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0個月女嬰手臂一夜間變黑壞死,生命垂危!原來竟是被它吃掉了…

10個月女嬰手臂一夜間變黑壞死,生命垂危!原來竟是被它吃掉了…


一夜之間,


10月大女嬰雯雯(化名)


左臂竟突然烏紫變黑!







當醫生切開變黑部位後,


發現

脂肪和筋膜已經全部壞死


孩子

命懸一線!


在接受了2次手術後,


暫時脫離危險,


可雯雯還將面臨第3次手術……






一夜之間左半邊身體全部腫起來了,左邊手臂多處變黑。

」說起女兒病情,孝感李女士至今仍心有餘悸。




原來雯雯整個發病過程是這樣的:




7月26日

,雯雯開始有些發燒,之後,

左邊手臂上冒出了一些紅疹子,

左手大拇指處指甲旁邊也長出一個亮晶晶的小水皰,但家人並沒有多想,一直以為雯雯只是感冒。





配圖,圖文無關




7月31日當晚

,雯雯的

左手臂有些腫脹

,次日一早醒來,父母驚恐的發現,雯雯

大拇指處長皰的地方變黑,左手背部、上臂、腋窩及肩部也出現大片烏紫色

,整個左半邊

身體又紅又腫

。由於病情進展迅速,父母趕緊將她送往武漢兒童醫院。




「將穿刺針扎進患兒手臂變黑部位後,並沒有血冒出來。」武漢兒童醫院骨科主任沈先濤接診後判斷:「

患兒精神萎靡,皮膚大面積烏紫,極可能為壞死性筋膜炎,推測局部皮下組織已完全壞死,隨時都有休剋死亡的可能!

情況危急,

建議立即手術




術中證實了他的判斷。切開變黑部位後,

發現脂肪和筋膜已經全部壞死,

安裝人工皮覆蓋創面,

醫生迅速將壞死組織清除,引流出毒素。






8月3日

,雯雯出現膿毒性休克癥狀,住進重症醫學科監護室。經重症醫學科進行抗感染等相關對症治療,6天後,雯雯

生命體徵逐漸穩定

,轉入骨科普通病房,雯雯左臂上的多處創面敷上了一塊成人巴掌大的人工皮。




「經過手術清創和對症的抗感染治療,現在患兒病情已經有所控制,暫時脫離生命危險。

」骨科主治醫師李雄濤介紹,目前,雯雯已經做了兩次清創,還需進行第三次清創手術。





難道孩子中毒了?

真相原來是這樣




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一類貪吃的細菌,孩子

左臂是被細菌吃掉

了,如果再晚點半邊身體都會被吃掉!





「患兒手臂上出現紅疹子,長出水皰時,其實是病菌釋放的毒素,是疾病在發出信號。很多病人沒有注意這些信號,細菌在皮下悄悄啃噬,等到發現時已經晚了。

」沈主任介紹。



配圖,圖文無關


科普貼士


「噬肉菌」感染常被稱作

壞死性筋膜炎

,是一種以皮下脂肪和筋膜組織壞死為特徵的感染,這種「噬肉菌」專「吃」脂肪和筋膜,該病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兇險,如果不及時清除,病灶會繼續擴大,短時間內就會發展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壞死性筋膜炎在兒童中並不罕見,

武漢兒童醫院骨科一年接診不下10餘例。




壞死性筋膜炎可能是感染化膿性鏈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等需氧菌,也可能是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

經過細菌培養,在雯雯的血液和分泌物中,揪出了肇事的主要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壞死性筋膜炎易患人群為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年老、靜脈吸毒、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慢性皮膚潰瘍者。誘發因素為皮膚擦傷、燙傷、刺傷、動物或昆蟲叮咬等。




這類細菌的感染速度非常快,在癥狀變得十分明顯之前,就能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致死率很高。此疾可發生在全身各個部位,以四肢為多見,尤其是下肢;其次是會陰、頸部、面部、腹壁和背臀部等。




兒童以臀部、腰部為主,成人則多見於腹部及會陰部。嚴重時受感染部位的內部組織完全暴露在體外,壞死部分形成凹陷,就像被「吃」過一樣,十分恐怖。



一定要當心孩子身上的水皰!




事後,據家人回憶,發病前,

雯雯左手大拇指處長有一個倒刺,醫生推測,細菌可能是由此處入侵。

但李女士想不明白,

家裡很乾凈,女兒是怎麼招惹上食肉菌的?





沈先濤主任解釋,

細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可以從破皮或是擦傷摔傷的地方入侵,感染後患處迅速紅腫發黑壞死。兒童免疫力較低,細菌更容易通過皮膚的破潰處入侵到體內。







專家建議,孩子身上一旦出現水皰,或者皮膚出現破損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要隨意處理。在保證患處清潔的前提下,實時觀察孩子狀態,

一旦出現紅腫、觸及疼痛,甚至發熱,以及全身皮疹時,應及時就醫,

以免因耽誤病情導致嚴重問題。


來源:FM93交通之聲、楚天都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掌上醫生 的精彩文章:

快告訴老婆,千萬別用這個 !劇毒!遍布江蘇、浙江、安徽…

TAG:金陵掌上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