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大圈地真相:招商引資換產品推廣 與地方政府各取所需

華大圈地真相:招商引資換產品推廣 與地方政府各取所需

獵雲註:華大基因在蘇州、揚州等地計劃或已經打造的生態城或基地,「系套騙土地資源」,蘇州生命健康小鎮也正是被舉報信所提及的一個項目。《稜鏡》對此進行了調查,綁定地方政府為自己的產品推廣「保駕護航」,正是華大基因全國「圈地」的真實邏輯,形成「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的成熟模式。無論是產業園建設,還是產品推廣,華大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都顯示出這家基因測序公司的在政府關係上的長袖善舞。有知情人士向《稜鏡》提及,華大掌門人汪建「很會搞政府關係」。文章轉自:騰訊新聞《稜鏡》 作者 丁山。

劃重點:

1 知名大公司與地方政府及地產商合作開發建設產業園或小鎮,已經形成「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的成熟模式。 「華大就是一個引擎,能幫助地方政府『招商引智』,將數據留在當地,推動地方創業」。

2 「華大沒有錢買地」,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岩梅否認了華大計劃或者已在儲備土地的說法,「不是說一塊地沒有,做企業總歸需要些物業」,但華大購買的是企業發展需要的土地 。

3 除貴州黔西南外,華大基因2017年還與安徽阜陽、壽縣、貴州畢節、山東青島等地簽署了合作協議,讓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及新生兒基因檢測等項目「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落地。

4 無論是產業園建設,還是產品推廣,華大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都顯示出這家基因測序公司的在政府關係上的長袖善舞。事實上,不止一位投資界人士向《稜鏡》提及,華大掌門人汪建「很會搞政府關係」。

騰訊新聞《稜鏡》 作者 丁山

距離一期工程竣工不到兩個月了,緊挨著蘇州城西白馬澗風景區的蘇州生命健康小鎮建築工地正如火如荼。夏日火辣的陽光並未阻礙工程進度。

( 2018年7月,緊挨著蘇州城西白馬澗風景區的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攝影 / 丁山)

「一期(工程)九月竣工,那邊還有二期工程」, 一位建築工人告訴《稜鏡》。這個生命健康小鎮總規劃接近4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覆蓋總部辦公、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公共服務平台等業態」。

( 2018年7月,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一期工程擬於當年9月竣工。攝影 / 丁山)

只是他並不知道的是,這個小鎮及其建設方、冠名方華大基因正因為2018年夏天的兩條新聞而備受矚目,一度成為輿論中心。

6月底,一封出自華大基因前合作商的措辭激烈的舉報信稱,華大基因在蘇州、揚州等地計劃或已經打造的生態城或基地,「系套騙土地資源」。但華大方面否認了這一說法,稱相關實體在江蘇「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蘇州生命健康小鎮也正是被舉報信所提及的一個項目。其合作方蘇州高新(600736.SH)在公告中提及的「研發中心」及「生命科學公共服務平台」正是為華大基因度身打造。

這家公司的表態,進一步明確了生命健康小鎮的定位。蘇州高新說,它將「通過生命健康小鎮項目積累產業地產開發、運營經驗」,並推動公司從「傳統地產向產業地產轉型升級」。

包括蘇州項目在內,華大基因及關聯方在全國範圍內的園區建設正四處開花。市場的關注點還在於,這家基因測序公司是否要進軍地產市場?

華大最新的人事變動加劇了人們的「浮想聯翩」。地產大佬王石8月4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將擔任這家基因測序公司的聯席董事長。華大集團次日發布公告確認了這一人事安排。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2007年與中科院分道揚鑣後,設在北京的華大原本計劃遷冊蘇州,「什麼都安排好了」,但最終在王石的力勸下改遷深圳。

( 2018年8月4日,地產大佬王石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將擔任這家基因測序公司的聯席董事長。來源 / 王石微博)

王石被視為地產公司萬科的精神領袖,他帶領萬科從一家小型進出口貿易商,發展為頗為領先的地產開發商。

事實上,萬科(000002.SZ)同樣介入了蘇州生命健康小鎮的建設。天眼查顯示,萬科旗下一家公司系蘇州項目開發商的股東之一。其他股東還包括華大一家關聯公司、蘇州高新及項目所在地的旅遊發展公司。

不過,華大否認在江蘇涉足房地產項目:「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8月27日晚,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岩梅對《稜鏡》表示,當年華大選擇落戶在頗為偏僻的深圳鹽田,「真要做地產,為什麼不去更繁華的南山、福田?」

她用一個例子說明「華大對地產沒有興趣」的初衷:之所以當年華大遷冊深圳,而非蘇州,原因在於深圳政府能夠為這家致力於測繪基因圖譜的公司「提供科研經費」,而後者能夠提供的主要是「土地和房屋」。

