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立成長第一步:從孩子的房間開始

獨立成長第一步:從孩子的房間開始

小西有位朋友,對孩子非常上心,早早就給孩子準備了獨立的兒童房間,還把裡面弄得乾乾淨淨,牆角整齊的擺滿了孩子的玩具。

可奇怪的是,孩子並不經常玩。

孩子不喜歡玩玩具嗎?

不是啊,出去的時候,借別人的玩具能玩上好半天!可是那些玩具家裡都有啊,怎麼就是不玩呢?

那你請過其他小朋友來家裡和孩子一起玩這些玩具嗎?

那不好吧,孩子每次玩具弄亂了,都得我花功夫去收拾整齊。

我說我明白原因了。

「可能你家的兒童房,不是你孩子的吧。」

如果它是按照大人的一廂情願布置的——

如果孩子弄得髒亂點就會被訓斥一頓;

如果孩子不能請小朋友來玩,因為父母喜歡整潔清凈……

那麼,孩子看起來有個房間,其實是沒有自己的空間的。

孩子不喜歡整齊的空間

很多家長都知道,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房間,是為了培養他的獨立性、自主能力和起居技能。

然而,很多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強制孩子,不知不覺間打著"愛"的旗號去安排孩子的空間,肆意踐踏著孩子的心地。

這樣的空間,還是屬於孩子的空間嗎?

沒有哪一個兒童的樂園,是布置得整整齊齊的。

由於天性使然,年幼的孩子總會亂丟玩具,如果沒有父母不耐煩或不高興等負面態度,孩子往往能玩得更盡興。

因為玩具隨處可見,家裡就像一個樂園而不是展覽館,孩子的心情會更輕鬆,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

我們有位寶媽,在自家客廳為孩子布置了一片屬於她的小天地,她只加了些防護措施,其他都是孩子自己設置的。

她說她和孩子達成了一個協議:

小天地」里搞成什麼樣我都不管,你在房間其他地方保持整潔就行。

孩子自己的「小天地」里很亂,但她玩得特別開心。

無論任何時候回到家裡,孩子第一時間就是到自己的「小天地」里呆一會兒。

只有給孩子提供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才能夠迎合孩子們日益提升的自我意識和獨立需求。

獨立的心理空間

每一個依賴性很強的孩子的身後,都有一個「不願放手」「包辦代替」的家長。

「看啊,積木要這麼放。」

「你這樣不對,倒過來,疊上去~」

「玩具玩過之後要擦乾淨整齊放回去!」

這些都是打著和孩子玩的名義在「教」孩子,但其實是給孩子做技能和規矩的灌輸,而且壓制了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玩是獨立探索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要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意味著父母自己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個體性。

比如尊重孩子在獨立空間的所作所為,不去干涉。

在孩子自己的空間里,孩子能「胡作非為」,玩具該怎麼放、怎麼玩,都讓他自己做主。

我們只需要定期引導孩子收拾整理一次即可,其他時候不妨寬容一些。

同時成人也要有自己的空間,不管是工作、興趣愛好還是朋友。

這個跟孩子無關的空間,可以讓你跟別的成年人交流,能夠給你補充精力,得到快樂,讓你更有能量做媽媽。

孩子同時也會感知到一件事:不只是自己,媽媽也需要獨立的空間。

而這也恰恰在鼓勵我們的孩子自立,並且安心的沉在自己的空間里,肆意發揮創想。

獨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就是創造力的先決條件嗎?

結語

孩子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不論是對入園還是以後的成長,都有長遠的意義。

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家長只需及時調整心態,做好觀察與引導的角色即可。

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中自由探索,認知與管理自我,他們對於父母的依戀也會逐漸減少,逐步走向自主自立。

培養孩子獨立性,從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亞斯國際學前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西亞斯國際學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