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吾神》導演劉冬雪:有一些問題,沒有人知道答案

《吾神》導演劉冬雪:有一些問題,沒有人知道答案

在採訪剛開始時,劉冬雪已經毫不猶豫地,將真實的自己坦坦蕩蕩地擺出來,正如她在此前形容自己的電影:「《吾神》是一部完全不矯情,很直接,特別來勁的東北電影。」

而她的惶恐,來自於第一部影片《吾神》。這部影片以獨特的風格,在剛結束不久的第12屆FIRST電影展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同時引起許多反響。有讚賞說,這是一部「中國農村的精神電影」,亦有批評聲,稱它是跟風之作,用力過猛。

這是一部大聲發問,卻沒有回以確切回答的電影。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東北農村,在男主角張大全母親去世後,大全的兒子就中了邪,一舉一動宛如生前的母親。為了解決兒子的病,張大全夫妻開始尋求各類宗教的幫助,由此引發了一場在東北深冬里關於宗教和救贖的思考。

導演劉冬雪自己就出生於東北,選擇家鄉的事、家鄉的人來拍攝,既是出於缺乏資金、試圖將電影掌控得更為適宜的考慮,更是一種對鄉土的回顧和反哺:

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從自己的本質發問。

以下為劉冬雪導演自述:

處女作帶來的誠惶誠恐

在北京生活,我是老百姓,跟其他所有人一樣,過特別普通的生活。即便是搞創作,大家都是小範圍內的,沒有想到要面對大眾,甚至是媒體。這讓我覺得有點驚恐。

我之前從來沒考慮過走到台前問題,當時想得特別簡單,只是想進行個人表達和創作,有熱血,又熱愛電影。完全沒想到包括評論、觀眾、市場這樣一個電影圈子會跟自己有關係,如果未來我要繼續做導演的話,要面臨這種狀況,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設。但在參加FIRST之前,當時我還沒有做好心理建設。

之前在創作的時候,很多人包括我的老師都在問我:這個題材的電影,拍出來了,後面怎麼過審,怎麼發行?我說我沒想到要發行,我就是想要表達,再加上我是學電影的,我需要一次機會去實踐它,然後手裡有這點錢,就可以做這件事。當時也沒有想過,我要去對觀眾負責任,或是抱著有一種功利的心態去參加FIRST電影展。

在做的時候就想著,我們練一下,看看能不能拍個長片。那個時候沒人知道能不能獲獎,只是說,以後找投資或是有劇本的時候,私底下給人家看看,我是有能力拍出長片的。

後來入圍了,我想挺好的,還能放兩場。又提名了重要的獎項,又來了很多難以磨滅的誤解。但事到如今,也不算後悔,有利有弊。

未來《吾神》有可能走網路發行的路線。現在還有一些公司陸續在談,影片都走到如今這個地步,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任務,也不是最開始嘗試拍長片,檢驗學習成果的初衷了。雖然談發行的過程比較艱難,還有幾家發行公司沒有談,但必須堅持談完,我才能再嘗試走網路發行的方向。網路發行再不行,才能放棄。如果談到中途就不堅持了,這不是不負責任嗎?對所有人也沒有一個交待。即便談了一圈,我也努力了,最後就是沒法發行,沒法過審,那我也沒轍,已經儘力了。

一瞬間的感受,一瞬間的衝動

我是個特別衝動的人。當時拍《吾神》是一拍腦袋都去了,沒有什麼特別,就很隨性的一個人。

有的故事禁不住時間長的思索,可能當時靈感來了,特別興奮,然而過一陣再想想,就沒什麼意思了。那種故事就直接可以放棄。但《吾神》是想了好幾年,提起它,表達的慾望立刻就燃起來了,所以我覺得我必須要拍這個電影。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未來要拍電影,是大一下學期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還沒開始進專業,未來不清楚要幹嘛,也沒有那麼明確。大一的時候大家都參加社團,有一個電影社,有一天晚上無聊,跟我們寢室的人就去看電影。

當時去晚了,電影已經放一半了,開門屋裡都是黑的,大家都在那兒特認真看,是婁燁那個《頤和園》,當時那場我印象好深,余紅坐在游泳池邊上,風一過,她講了一段愛情的獨白。大提琴的音樂一起來,我直接就雞皮疙瘩就起來了,不知道為什麼,就那一段。