同日晚間,華大基因財報新鮮出爐:2018年上半年營收增長接近3成,其中佔比超過一半的生育健康業務同比增幅2成,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僅稍有增長,不足3%。

據《稜鏡》實地調查,綁定地方政府為自己的產品推廣「保駕護航」,正是華大基因全國「圈地」的真實邏輯。

地方政府招商「引擎」

儘管華大承諾不做商業房地產,但掛有「華大基因」名頭的產業園、健康小鎮卻在全國遍地開花。

在西南,華大與貴陽合作的一個科技園正在建設中,包括一個基因庫、一個研究院及三個工作中心;此前,華大在貴州黔西南與當地開發商合作了包括醫院、基因庫在內的五個建設項目。

(2014年8月17日,華大基因西南庫開工儀式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舉行;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貴州省發改委常務副主任張平出席了這一儀式。來源 / 華大基因官網)

在華東,華大與青島合作建設的華大青島醫院5月簽約,這家「按三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的醫院計劃佔地81畝。

更早前,華大在青島合作建設了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海洋基因庫,又稱「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或「華大基因北方中心」;該項目一期投資7億元,佔地約60畝。

當然,還有處在風口浪尖的蘇州生命健康小鎮。這個仍在建設中的小鎮在蘇州高新的公告中,被暫命名為「華大生命健康小鎮」。

這只是華大遍及全國建設項目中的一部分。此外,華大還與地方政府或相關機構簽約,計劃在湖北武漢、雲南保山、廣東惠州、安徽阜陽、湖南長沙等多地建設超過10個產業園或健康小鎮。

如此大規模建設的動機何在?了解產業園區運營的行業人士告訴《稜鏡》,知名大公司與地方政府及地產商合作開發建設產業園或小鎮,已經形成「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的成熟模式。

就地方政府而言,土地供給,配合稅收優惠政策,是招商引資中為數不多的談判籌碼。地方政府對於產業集群的偏愛,使得其願與相關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借用他們的名望和能力,『外包』招商引資工作」。

原因在於,「政府自己招商可能連30%都招不滿」:從便利和獲取更多生意機會的角度,上下游公司願意與這些龍頭企業相伴而生。華大高管朱岩梅向《稜鏡》確認了這一邏輯,「華大就是一個引擎,能幫助地方政府『招商引智』,將數據留在當地,推動地方創業」。

因此,即使是在可開發土地緊缺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龍頭公司依然能夠較競爭對手獲得更多「照顧」:園區運營人士稱,「政府優先向領袖企業供給土地,即便指標緊張,也願意想辦法挪騰」。

據這位園區運營人士介紹,政府更深遠的考慮是,一方面產業集群導入人口,創造購房需求;另一方面,分多期供應產業用地的模式,使得地方政府能在低價供應首期土地之後,提升後續土地的價格,「政府也是要算賬的」。

對地產商來說,現時單獨拿地困難巨大,它們「需要一個由頭」——「無論是雲計算還是生物健康」,行業龍頭企業正是這些「由頭」的創造者。

( 2018年7月,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一期工程擬於當年9月竣工。攝影 / 丁山)

地產商配合龍頭企業拿地,「把樓建起來,順便再把住宅建了」。行業人士告訴《稜鏡》,跟產業結合,「規劃面積比較大,總會配套一些住宅」。相比常規的「招拍掛」價格,這些住宅用地的成本「相對實惠一些」。

蘇州生命健康小鎮的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地方政府與華大、地產商所各自扮演的角色。

蘇州高新區管委會表示,四個合作方中,高新區將「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持」;華大「作為產業內容合作方,負責引入基因公司、醫藥公司等健康產業類企業」;萬科「作為產業配套發展商,主要保障精準醫療產業和配套設施的落地」,而蘇州高新「作為投資運營商,承擔其規劃、投資建設以及產業運營的角色」。

因此,對於華大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來說,無論是「只出名頭,主要由地產商操盤」,還是「既出名又出力,園區建成後放入一部分職能,幫助引資」,龍頭企業總歸是獲益方。

「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很多企業主營收入上不去,忙活幾年掙的錢還不如一塊地,沒幾家企業能拒絕這樣的誘惑。」行業人士告訴《稜鏡》,即便企業用地需求有限,也不會拒絕拿地,「如果主業遇到問題了,土地也是很大一筆資產」。

