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60年前的一張畫,他追隨了一輩子的「豐子愷」

因為60年前的一張畫,他追隨了一輩子的「豐子愷」

-咖爺有話說-

大名鼎鼎的畫家豐子愷的漫畫享譽世界,並且打開了無數人對繪畫的嚮往,其中就包括了王金祥。這位如今已年過花甲的老人,在他少年時第一次目睹豐子愷的畫時,大概也沒想到,他這一輩子都將和畫結下不解之緣。

中國六十年代的一個夏天,天氣熱得像要融化一切。

江南水鄉紹興一個宅子門口,少年正滿頭大汗地對著一個煤球爐子生火燒水。正當少年拿起一張報紙就要點火的時候,報紙上一個有趣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既不是寫實的油畫,也不是寫意的中國畫,而是一種少年從未見過的風格,有趣中透露著一絲雅緻。

後來他才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畫家豐子愷的兒童人物畫,這種被稱為「漫畫」的風格就像一顆子彈,精確命中了少年的心。

少年把這張泛黃的報紙珍重地收藏了起來,他做夢也沒想到,正是這張被隔壁人家廢棄掉的,差點被他用來生火的舊報紙,讓他這一輩子都和畫結下不解之緣。

1

少年名叫王金祥,自小喜愛上了畫畫,卻沒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

於是,他只能抓住一切機會接觸繪畫,比如學校宣傳隊需要人,他就積極報名,用粉筆畫他在報紙上見過的那種風格的宣傳畫。

初中剛畢業,上山下鄉運動就開始了,王金祥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去內蒙古建設兵團。

一方面因他是家中老大,另一方面他懷揣著對顏色的著迷,對繪畫的愛。他總覺得,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開闊眼界,家鄉的山水美,邊疆的風光也豐富多彩。

「我只知道天高任鳥飛,我要見更大的世面,以後要有所作為。我生長在紹興的水鄉,活動的範圍也比較小,所以我從小有這個志向,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在那個時代,生活不隻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可不像現在只要有勇氣就足夠了。

內蒙古建設兵團生活的艱難,對一個江南少年來說完全超出預期。

王金祥所在的兵團位於杭錦旗,兵團周圍只有少得可憐的水和綠洲,剩下的只有一眼望不到頭的沙漠。

王金祥回憶,那裡的風沙就像南方的梅雨季節,風沙很大,吹得人睜不開眼,而且一刮就是半個月,甚至是一個月。人根本出不去,就是5米10米以外,都看不到人。

「那時候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邊吃的是粗糧,像窩窩頭、高粱飯,南方人在那邊吃不習慣。」

好在王金祥的適應能力夠強。風沙大的時候,他和大伙兒在屋子裡學習《毛主席選集》。風沙停了後,他抓住時間,拿著樹枝在整齊的沙地上畫各種想像里的東西。

風一吹,沙子就是他最好的、最平整的宣紙。

2

建設兵團的生活雖然艱苦,卻也有樂趣。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像個大家庭,兵團的集體生活打開了王金祥的心扉,讓他的內心有了五顏六色。

指導員是個文藝的北京青年,給他講了不少關於文學、關於藝術的東西,讓他的內心又更加堅定。王金祥說,他給了我更高的眼界。

五年的邊疆生活一晃而過,1975年,浙江大學在內蒙古招生,有十個名額,王金祥經過重重考驗,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拿到了那個名額。

錄取那天,他興奮得晚上都睡不著覺。浙江大學是他夢寐以求的學府,能夠回到西子湖畔讀書,也是他的夙願。他知道,這個名額意味著自己離夢想更近了。

從內蒙古來到杭州,王金祥已然不是那個單薄瘦弱的江南少年,邊疆的生活給了他無比的堅韌和果決。

當他在江南潮濕的夏天,煩躁的蟬鳴聲中,站在浙江大學門口的時候,命運之輪開始向他傾斜。他的人生和我們這一代人是相反的,他是先出去鍛煉,然後回來讀大學。

王金祥在浙大讀的是電機系發電專業,相當於現在的電力自動化專業,這是兵團指導員跟他說的——國家的發展少不了電。

王金祥最喜歡的是製圖課,雖然他學的是工科,但要畫主視圖、透視圖。這門課對他來說沒有難度,老師在黑板上畫,他就在下面畫。人家畫石膏像,他畫機械零件,他把機械零件硬生生畫出了美感。