一場動蕩的愛情,一場動蕩的一生,很厚的長篇小說花幾個月給你的那種感受,電影在一個多小時之內就把這種感受翻倍了。

那一剎那,我窺視到了電影藝術的輝煌,真的是只能用輝煌兩個字來表達。

我當時就想,我一定要做這個。

這種感受會上癮,我是超級影迷,每天都看電影,不看就感覺生活缺點什麼。你不斷地想要重溫那種輝煌照射著你、震懾著你的感受,感覺你好像被一道光芒灑過,或是被一道大雨淋過的酣暢,每年有很多大師做出來的電影,會給你這樣的感受。

其實說實在話,大學畢業拍完畢業短片之後,我自己很清楚自己還做不了長片,完全做不了。導演這個行當,它需要綜合能力,不光是專業能力,還需要協調能力,社交能力和資源,然後你才能做導演。

導演系的學生畢業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先進入廣告行業,二是跟組,從導演助理開始,爭取做執行導演,只有這兩條路。我從小的開始,30秒,1分鐘,2分鐘,15分鐘,用這種短的視頻開始鍛煉自己,積累資源,鍛煉協調能力。

雖然我在拍廣告,但也還是稍微做了一些選擇,拍敘事的、有故事情節的微電影廣告。單純的MV式羅列畫面的廣告,我從來沒拍過。哪怕我拍的廣告只有30秒,也要講個小情節,要有表演,也是為了在這條路上不斷地鍛煉自己。

鍛煉了幾年之後,我就去做電影編劇了,因為想自己寫劇本,但是我覺得我不具備那個能力,所以我要去學習寫作。後來又做了兩年電影編劇,我覺得我可以寫劇本了。這麼多年,我拍過15分鐘、20分鐘的片子,我覺得是時候嘗試一下自己能不能拍長篇了,之後就有了《吾神》。

我不是一個天才型選手

好多人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自有一套表達模式,但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我想要表達的方式,完全憑直覺摸索表達的方向和模式,心裡好像有一團特彆強烈的火焰在滾,但是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它噴出來。有的人能很流暢順其自然地表達,自成一體。但我困惑了好長時間,在深挖自己之後,才有了《吾神》,找到了一點自己的出口和方向。

找到這種方法花了很長時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模仿,試試這樣,試試那樣,都感覺好像也不是特別對。我到底是誰呢?我是什麼呢?大概花了大半年時間,什麼都沒幹,也不工作,每天研究自己。當我生活遇到困惑的時候,我其實是在研究自己。最後的作品也是通過挖掘自己,才找到的出口。

這個過程很艱難,很多人一出手就有風格。我也沒有這個天分,我只能是一點一點挖掘內心,挖到你最痛的地方,突然覺得我沒有辦法割捨掉這裡,有一塊是不能碰的。但《吾神》的表達我覺得打通了一點,起碼感覺是對的,但是表達得沒有那麼爽快,是因為經驗不足,沒有那麼通透。但已經很滿足了,經過努力,下面一部可能是會更通透。

我絕對不是一個天才,天才不是這樣的。我很羨慕他們,你會見識到身邊那種特別有才華,就他身上有閃光的人,那是天生就有的。

不是說這種人不努力,他會努力,但他的那個閃光,是你如何努力都沒有的。但是你能怎麼辦呢?天生就不是那樣的人,所以也只能努力。有的時候你也沮喪,為什麼我不是那樣的人。但我自己很客觀,我就不是,那沒有辦法,那你就不做了嗎?你這麼熱愛,放不下。

其實很多時候人是卑微的,特別卑微。

TIPS:

無論影片收穫的評價如何,當《吾神》出現在入圍名單中之時,就已經註定好劉冬雪所需要扮演的角色:站在審視的目光中,在一群專業亦是挑剔的目光中,將所有正面負面的評價和情緒統統打包收下。

這或許是導演這個行當的與眾不同之處,觀眾只會以這部作品的優劣來評論,創作者難以躲在幕後,也不會在前台以其他姿態博取同情。而這種面對面的、完全被曝光和審視的過程,對每一個新人導演,都是一條肩負重荷的必經之路,只要還在創作,壓力就不會被卸下去。

而劉冬雪,亦是許多剛背負起這重擔的新人導演中的一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網路時代的個性化發行
有酸甜苦辣,有笑有淚,《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和貼秋膘最配

TAG:導演幫 |