「華大沒有錢買地」,朱岩梅否認了華大計劃或者已在儲備土地的說法,「不是說一塊地沒有,做企業總歸需要些物業」,但華大購買的是企業發展需要的土地 。

此前,華大拒絕了杭州政府所提供西湖邊上的一塊土地,朱岩梅引用華大掌門人汪建的話說,「如果真要了西湖邊的地,華大就會在溫柔鄉里迷失了自我」。

至於舉報信中所提及的南京和常州等地,根據《稜鏡》走訪,兩地雖然共同入圍國家試點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及產業園建設名單,地方政府部門也展現出合作姿態,但事實上華大並未主導當地園區建設,而是以「招商對象」的身份參與其中。按朱岩梅對相關運作的總結:地方政府建好樓,華大用就可以了。


借力政府「保駕」主營業務

事實上,基礎設施建設只是華大與各地政府合作的一部分,深諳政府合作之道的華大還希望將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與華大現有業務的推廣加以捆綁,以「全方位合作」來打開市場。

在《界面》的一次採訪中,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尹燁提到政府部門對華大的幫助,「我們需要的是政策的保駕護航,而不是給多少資金支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對新興產業最好的催化劑。」

在這些「全方位」的合作中,與競爭對手類似,華大希望藉助地方政府之手來推廣自家產品。

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岩梅告訴《稜鏡》,借政府之手是為了「解決『市場失靈』」。以無創唐篩等業務為例,「華大希望提供『公共物品』,如果地方政府敢於創新,願意和華大合作,那能去掉繁瑣的中間環節,醫院的終端價格會降低很多。」

朱岩梅舉了一個例子:在市場化競爭的北京,孕婦的無創唐篩價格約在2400元,而在與華大合作的深圳,包含醫保及用戶自付的價格總共在850元左右。此外,朱還認為,如果政府能將針對唐氏綜合征患者的支出「前移到產檢」環節,將能夠大大節省社會公共衛生支出。

至於藉助行政力量是否排擠了其他競爭對手,朱岩梅告訴《稜鏡》,「華大能夠提供價格更低的產品,為什麼要逼著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買更高價的產品?」她強調,地方政府選用華大產品經過了招標流程,「經得起檢查」。

(2016年3月,中共黔西南州委辦公室及黔西南政府辦公室向下級政府部門、院校及人民團體發文,要求推進華大基因在該地落地。來源 / 晴隆縣民生項目查詢系統)

藉助一份政府通知,可以窺見這一「借力政府」模式的具體運作。

此前,與華大基因密切合作的貴州省黔西南州在2016年發布的一份通知,要求該州下屬縣市,在通知下發後的三個季度內,協助華大基因「完成2萬例基因檢測及相關工作內容」,並分解任務到各個縣市。

檢測內容包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針對新生兒的耳聾基因和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等。此外,通知還要求實施宮頸癌基因篩查及腫瘤基因精準治療——很明顯,這些檢測均需使用華大基因相關產品。

在最為重要的資金方面,黔西南政府要求當地社會保障部門爭取貴州人社廳的支持,將相關項目「納入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予以報銷」;並督促下屬縣市財政局「落實好醫療保險報銷外的差額資金匹配,確保匹配到位」。

不僅如此,為確保要求真正落地,黔西南還專門組建了以州長為組長的基因檢測領導小組,包括州一級宣傳部、人社局、財政局、民政局、衛計委的正職或副職,以及下屬縣市市長縣長,均是該小組的成員。

除貴州黔西南外,華大基因還在2017年與安徽阜陽、壽縣、貴州畢節、山東青島、泰安、河北張家口、青海海西等地簽署了合作協議,讓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及新生兒基因檢測等項目「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落地。

如前所述,園區合作同樣在上述部分地區展開。例如,華大與張家口下屬的張北縣政府在2017年底簽訂協議,約定「將聯合其他知名企業」,在張北縣「投資、建設和運營『華大張北樺皮嶺小鎮』項目…形成康旅主題的田園綜合體」。

(2017年11月,華大農業集團與張北縣政府簽訂框架協議,推動建設康旅主題田園綜合體「華大張北樺皮嶺小鎮」。來源 / 華大基因官網)

而根據蘇州政府與華大簽訂的協議,除生命健康小鎮外,雙方還將聯合醫療機構開展遺傳性出生缺陷基因篩查等工作。

無論是產業園建設,還是產品推廣,華大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都顯示出這家基因測序公司在政府關係上的長袖善舞。事實上,不止一位投資界人士向《稜鏡》提及,華大掌門人汪建「很會搞政府關係」。

汪建說,南下深圳後,華大以「5000萬元出50篇高質量科研論文」的基礎科研成績,換來了時任深圳市長、前國家發改委高新司司長許勤的犒賞:「(許勤)自己做的紅燒肉、買的酒,沒有花一分錢公款請我們(華大)吃飯」。