不過,他與畫畫的緣分不是在浙大,而是他在浙大學習專業的閑暇時分,經常跑去浙江美術學院旁聽。那裡總有他的身影,他甚至和美院的多位教授成了忘年交。

3

正式走上豐派繪畫藝術的道路,是後來畢業參加工作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天,豐子愷的小女兒豐一吟和他的弟子胡治均從上海來杭州,機緣巧合下,他們在西湖邊碰面了。

誰知,竟一見如故,他陪著他們逛杭州,談藝術,也談人生,彼此十分投緣。兩位老師還分別贈送一張臨摹豐子愷的畫給他,並介紹豐子愷的得意弟子錢君匋和他認識。

至此,他踏上了臨摹、學習豐子愷繪畫藝術的道路。

從那以後,他每年都要多次趕到上海,向三位大師的傳人虛心求教。他們都為他數十年對豐子愷繪畫藝術的痴迷所感動,與他赤誠相對,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學傳授給他,並希望他把豐派繪畫藝術傳下去,發揚光大。

王金祥在杭州少年宮居住時,附近住著幾位美院的教授,他的鄰居就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孔仲起

孔教授每天早上會到池塘邊,拿著小本子,用鉛筆寫生。池塘邊上有個小荷花開了,水草長出來了,他都能傳神地畫下來。王金祥經常去邊上觀摩。

後來他們成為了至交好友,王金祥經常到孔仲起家裡去。「孔教授非常低調,每天只是上上班,看看書,作作畫。」

王金祥的業餘時間,幾乎都傾注在學畫臨帖上。清晨,人們還未醒來,他已經在整理畫稿;晚上,大家都已進入夢鄉,忙碌了一天的他還在揮動手中的筆。

他常常在休息日,將自己關在書房中,一畫就是一整天。他對藝術的追求,感動了很多老師,並都無償給予他一些指點。

4

王金祥多年來的潛心學習和研究,結出了累累碩果。

《種瓜得瓜》是豐子愷喜愛的繪畫主題,這幅畫童趣盎然,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種什麼種子結什麼果。這是王金祥數十載畫藝人生的寫照。

原西汵印社副社長、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豐子愷的得意弟子錢君匋說:

「王金祥通過窮年累月的努力磨礪,一步步走進了豐子愷畫風之圈,向藝術大道邁進,成為了豐門畫派的繼承者和畫家,這是有心人的成果,為世人所稱道。」

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教授、著名畫家肖峰說:

「王金祥不愧為豐子愷先生的得意傳人,生動活潑的豐派繪畫藝術,同時又堅持自己獨特的見解,雅俗共賞的藝術表現,自由靈動的筆墨書寫,獨創出屬於他自己反映當代審美情趣的作品,充滿了傳統文人畫高雅的筆墨精神,他所取得的藝術探索及成果,真是了不起,為世人矚目,有無限的前景。」

在王金祥辦的一次豐派繪畫藝術的展覽上,曾來過一位法國藝術家,他評價王金祥的藝術作品充滿了愛,看了他的作品讓人很平靜。「我說如果看我的作品之後,能夠理解到真與淡,那麼你對豐派藝術是懂得的,因為豐子愷先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淡定的人。

豐子愷一貫遵守純正的藝術觀和取向淡泊的人生觀,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他的繪畫藝術傳人,王金祥有著先生一樣的淡泊之風。雖人至老年,載譽無數,但他志清行潔,和善從容。無論對自己還是別人的作品,他總是靜靜地看,靜靜地想,以心寫畫,以情見性。

王金祥現身兼多個美術家協會和書畫院重要職務,但他仍保持著原有的冷靜與低調,他雖已退休,仍組織書畫名家定期慰問部隊、學校、街道,開展「送書畫下基層」活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的文化事業作點貢獻。

作為一名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毫不吝嗇地拿出佳作,為社會和基層單位文化植柳載花,將作品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去。也許,正是這種真與淡,讓王金祥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安然自守,詩意棲居。

「我要在有生之年,在藝術的園地中不斷耕耘,讓子愷藝術這份共同的寶貴財富得到傳承、弘揚和光大。」

王金祥

關於「說吧·綠城」

我們試圖橫跨數十個年頭,用不同的維度——諸如這段歷史中的潛移默化的城市變遷、不為人知的平凡者的故事、波瀾不驚的愛情、難以琢磨的社會心理等來觸碰這段歷史中的大事件。用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來鑄就一段深情且真實的小歷史。

——綠城服務&華雲文化

—FIN—

轉 載 須 知

本文由文化咖原創

本文作者 | 咖爺@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咖 的精彩文章:

剛上映的《小偷家族》,把社會撕破了給你看
蘇軾50歲才買首套房,古代的房價有多誇張?

TAG:文化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