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血液粘稠是中風,腦梗,心梗等心血管病的發病基礎。年齡越大血管就越堵,中風腦梗就會更容易找上門。不過,近些年來,血液粘稠的人群逐漸趨於年輕化,主要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飲食方式造成的。常吃夜宵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在晚上吃油膩的食物,使胃黏膜細胞不能進行更新,對胃腸都是一種傷害。使血液粘稠,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經常吃宵夜還會使人發胖,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病,會引發很多疾病。中醫有句話「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早上喝淡鹽水可以稀釋一覺起來很粘稠血液,潤腸通便,清理血管垃圾,降低血液粘稠度,因為經過一夜的睡眠,由於硬性出汗和尿液分泌,會讓身體損失很多水分,即便沒有口渴的感覺,體內血液也會因為缺水而變得粘稠,起來空腹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喝水量控制在200ml左右即可。而晚上睡前喝水也有利於預防夜間血液黏度增加,恢復血管健康。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一、少吃油膩食物

血稠容易血脂高,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強隙性梗塞,因飲食油膩可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斑塊長期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損壞血管內皮,斑塊脫落會引發血栓形成;過多的食用油膩食物能促使血液凝集,導致血栓形成。最近天氣冷熱交替頻繁,很多人都出現了「熱感冒」。患「熱傷風」以後,身體抵抗力下降,體內會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等需要被排出體外,此時體內血液粘稠度提高,如果食物比較油膩,會降低身體排除毒素的能力。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二、少吃過鹹的食物

我們知道,吃得太咸,鹽分過多導致血管內滲透壓過高,容易得高血壓。高鹽飲食可以造成普通的肌肉板結如落枕、腰疼以外,還可以因為高鹽引發血液粘稠度升高,引發高血壓、腎衰、糖尿病及其它併發症,現在腎衰、接近腎衰、腎源性高血壓的人特別多,所以建議大家為了健康低鹽飲食,為了家人的身體健康,炒菜少放鹽。飲水過少、不吃早餐等生活習慣都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而誘發血栓形成。平時飲食結構搭配要合理,葷素互食,晚上活動少,血流速度變慢,晚餐更不宜食厚味應以清淡為主,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及水果。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三、少吃動物內臟

要把血管中造成血液粘稠的物質降低下來首先就是減少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攝入,也就是盡量少吃動物,特別是動物內臟,動物內臟及動物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食之過多,可加重血液粘稠度,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再次是增加水分的補充,補充的水分主要是37℃左右的溫開水。每天不少於3000ml,喝的茶、湯、飲料等不包括在裡面。

血液粘稠的人,吃飯時做到這「4少」,輕鬆降血脂,讓血管更年輕

四、少吃甜食

血液粘稠患者本身,脂肪和毒素比較多,血管壁比較厚,這時吃甜食,會加重血液粘稠度,血液流速更加緩慢,血壓會更高,容易造成腦梗或者是腦出血等非常危險。因此,要少吃一些甜食。血液粘稠度過高,腦部血管堵塞嚴重,大腦缺血缺氧,就容易表現為頭暈、嗜睡或失眠多夢,或者晨起頭暈,不清醒,反應遲鈍。建議血液粘稠的人群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飯前和就寢前可以喝一杯溫水,少吃動物內臟及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葷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飲食宜清淡,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多食大豆及豆製品、禽蛋、魚類。有利於改善血液粘稠度,多吃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堅持鍛煉身體,可促進血液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