儘管華大本身源自汪建「從體制內科研機構離開…走了一條新路」,但另一個細節或許從側面反映了汪建的「根正苗紅」。2017年底,汪建在與騰訊新聞《財約你》的對話中,否認了華大是中國基因行業「黃埔軍校」的說法,他更願意用創立於延安的「抗大」(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來指稱華大 。


「後勁不足」下的兩難

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基因篩查屬於占華大基因營收比重超過一半的生育健康類業務,後者在2017年為華大帶來了約11.36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同樣,生育健康產品也是華大所有產品中毛利率最高的,約為68%。

(華大基因2015-2017年生育健康業務的營收、增速及毛利率)

儘管有地方政府幫助,但數據反映的發展趨勢似乎並不樂觀。華大基因生育健康業務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均為約22%,較此前增速嚴重放緩;這一增速指標在2016年約為63%,在2015年約為59%。

生育健康業務的毛利率雖然最高,但它卻在眾多業務中呈現了下降趨勢。2017年約68%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約9%。與此同時,該業務的營業成本同比上漲67%,與複雜疾病業務(-0.23%)和基礎科研(18.47%)的表現相去甚遠。

「華大基因起步早,沖在最前面,有領先優勢」,一位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人告訴《稜鏡》,「然而隨著『華小』和其他競爭者興起,華大的『獨門功夫』還沒發揮功力,領先優勢在弱化,收入增長面臨困境。」

他所稱「獨門功夫」指的是華大試圖進軍基因產業鏈上游的努力:2013年,華大收購了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股份,以減少對測序儀巨頭Illumina的依賴。目前,華大已經生產有基因測序儀,但在業務中取代競品的動作仍在進展中。

另一位與華大關係密切的投資人同樣提及該公司「先發優勢正逐漸喪失」。他告訴《稜鏡》,一方面,華大的測序業務未能在「後續商業實現上走出新的道路」;另一方面,基因應用方面,主營收入局限在生育健康業務上的現狀,反映了華大「在建設更大生態圈上面臨挑戰」;事實上,基因應用「遠不止在生育一個領域」。由於事涉敏感,該投資人要求匿名。

這一風險華大基因在上市時就已經意識到。華大稱,「市場上已經湧現出一大批…面向終端用戶的臨床、醫療類的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競爭變得越發激烈」。面對競爭,華大的應對辦法是,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技術水平、銷售模式、營銷網路、人才培養」。

事實上,此前爆出華大基因生育健康業務中拳頭產品「無創基因檢測」對唐氏綜合征患兒的漏檢,更可能對華大已經放緩的業績增長造成影響。

有投資人將華大發展的「後勁不足」指向了這家基因公司的深層文化。汪建一言九鼎,此前引導華大「佔據先發優勢脫穎而出」,但卻未能在公司層面「形成有利於商業創新的制度」。這意味著,少數人的大腦「代替了多數人的主觀能動性」。事實上,不斷有人離開華大,創立「華小」,從側面也反映了這一點。

後勁不足,華大自然將目光轉向了政府。 一位基因測序行業的資深投資人告訴《稜鏡》,將產業園區建設開發與相關業務推廣相捆綁的模式「對華大來說是獨有的」,因為其他廠家的地位尚不足以獲得政府青睞。

另一位投資人則委婉批評華大的這一做法「分散了時間和精力,不是真正培養國際巨頭的好辦法」。他告訴《稜鏡》,「長遠來看,這種朝著非市場化運作傾斜的模式,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當然,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還有一個現實的好處:補助。華大基因2017年有約3200萬元政府補助計入當期非經常性損益,約佔當期凈利潤的8%。這一數據較2016年的約3440萬有所減少,但仍較2015年的2045萬為多。

此前,2016年的政府補助約佔當期凈利潤的10%;更早前,這一比例在2015年約為7.8%。

再看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儘管營業總收入同比增加了約28%,凈利潤也增長了約9%,但凈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同比僅增長了3%不到。 政府補助是非經常性損益的一部分,當期1802萬元政府補助排在3060萬元的委託他人投資收益之後,名列第二。

(華大基因2015-2017年獲得了千萬級別的政府補助)

《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有關券商對華大研報數量的報道從側面反應了市場情緒。這篇發表於2018年4月的報道說,自上年10月一家券商發布有關華大的研報後,「五個多月時間裡,尚無一家機構再發布有關華大基因的研報」。

更新後的數據顯示,從4月到8月,共有兩家券商再行發布了有關華大基因的研報。天風證券的評級是「持有」;國元證券說,儘管華大基因「估值偏高,但考慮到基因測序行業的前景」,評級「增持」。

同樣,另一位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人也告訴《稜鏡》,「行業走勢仍然良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中興通訊發聲明稱無理財業務,有平台冒用公司名義詐騙
電動汽車的「換電池」模式,是在開倒車嗎?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