抄越熱?
自然是需求原因。
俗話說,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買賣。
據商務部商貿服務典型企業統計檢測系統數據測算顯示:
消費升級帶來了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民宿、客棧的市場需求迅速增長,而經濟連鎖酒店與傳統星際酒店增長乏力,新的行業發展趨勢與格局逐漸形成。
原因在於,近年來,全球尤其是國內的消費階層開始擴大,不少青年剛拿到了消費話語權,傳統老舊的酒店模式已經無法吸引他們了。
相反,各種含有藝術設計元素的民宿、小眾公寓反而獲得了他們的追捧。
這些都讓藝術設計領域的品牌企業看在眼內,從而,尋方設法迎合這一群新興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曾在媒體上表示:
未來5年酒店將進入2.0時代,一方面將向共享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將向各個領域擴張,比如書店酒店、生活方式酒店、零售業酒店等。住宿不再是單一功能,而向多功能發展,從而形成新型業態。
畢竟,通過跨界領域讓自身品牌拓展成為生活方式品牌,融入消費者的生活里,引導他們的消費價值觀,這是業內無數品牌行業追求的夢想。
而且,經過了一輪經濟資本的洗禮,消費市場也越來越重視「有內涵」的消費體驗,能夠通過IP植入、品牌故事渲染來豐富消費過程,對商家是宣傳自身品牌,對消費者是消費體驗升級,一舉兩得。
亞朵創始人兼CEO耶律胤也曾說過:
我們認為未來的中國社會一定是一個消費社會,對品質有追求,消費者越來越年輕化,並且互聯網在整個消費發展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零售行業來說,酒店看起來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領域,但只要打破兩者之間的壁壘,形成消費場景,便能達成1+1> 2的經濟效益,拓展自有領域之外的未開發領域。
就如網易嚴選與亞朵合作打造的酒店,打著「所用即所購」的旗號,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場景消費的電商酒店,為新零售的線下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樣本。
看似讓消費者都住進自己打造的城堡里,其實是讓他們住進商場里,24小時讓購買的慾望浸潤著。
幸而,消費者也樂得浸潤在自己喜歡的品牌文化里。
耶律胤面對這種趨勢,提出過一個「房+X」模型:
亞朵一直說「房+X」,房只是住宿領域中這些場所的擴展,「X」是場景的結合。
房如何和一個「X」的體驗結合,才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方向。今年「X」的重點做的有購物、金融、旅遊,未來可能會有體育、文娛、健康等。
這種業態,不再是銷售「房」,客人是因為體驗而來。今天很多人還是因為住了「房」體驗到「X」,未來是因為你有「X」,別人才來住房,這是雙嚮導流,是亞朵努力的方向。
說到底,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方式,缺一不可。這也是再厲害的徠卡也不敢親自操刀品牌酒店的原因。
各有所長,便各施所長。
你有內容支撐、品牌宣傳,我有經營經驗、體系流程,只有合作,才能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更為吸引人的是,跨界酒店這一塊的回報率非常高。
據網上資料顯示,亞朵的直營店與加盟店整體投資回報率高達26.8%,這使得無數投資者和商家盲目跟風、紛紛躋身這個賽道。
但回過頭一想,是否每個擠進賽道的人,都擁有別人家的優質內容、知名品牌、豐富經驗和成熟體系呢?
這正是值得擔憂的地方,這條賽道其實並不好跑。
浪潮過後,沒能成功撈到好處的企業,又該如何處理這些泛濫的跨品牌合作下的產物呢?
如果品牌企業只為追求品牌宣傳效果而一擲千金,難以保證酒店盈利狀況,這樣的合作吃力不討好;
如果酒店企業缺乏優質內容和知名品牌支撐貿然湧進賽道,一時忘記經營板塊的孰輕孰重,這樣的發展純屬花錢打水漂。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
成功商業還是需要持續盈利能力,酒店行業運營管理需要專業的技術和水平,品牌跨界不能光「叫好」不「叫座」。
轉載聲明 :轉載附帶昵稱和作者來源 ,企業家書院 ID:qiyejiashuyuan
1000萬老闆喜歡的公眾號推薦您


TAG:企業家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